嶺南版七年級美術下冊全冊教案
教學計劃與教學進度一、 漫畫、卡通畫 第1. 2課時 第1. 2周 二、 連環畫、組畫 第 3. 4課時 第3. 4周 三、 美術在你身邊 第 5課時 第5周 四、 化腐朽為神奇 第 6.7課時 第6.7周 五、 在生活中發現肌理 第8課時 第8 周 六、 應用肌理的藝術 第9.10課時 第9.10 周 七、 六、海風·海潮·漁歌 第11.12課時 第11.12 周 八、 七、開發海洋 . 暢想未來 第13.14課時 第13.14周 九、 城市掃描、都市網絡 第15課時 第15周 十、 按動快門、移動鼠標 第16課時 第16周 十一、 千姿百態的圓雕 第17課時 第17周 十二、 凹凸起伏的浮雕 第18課時 第18周 課 時 教 案 第 1、2 課時 第 1、2 周 課題一.漫畫、卡通畫 教學 目的1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把握卡通漫畫藝術特征:幽默夸張、生動可愛、鮮明色彩,自己創作與設計繪畫卡通形象。 2 、選擇多種創作手法,在造型上大膽創新,表現自我風格。 3 、通地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卡通藝術的表現魅力,并嘗試用卡通畫、漫畫手法來表現,以此來培養學生觀察體驗生活中的樂趣與情感 , 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綜合表現能力,增添幽默和智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擴大對卡通的認識,能夠欣賞各種不同形式的卡通作品。 難點:學生根據自己創意,設計卡通形象這一環節。夸張、變形手法,形象特征的捕捉。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講 一:課堂引入: 欣賞導入:教師放出本土,日韓和歐美的“卡通動畫片斷串串燒” 提供課堂學習卡 總結卡通畫最大的藝術特點:幽默夸張 生動可愛、鮮明色彩 活動1:利用課堂學習卡讓學生分享收集的卡通資料 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本土,日韓和歐美的卡通畫表現手法,內容取材上有什么異同,從讓學生把握卡通畫的3點藝術特征 二:課堂發展: 知識理解;卡通畫步驟;(課件展示) 在畫圖的同時,決不可以只看鉛筆的筆尖,連同a,b,c都要看,找出平衡點,在腦中想想要怎么畫,才能畫出最好的圖。只要不會畫畫的人,才會一直盯著筆尖畫圖。 人物造型 卡通畫與常規人體比例 4是少女漫畫型的腰很細,強調身體凹凸有致 5是卡通感的sd人物,看起來很可愛 6是正常人的比例 卡通繪畫步驟: 請各位同學在書中找出步驟 活動中選出最具特點的畫像 教師點評 活動2:(照鏡子) 對著這些金屬器具或鏡子做著思考、詭秘,瘋狂、生氣的表情,畫出自己不同的表情例如喜、怒、哀、樂 活動3:(“全家福”)學生從剛才自畫像中最喜歡的一張(自評)展示在黑板上做好的“像架” 相互評價 教師總結 三:課后延伸: 設計一張個人簽名畫像。卡通形象設計要具有獨創性,鼓勵學生要有原創精神,多嘗試其他材料作畫。 新的“全家福”展覽 重點 難點作業設計一張個人簽名畫像。卡通形象設計要具有獨創性 板 書 設 計一. 漫畫、卡通畫 活動1: 活動2: 活動3: 教學 后記由于教學前的準備工作比較充分,教學效果還是比較理想的。 對學生的練習情況作適當總結,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對優秀的作業進行表揚,及時給予鼓勵。 課 時 教 案 第 3、4課時 第3、4周 課題二.連環畫、組畫 教學 目的1、 通過觀察、分析、創作連環畫作品,了解連環畫的特點,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連環畫創作的能力、語言表達及綜合學習能力。 2、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氛圍中,相互交流,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重點:連環畫的特點及其創作方法。 難點:故事中主要情節的畫面表現及形象的連續性。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問 探究 總結 分析 實踐 評(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喜歡看連環畫嗎? 你了解連環畫的一些什么知識呢? 今天老師就帶同學們進入連環畫的世界。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激發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二),探究式學習 1、根據每四人小組提供的連環畫資料,小組合作研究: (1),連環畫和以前學過的畫有什么不同? (2),連環畫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反饋交流: 小組代表向全班同學介紹研究情況。 3、師生共同總結: 連環畫的特點:故事性強,圖文并茂,畫面內容和形象具有連續性,色彩豐富等。 連環畫的組成:封面設計,圖畫,文字 4、對于封面設計,文字你覺得應該應注意些什么呢? 封面設計:有題目,主要形象,作者名字,色彩漂亮等。 文字:簡潔 (設計意圖:提供資料,學生自主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 從中了解連環畫的特點和組成) 5、欣賞課件,引導分析 (1),課件演示教材中連環畫的內容。 (2),你能根據作品講講畫的是什么故事嗎? (3),小組研究:作品如何在不同的畫面里表現同一個形象的不同動態。 (4),組際間的交流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師生共同分析解決構思,形象,構圖問題) (三),動手實踐,創作連環畫 小組進行分工合作,自編或已準備好的小故事畫成連環畫 (設計意圖: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共同構思分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和連環畫的創作能力) (四),展示評價 學生組際間相互介紹自己組的作品,進行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的能力和欣賞他人的意識) (五),課后拓展 課后將這些作品在年級里搞一個巡回連環畫小展覽,相互學習 重點 難點作業小組進行分工合作,自編或已準備好的小故事畫成連環畫 板 書 設 計二. 