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少版七年級美術教案第5課 當一回蔡倫
第5課 當一回蔡倫教材分析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紙的發明,不但改變了“簡重而帛貴”的現狀,而且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本課讓學生“當一回蔡倫”,是通過了解造紙技術,使學生感悟到一張薄薄的紙所凝聚的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它所體現的深遠的歷史價值。
本課設計為“綜合探索”課型,是在前面幾課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設計能力和審美能力進行整合,從而體現美術課程與歷史文化、現實生活以及社會實踐的聯系。
現在的學生對紙張早已司空見慣,但他們一般不會想到,一張再普通不過的紙卻承載過凝重的歷史。本課從造紙術入手,將學生帶進一千多年前的東漢時代、讓他們切身感悟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造紙技術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從本課內容來看,造紙技術對渴望獵奇、喜歡嘗試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誘惑力。利用這種心理,可以更好地借助于美術課程向學生傳授跨學科知識,提高學生認識世界、綜合解決司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①通過學習,了解中國古代造紙技術。
②通過實踐與體驗,感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他們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杰出貢獻。
③通過創造性造紙和裝訂圖書,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學習內容
了解造紙技術。學會自制紙張,并用自己制作的紙張裝訂成書。