連環畫、組畫 (1),連環畫和以前學過的畫有什么不同? (2),連環畫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教學 后記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小組學習的合作精神 課 時 教 案 第 5課時 第5 周 課題三、美術在你身邊 教 學 目 的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和講解,使學生獲得有關美術的分類、美術形式的知識。 2、技能目標:通過啟發和引導,使學生懂得從身邊發現美、認識美,了解造型藝術的廣闊天地和生活的關系。 3、審美目標:學會觀察、學會感受、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環境美的審美意識,提高藝術創造的持久興趣。 教學重點:藝術的社會功能。 教學難點:對身邊各種美術形態的認識和理解。 解決難點的辦法:通過實物欣賞、圖片欣賞,教師以提問的形式啟發引導學生思考的形式解決。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問 討 問 問 評 實踐 (一)課堂導入: 1、同學們喜歡購物嗎? 2、會買些什么東西? 3、老師這里有一些杯子,你會選哪一件?這只杯子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哪個地方最合你的心意?為什么? (二)課堂發展: 一、發現美 1、看來同學們對既實用又美觀的東西都很喜歡。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東西。你們發現了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在我們身邊既實用又漂亮的東西真的很多。正如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影,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藝術大師畢加索的見解:“我不是探索,而是發現。” 3、說說在你身邊有哪些讓你特別喜歡的東西? 4、原來同學的身邊有這么多美麗的東西,我們這節課就來探索一下身邊的美術。(板書“美術在你身邊”) 二、感受美 1、什么是美術?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的藝術。 2、美術的范圍廣泛從大的方面說它可以分為觀賞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種類型。觀賞性藝術包括:繪畫(根據使用的材料和工具不同,可分成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畫種),雕塑(包括圓雕和浮雕等多種形式,所用材料則有石、木、泥、石膏、青銅等),手工藝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屬工藝品等)。實用性藝術包括:工業美術(又稱工業設計,包括一切為滿足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所設計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家具、地毯、家用電器等)商業美術(主要是指商品標志、包裝裝潢和商業廣告等)建筑之所以也屬于美術的范圍,是由于建筑包含技術科學和藝術的兩重性所決定的。 三、欣賞美 1、欣賞了這么多跟美術有關的東西,它們在外觀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生:色彩 花紋 形狀 2、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一件物品要想讓大家都喜歡,我們可以通過改變他的形狀、花紋和顏色來做到。 3、根據這些方法,偉大的設計師們設計出了很多美觀實用的物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評一評。 (1)沙發 ①你覺得這張沙發的精彩之處在哪里?如果由你來設計一張沙發你想怎樣設計? ②我們再來看看設計師們的其他作品,看看有沒有你還沒想到的? (2)汽車 ①汽車的其他作品: 四、創造美 1、設計師們的想法真的很奇妙,如果讓你來設計你想設計些什么呢? 2、接下來我們全班同學舉辦一個設計大賽,把你的好想法畫在紙上。 3、學生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四)作業展評: 1、學生互評,找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說出你的看法。 2、學生自評,老師找出一張有特點的作品,由作者說出他的設計思路。 3、集體評價,每位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件作品,得到選票最多的作品為本次設計大賽的冠軍,教師頒發證書。 (五)結課: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發現了美術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用心地去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難點 重點 作業完成一幅設計作品 板 書 設 計三、美術在你身邊 一、發現美 二、感受美 三、欣賞美 四、創造美 教學 后記良 好 課 時 教 案 第 6、7課時 第6、7周 課題四、化腐朽為神奇教 學 目 的知識目標:通過觀看錄相及對作品的欣賞,了解各種材質的特點,并學習利用不同的材質特性展開想像來創造神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并在實踐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利用廢物創作出藝術品,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在制作過種中,養成好的衛生習慣及認真、耐心的學習習慣,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及體驗成功感。 教學重點及難點 如何開發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利用不同的材料,運用各種的方法來“化腐朽為神奇”。 教學方法: 欣賞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法、展示法等 教學前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綜合課件、手工制作品數件、蛋糕包裝紙數張、鐵絲、黑色kt板一塊、空易拉罐一個、手工制作工具一套。 學生準備:分組排列,將課前收集的廢物數件、剪刀、膠水等工具擺放好。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體驗 討 實踐 評 結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將學生分組、檢查學生用具。 2、以問題導入本課主題 師問:1、哪些東西被同學們認為是隨手可扔的“廢品”? 生答: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水杯、吸管…… 師問:2、同學將它們如何處理? 生答:將它們扔掉、將他們賣掉…… 師小結:看來,我們有很多同學都將他們隨手扔掉或是賣掉了,那么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將他們留下來,做成其他的可以利用的東西呢? ◆ 老師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展開課題。 師:上個周末,老師去公園散步,發現在一堆枯樹叢中有一棵很別致的枯樹枝,于是我將他撿了回來…… (展示:作品“回歸原始” ) 下面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老師手中的這些藝術品都是用什么做的呢? 3、展示“化腐朽為神奇”的手工成品(歷屆做好的成品) 如:“十二星座”、“孔雀開屏”、“我的家”、“竹”等創意作品 ◆ 讓學生能夠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神奇感,產生濃厚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學生被這些神奇的手工制作品吸引住了,每展示一件作品,他們都非常興奮地猜測著它們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的,于是得出的結果是: “花瓶”材料:紙、鐵絲等;“孔雀開屏”材料:礦泉水瓶等…… 老師小結:大千世界無其不有,美麗的大自然中,我們的身邊都有許多不被人注目的東西,我們可以發揮想像,將他們充分地利用起來,既環保,說不定還可以做出可觀性強,有個性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作品呢……今天讓我們一起放飛想像的翅膀,化腐朽為神奇吧! ◆ 板書:化腐朽為神奇(同時展示多媒體課件) 師:剛剛同學們看到了一些非常神奇美觀的作品,他們都是利用廢舊材料作出來的,可以稱得上是化腐朽為神奇了,那讓我們想一想神奇的根源到底在哪呢? 4、神奇的根源在哪里?(課件展示) 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錄相片,通過觀看錄相,從中得到啟示吧。 ◆ 播放錄相“化腐朽為神奇”5分鐘。以直觀的方法來引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錄相片非常精彩,許多奇特的作品的創作來源引起學生們的一片驚嘆聲。 學生討論后老師小結:神奇的根源來自于生活,美到處都是,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師問:神奇的根源來自于我們的生活當中,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創造出神奇?(引導出下一環節) 5、通往神奇之路(課件展示) ◆ 展示各類不同的廢物利用的作品,引導欣賞: (引導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歸納出幾種創造神奇的方法) 學生討論并總結,老師加以補充并板書 通過折剪貼等方法對可塑性材料進行創作 根據物體本身的形狀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根據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過拼、貼、粘等方法以繪畫的形式來完成 利用綜合材料或是同類材料進行創作 教師小結:其實通往神奇之路是不計其數的,美的發現與創造得靠同學們豐富的想像力,而創造的制作方法有很多,我們沒必要拘泥于一兩種方法,只要能夠表達出作品的構思,使作品生動而有活力,任何一種方法都是可以的…… 師問:“花”大家非常熟悉的,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花呢? 生答:玫瑰花、牡丹花、梅花、牽牛花、荷花…… 6、制作示范 師:今天老師來做一朵同學們都沒有見過的花,大家看清楚了,這些花是用什么做的呢? 老師示范:《花兒開了》 材料:蛋糕包裝紙、鐵絲、 啤酒 易拉罐等 ◆ 剛開始老師拿出材料時,學生們都很奇怪,蛋糕包裝紙怎么可以做成花呢?可是當作品完成后,他們都發生驚嘆的聲音。 師:剛剛同學們看到的是老師用蛋糕包裝紙所做的花,其實我們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說不定還能做出更加特別的花呢! ◆ 展示:運用各種材料及手法制作的花卉作品(吸管做的花、礦泉水瓶做的花等等)讓學生思想更開闊,并產生創作欲望。 師問:請大家清理一下自己所搜集的物品,看一看,想一想,我們怎么利用自己所收集的物品來來做出花的形狀? (學生這時翻看著自己帶的物品非常興奮,紛紛舉手想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生1:老師,我收集的是繩子,我想著可以將繩子卷成花的形狀。 生2:老師,我把上次吃過的糖果的包裝紙撿來了,紙的表面很亮,我想可以把它用剪的方法來做成花的形狀。 師:看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展伸手了吧,那么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動手,把我們搜集到的“廢物”充分利用起來,創作一幅獨特的花卉作品吧! 7、創作實踐: 要求學生首先將所帶廢舊物品分類,利用現有的材料采用各種可操作性方法創作一幅花卉作品。(作業可單獨完成亦可小組合作完成) ◆ 真正美的思想最后要通過人的雙手來塑造和表達,所以實踐的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動手制作是本堂課的關鍵環節。我所采用的是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老師巡回指導,不斷引導學生進行多樣性聯想和創意組合創作,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打破思維定勢,大膽想象,并學會獨立思考。許多學生非常熱情地將他們的想法與老師討論交流,在得出最佳的創新思想后,就動手制作起來了。當然我會強調幾個在手工制作方面的技能要點:如在剪刻物體時要小心,如何使形象保持完整,防止斷裂;粘貼要仔細,當心功虧一簀等等,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做事認真,細致耐心的良好習慣。 8、展示與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各小組將作品展示,并用簡潔的語言來說明本組作品的創意思想及所用材料和制作方法,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相互交流及評價,并提出好的建議,老師對各小組的作品予以表揚及肯定,并及時對作品加以補充建議。 (以上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展示) (材料:一次性杯) (材料:彩色手揉紙、鐵絲) (材料:枯樹枝、紅色紙) (材料:吸管、彩色紙) ◆ 鼓勵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對他人作品的欣賞與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并關注學生個性的培養。 老師小結:(表揚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的地球只有一個,我們應樹立環保意識,發現我們的身邊更多的創作資源,化腐朽為神奇,展開想像的翅膀去發現美,創造美。課后,請同學們多留意和搜集身邊的廢舊物品,看看我們還可以將他們利用起來做出什么有創意的作品。 9、課后拓展 學生在課后創作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的作品,并在學校的美術制作館展覽,老師組織學生輪回參觀。 ◆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驗成功的感受。(以下是作品在校展覽的情況) (學校展覽情況實錄) (材料:彩色手揉紙、鐵絲等) (材料:礦水泉瓶) (材料:一次性筷、雞毛等) (材料:枯樹枝、乒乓球、一次性筷) (材料:彩色紙、棉花等) (材料:彩色紙、木屑等) (材料:牙簽、彩色紙等) 難點 重點 作業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作品創作 板 書 設 計四、化腐朽為神奇 1、神奇的根源在哪? 生活 創造神奇的方法: ①通過折剪貼等方法對可塑性材料進行創作 ②根據物體本身的形狀去想像并加工制作 ③據材料的特性,在平面上通過拼、貼、粘等方法以繪畫形式完成 ④利用綜合材料或是同類材料進行創作 4、作業布置 5、評價與建議 教學 后記本課堂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主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老師引導學生從大自然、從生活中發現并創造神奇的過程。所以本節課并非單純的美術課,而是與各學科相聯系的綜合課程。老師的課前準備工作必須非常充分,錄相片的選用對學生的思想啟發很大,以尋找神奇的源泉為主導線的過程讓學生耳目一新,在實踐中動手創作的過程讓學生產生了表現及創作的欲望,并加強了與他人的合作精神。最后的展示過程是整個課堂的高潮,是學生將創新能力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表現,也讓學生對自已的成果渴望獲得認可的情緒得到充分展現。課后的集體展覽也是老師對學生最終成果的肯定,使學生的自信心明顯增強,同時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并體驗創造的樂趣。 課 時 教 案 第 8課時 第 8周 課題五、在生活中發現肌理 教學 目的教學目標: 1、了解肌理的形式和特點,并能對肌理的形式美感做出簡單的描述并能講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對人工和自然所形成的肌理做出分析比較,找出異同點及特征。 3、善于在生活中發現和尋找肌理美的形象和素材,學會運用材質表現情感。 重 點:對肌理作品中的造型要素點、線、面、色彩和質感等進行簡單的描述。 難 點:對肌理素材的了解并能做出審美判斷,要有獨到見解。 解決難點的辦法: 教師通過讓學生欣賞自然材質紋理,讓學生對肌理有個清楚的認識和了解,引導他們善于觀察生活,在生活中尋找自然肌理的美感,通過分組討論,運用集體的智慧來闡述他們對肌理的感受。 興 趣 點:啟發學生的好奇心、新鮮感,發現自然、舒暢、開懷、天然的美感來裝點我們生活的空間,展示表現他們個人的想法和感受。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欣賞 討論 思考 展示 評 討論 一、 情景導入(課件出示幾幅同學們經常見到的實物圖片如:樹皮、樹葉、葉脈等) 教師提出問題: 1.通過教師的演示你們看到了什么? 2.這些紋理圖形有什么規律?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引出課題。(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從天上的云朵、地下的路面、還是周圍的桌椅、窗簾,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紋理圖案,它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溫馨和美感。增添了幾分浪漫。同學們知道這些紋理是怎樣形成的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肌理) (多媒體演示肌理效果圖及局部放大圖) 二、講授新課。 1.引導觀察、啟示思考。 教師提出問題:通過欣賞觀察這些圖片看看它們都有哪些特點?讓學生自己討論、分析,總結出肌理的形式特點,感受其形式美。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現肌理。 問:通過觀察這些圖片你對哪能些內容最為深刻?為什么? 答:我們從這些圖片中看到的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表面這些凹凸不平、五彩紛呈的肌理效果,在這色彩斑斕的變化中感受到美。 師:好!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這節課我們就是圍繞觀、看、評、說這一主題來對肌理作品進行美的探討、研究。首先請大家來當一個評論員來演示表述一下你對“肌理”的感受。 3.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肌理”作品,各抒己見,教師引導,并給予學生肯定和鼓勵。學生在展示收集到的作品時,要關注學生對“肌理”的個性化感受和理解。 學生a、展示小海螺: 簡述:我認為小海螺外表的波紋凹凸不平和肌理效果非常的美,它使我聯想到大海的波濤和翻騰的白云,就像一幅生動的畫面,有一種動態的美感。 師評:好!這位同學聯想的很好,利用自然肌理發現了不同的視覺效果,展現了對自然美的感受,要提醒同學注意,海螺表面上的斑點與波紋線的結合,有一種韻律美。 學生b、展示一幅大理石圖片: 簡述:我認為大理石自然形成的紋理圖形有一種天然的獨特美感。斑斑駁駁的表面表現出獨特的質樸美。它形成的“肌理”能讓我聯想一種久遠的深沉的一種感受,這種感覺就象過去歷史積綻所形成的一幅畫面。 評述:這位同學講述的非常好,她把石頭的形成能與歷史相結合,體現出這位同學對“肌理”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要建議同學們對節奏美和秩序美多闡述一些。 學生c、展示一幅作品:(用綠顏色涂在紙板上,然后把黃沙撒在上邊) 簡述:我的作品“無題”是受沙漠的啟發,目的是熱愛自然,增強環保意識,請同學們自己聯想。 師評:好!這位同學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能把自然與人工肌理相結合,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創作意圖也非常好。(增強環保意識) 一、學生活動,教師指導。 1、點評:剛才同學們展示的作品都很有創意,能夠在生活中發現自然肌理的美感,體現了平靜的、動態的、節奏的韻律美。這些作品都體現出了肌理效果的表現力,給人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這些感受受到線、面、紋理、方向、形狀和力度等方面的引導。同樣,我們在生活中觀察、尋找肌理作品時也要注意到這些方面。(比如我們常見的,樹的年輪、土墻、沙丘、貝殼等等) 2、提問:自然肌理與人造肌理有什么區別?(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歸納:自然肌理的偶然性強、舒暢、自然、開懷,有種天然的美感。 人造肌理沒有自然肌理真實,但能表現出人的意愿和想法,能突出主題。 3、學生分組討論:五人為一組,組成八組,每組派一個代表回答,你在生活中發現的肌理并做出想法、表述。 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與贊賞。強調對肌理作品的分析、研究。著重對運用表現情感、樂趣進行探討。 四、評價:由于每位同學的生活經歷和愛好興趣不同,決定了他們對同一肌理的感受認識是多樣性,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引導他們大膽的表述新穎的想法。在增強好奇心和新鮮感的同時,開發學生想象空間,展示他們獨特的創新意識。 難點 重點 作業完成一幅肌理作業 板 書 設 計五、在生活中發現肌理 1.問:通過觀察這些圖片你對哪能些內容最為深刻?為什么? 2.自然肌理與人造肌理有什么區別? 教學 后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通過觀察發現了很多很美的肌理作品。而富于想象力的表述又非常生動,個性鮮明,方法掌握準確,希望大家通過今天學過的知識來豐富我們的生活,改造我們的生活,展示我們獨特的創新意識,用我們的雙眼,用我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扮得更加美麗。 課 時 教 案 第 9、10課時 第 9、10周 課題六、應用肌理的藝術 教學 目的教學目標: 1、能對肌理藝術作品進行分析研究,著重是對作者如何運用材質表現情感的探討。 2、了解各種制作肌理的方法,通過動手嘗試過程,學會制作技巧和體驗創作的樂趣。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講 分析 示范 練 一、導入: 1、 復習上節課內容 2、 展示肌理作品 二、課堂發展: 1、 協助學生廣泛了解肌理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 2、 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肌理美術作品的有關問題,著重探討作品所表現的情感要素。 3、 示范介紹各種人造肌理的工藝制作方法。 4、 指導學生進行工藝制作,就美術創作及把握肌理審美尺度的問題給予輔導。 5、 對學生創作的肌理作品進行評價活動。 重點 難點 作業完成一幅肌理作業 板 書 設 計六、應用肌理的藝術 1.肌理在藝術領域中的應用。 2.人造肌理的工藝制作方法。 教學 后記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處理肌理作品的具體方法。 課 時 教 案 第11、12課時 第 11、12周 課題七、海風·海潮·漁歌教學 目的一、教學目標: 1、審美目標:以版畫形式為表現,感受大海的魅力,領略版畫簡潔、概括、有力的藝術語言。 2、技能目標:學會刻紙版畫的創作方法。 3、知識目標:初步學會對構圖的理性分析,練習對事物的情感表達。 4、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大海及其藝術作品的美感,擁有大海一樣寬闊的胸懷。 5、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發展目標:把藝術深入生活,提高學生對于情感的表達;通過刻苦的刻紙版畫,提高學生刻苦耐勞的精神,磨練意志。 6、學生創造性潛能的開發目標:通過練習對大海的情感表達,開拓學生對美術的創作領域。 二、教學重點:以大海為題材的刻紙版畫的創作技法 三、教學難點: 1、創作構思的把握,情感的表達。 2、畫面構圖的思考、物體造型的創作精神。 四、難點突破的方法與措施: (1)通過欣賞學生作品,有效地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去把握創作的動機。 (2)通過對比學生作品,引起學生對于構圖的重視以及物體造型的靈活變化。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思考 示范 練 評 1、課堂導入:《聽……大海的聲音》(5分鐘) 播放一段大海的聲音, *提問:“你心中的大海是怎樣的?” ·提示:我們聽到了海浪聲、海鷗的叫聲,你腦海里面浮現了一個怎么樣的景象?是晚上的?白天的?有些怎么樣的景象?…… ——教學目的:創設聯想的氣氛,讓學生投入教學情景。 ★語言過渡:我們每個人對于大海都有不一樣的情感,或許我們與大海都有一個約會。你想對大海說句什么話嗎?來看看別的同學對大海說的悄悄話吧! 2、課堂發展: (一)《我和大海有個約會》——展示學生的卡紙雕刻作品:(10分鐘) <1>休閑的夏日,還記得那屢清爽的海風嗎? <2>鯨魚跳出水面,難道它也好奇陸地上的我們嗎? <3>我渴望坐上一艘不大不小的帆船,多么想在夜光下體會驚濤駭浪的刺激啊! <4>如果我是一只海鷗,我一定會用我神奇的翅膀飛到海的那一邊看一看 <5>我認為最美的事情就是和你坐在月亮上,看著魚兒跳舞,聽著星星唱歌了! <6>海里面最威猛的肯定就是鯊魚了!看!這是多么矯健的身子啊! <7>我一直相信,神秘的海底下有著傳說中美麗且善良的人魚公主! <8>總有一天,我會去到海底下冒險,在那里我會像故事中勇敢的主角那樣征服海洋! ——教學目的:展示學生的繪畫作品同時配以文字表達,勾起學生對于大海的情感, 激發學生對于大海的創作激情。 *提問:“你知道這些畫是如何制作出來的嗎?”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發現該畫種的特點。 2.讓學生自己總結出創作這畫的方法與步驟。 (二)《大海連連看》——展示與大海有關的圖片資源:(15分鐘) ——教學目的:(上一環節旨在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創作欲望,而這一環節則旨在于為學生呈現具象物體的形象,為創作提供有用的信息。) 1.為學生創作提供圖片資源,激發靈感。 2.通過板書,教師引導學生領悟簡筆畫的趣味。讓學生學會用最簡練的筆墨描繪出事物的特征。 3.讓學生體會創作的過程,學會利用資源,學會構思,學會創作。 ★提示: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白紙,用鉛筆簡略的記下你認為有趣且有參考作用的造型。 *提問<1>:大海讓你聯想到了什么? 主要是印象中的內容為主,比如海面上能看到景象。與大海緊密相關的事物。如:交通工具—各類船;人物—海軍、潛水員等;動物—海豚、海鷗等。 *提問<2>:大海里面有些什么? (三)《對比新發現》——展示兩組刻紙雕刻作品(8分鐘) ——教學目的:對比畫面的細微區別,領略創作的要素。 *提問<1>:對比下面兩張作品,你認為哪張的構圖更好看?為什么? ·提示:觀察畫面中最大區別的地方,注重個人感受,細心品味一下畫面的感覺。 ★構圖貼士: ·主角突出,配角點綴--有序 ·下面滿,上面空--穩重 ·左右兩邊拉拉手--均衡 *提問<2>:對比下面兩張作品,你認為哪張的魚更有個性?為什么? ·提示:首先要問自己,你喜歡那張的魚,然后欣賞它的哪些地方? ★造型貼士: ·抓住特點--像模像樣 ·個性細節--生動獨特 (四)《作業布置》——具體交代作業要求以及下周任務(2分鐘) ★提 示: 1、工具:小刀、卡紙(最好選用黑色)、剪刀、膠水 2、資料:本課做好的筆記,回家后準備的圖片資料等。 課堂結束。 難點 重點 作業1、以與大海相關的內容為題材,創作一幅卡紙雕刻畫。(下周美術課上完成) 2、尺寸不小于8開 板 書 設 計七、海風·海潮·漁歌 構圖:·主角突出,配角點綴--有序 ·下面滿,上面空--穩重 ·左右兩邊拉拉手--均衡 造型: ·抓住特點--像模像樣 ·個性細節--生動獨特 教學 后記良 好 課 時 教 案 第 13、14課時 第 13、14周 課題八、開發海洋 . 暢想未來教學 目的一、教學目標: 本課教學內容以海洋為題材。從海洋相關資料的收集、欣賞到萌發創作的激情,既讓學生體會創作的艱辛與樂趣,又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學會把現實的美和心中的美變為藝術的美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 本課富于浪漫主義色彩,在充分領略海洋的豐富內涵與人文精神的同時,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里得到充分發揮。 二、教學重點: 啟迪想象思維、探索未來海洋,既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又要有異想天開的創新精神。 難 點: 如何使畫面立意新穎、表現大膽。 三、解決難點的辦法: 遵循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課改理念,針對學生的興趣點加以啟發,可參觀深圳的海洋世界,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海洋的相關資料,為開發海洋、暢想未來做好鋪墊,欣賞海洋題材的科幻畫作品,以海洋為題材,張揚個性、暢想未來的海世界。 四、興趣點: 海洋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自孩提時代起,就給人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遐想。 這節課為學生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提供了無限的空間,這正是他們表現自我、展示個性的機會。 五、教學準備: 海洋題材的科幻畫和想象畫、海洋生物圖片和電教資料,范畫。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問 探討 本課教學,以啟發式教學為主,注重學生自主的探究、感悟。啟發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新課導入:(2分鐘) 設疑:“移居海洋”是人類未來的目標,很多科學家正在設計描繪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人造海島”、“海上城市”、“海底世界”、“海洋農場”等,這樣人類才能更充分地利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多種資源。有些海洋工程已開始實施,這些宏偉的藍圖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 請同學們想一想,未來的海洋會是什么樣的? (2)講授新課:(8分鐘) 展示電腦課件,在背景音樂的渲染下,創設一種超越時空的未來海世界奇妙景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示:人類在發展,因此對未來海洋的設想沒有窮盡,那么你是怎樣想象的呢?) 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讓每一位同學都把自己對未來海洋的暢想用語言描繪出來。在學生描繪過程中,穿插不同形式的海洋科幻畫作品欣賞,讓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全方位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課件展示:熱情的海洋寶寶誠邀我們一起去暢游,看看它去過的地方給我們留下了什么印象?(播放美國科幻片《未來海世界》片段和剪輯的海洋開發利用資料圖片) 海洋寶寶:“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藍色、有生命的星球,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學生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我們看到的藍色正是海洋,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有水的星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就出現在海洋,可見海洋和人類有著密切的淵源。 海洋寶寶:我們身邊的大海如詩如夢、如此美麗富饒,我們心目中的大海又如何去表現呢?(勇于質疑、大膽想象,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創造才能開辟空間。大膽嘗試、表達自己對海洋的美好愿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海洋寶寶帶你們走進未來的海洋世界去看一看。 未來海世界: “未來海世界”一直是人類依靠高科技向海要空間、向海要資源的理想目標,未來海底的人類新家園與現在比較,有什么不同之處? 毫無疑問,對現實海洋世界的探究,引發出對未來海洋世界的思考和暢想。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人類對海洋資源利用的現狀、海洋現象等資料,使學生在自主收集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上,在探究的氛圍中交流資料,感受人類生活離不開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啟發學生思考,在對現實世界海洋開發狀況的層層深入的探究中,自然地引發學生對未來海洋世界的暢想。) “未來海世界”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將是異彩分呈的奇景:流線型的封閉式玻璃幕墻建筑、海洋仿生車、時空穿梭機和管道式交通樞紐……,人類在環保的前提下,在不影響海洋環境和不驚動海洋生物的條件下,建成了大型的海洋觀光游覽站、海底購物廣場、海洋景觀公園、海底度假村……。人們可以盡情地觀賞天然狀態下的海洋生物,人們在海洋里生活居住,盡情享受海底旖旎的風光。 學生分小組討論。(此刻他們沉醉在對未來海世界的遐想中,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在構想著海洋的宏偉藍圖,表現出了他們求新、求奇、求趣的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海洋寶寶:盡管大家對未來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麗,可是你們知道當今的海洋狀況嗎?(引出身邊環境問題讓同學們思考,同學們自然聯想到我們美麗的海濱城市深圳,也有令人遺憾的地方:深圳周邊近海一帶,遭受著臭氣熏天污染嚴重的深圳河水日夜不停的排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蔚藍海岸”不再蔚藍,在濱河路上,時時襲來的深圳河臭味,使人不得不掩鼻而行) 海洋寶寶:在廣東,許多昔日曾是海洋生物搖籃、鳥禽棲息樂園的海灣、河口、沿岸海域和內陸江段,不僅80%受到破壞,不少地方還成了排污納垢的超級垃圾場。污水橫流、毫無生機的水域更是隨處可見。隨著人類向海洋的進軍,人類對海洋環境影響越來越大。人類的生產建設措施已經和自然因素一起,成為影響和改變海洋生態環境的一個因素,最終導致區域海洋生態系統發生改變。 海洋的環境惡化,人類的生活環境也會隨之變壞,保護海洋環境迫在眉睫,未來的海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請大家盡情地暢想吧! (試想,要是沒有古代人遐想的傳說"嫦娥奔月",能有我們現實中的宇宙飛船和火箭嗎?我國“神舟五號”飛船載人飛行成功就是最好的佐證。事實證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與它前瞻性的構想是分不開的。) 海洋寶寶請大家設計一張未來海洋合理開發利用的宏偉藍圖。 (教師針對不同創意的側重點展示一批優秀作品,并引導學生從畫面的獨特創意、構圖規律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初步了解科幻美術作品的創作方法和表現形式。) 八、作業布置:(28分鐘) 大膽地在創作中嘗試各種不同的構圖和各種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創造潛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內心世界的獨白。讓同學們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學幻想當中。 評價方法:(5分鐘) (1) 展示學生作業,師生共同評議,激發興趣、促進合作與交流。 (2) 找出幾名同學談談創作體會,拋磚引玉、拓展思路。 課堂小結和課后拓展:(2分鐘) 個性化的學生要有個性化的施教方法在本節課中得到充分體現。 在啟迪學生大膽想象,開拓思路的前提下,課前吸取了大量的信息資源,豐富了知識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節省了大量課堂教學時間。在課堂上學生興致勃勃,興趣和創造欲被激活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率。 請同學們課后繼續關注開發海洋的課題。 潛能,當圍繞海洋的話題展開討論時,他們各抒己見、浮想聯翩。通過這節課的自主探究性的學習,學生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起到了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的作用,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和膽量,也給教師本身以深刻的啟示。 重點 難點 作業大膽地在創作中嘗試各種不同的構圖和各種造型手法,全方位挖掘創造潛能。力求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內心世界的獨白。讓同學們完全沉醉在海洋世界的科學幻想當中。 板 書 設 計八、開發海洋 . 暢想未來 1、“我們的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顆藍色、有生命的星 球,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盡管大家對未來的海洋世界想象的如此美麗,可是你們知道當今的海洋狀況嗎? 3、請大家設計一張未來海洋合理開發利用的宏偉藍圖。 教學 后記窺見到學生繽紛璀璨的內心世界,常常為他們大膽奇特的想象而震撼不已。教學中不難發現在學生的身上蘊含著非凡的 學生表現的比以往更有積極性,作業奇思妙想,異想天開。造型很有創意。學生的分析、探索、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起到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信、靈活、堅定的個性品質,充分地挖掘了他們的創造潛能的作用。在完成的作業中不難發現他們都是有鮮活特性的個體。作品不僅在表現上千變萬化,還能較熟練地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把自己的理解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 課 時 教 案 第15課時 第15周 課題九、城市掃描、都市網絡教學 目的1、感受現代城市的嶄新面貌。 2、體驗畫面中俯視與仰視、動與靜、縱橫交錯的點線面與色彩構成的節奏美感。 3、學會用各種不同圖案造型手法和表現方式完成主題創作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講 實踐一、引入: 1、播放音像,再現城市燈光、色彩、動感線條節奏感。 2、提出問題,啟發感受。 教師在學生制作的時候要隨時指導。 二、發展: 1、對比圖片與藝術家的各類作品,討論、解釋、藝術家的表現角度與手法及各自的特點、意境。 2、操作示范、注意構圖、趨勢。 3、表現形式、方法和材料介紹,作業的要求,評價、反思、輔導。 重點 難點 作業為自己的作業配一段熟悉的音樂,寫一段感想。 板書 設計九、城市掃描、都市網絡 1、藝術家的表現角度與手法及各自的特點、意境。 2、注意構圖、趨勢 教學 后記學生易用各種方式表現主題。 課 時 教 案 第 16課時 第16周 課題十、按動快門、移動鼠標教學 目的1、感受繪畫、攝影和電腦繪畫作品各自的特點和神奇。 2、體驗兩種工具在操作過程中的預期效果、偶然變化的樂趣,對創新、創意思路的激活。 3、掌握兩種軟件處理圖片的幾種方法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講 實踐一、引入: 1、用學生的日常照片對比裝飾變化的繪制畫面。 2、照片由電腦軟件處理的幾種肌理效果。 教師在學生制作的時候要隨時指導。 二、發展: 1、展示藝術性較強的圖片、裝飾和抽象繪畫,了解概括、簡化的意義,提煉點、線面構成的元素,強化節奏感、形式感。 2、播放課件。 3、作業要求、輔導、評價。 重點 難點 作業為自己的生活照片用電腦作特殊效果變化處理,用變 幻的文字裝飾。 板書 設計十、按動快門、移動鼠標 1、點、線面構成的元素。 2、節奏感、形式感 教學 后記良好 課 時 教 案 第 17課時 第17周 課題十一、千姿百態的圓雕教 學 目 的1、知識目標:了解圓雕造型的基本特點,運用雕塑語言欣賞、評述圓雕作品,促進學生形成人文、科技的素養。
2、技能目標:
運用雕塑語言概括地表述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并能通過閱讀分析、資料處理和評述,掌握探究式學習方法的要領。
3、審美目標:
通過欣賞、評述古今中外圓雕藝術作品,使學生了解雕塑藝術及其特點。培養學生正確、健康、向上的審美觀。提高對雕塑藝術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了解圓雕的藝術特征,感受圓雕藝術的美。學會探究性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怎樣運用雕塑語言去欣賞、評述圓雕作品。
解決難點的措施:
1、通過大量的古今中外圓雕作品的欣賞,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
2、教師及時的啟迪和補充,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評述方法。
興趣點:
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每一個學生都具備的天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見到優秀的雕塑作品(比如在生活社區、校園、公園和一些城市廣場)。駐足觀賞之余,他們對雕塑作品有自己獨到的看法。這正是學習本課內容的前提。
六步教 學 內 容五處 問 議 1、導入(4分鐘)
我們深圳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很多地方都設置、裝點了精美的城市雕塑。那么大家想一想,你在深圳的哪些地方見到過雕塑?”
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一組深圳的城市雕塑,教師提醒大家:“剛才看到的雕塑在形式上有什么區別?區別在哪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比較這些雕塑,并互相討論、商量,再說說它們的區別?”
(1)蓮花山上的鄧小平雕像、深圳市政府門前的《艱苦歲月》、《拓荒牛》(完全是立體的,我們可以從各個角度去觀賞。)
(2)老東門墻面上《老東門墟市圖》(浮雕起伏比較平緩,扁扁的,只能從正面觀賞的。)
引出兩種形式的雕塑。
2、新授(36分鐘)
(1)出示石膏頭像雕塑原作,師生共同分析雕塑,找出圓雕和浮雕的共性和特性:
讓學生仔細觀察、觸摸、對比、討論與我們平時的繪畫有什么不同之處。(聯系以前學過的美術的分類和相關知識,由此引出雕塑的概念。)
小組討論的問題:
①繪畫和雕塑使用的工具和制作的方法有何不同?
②繪畫和雕塑所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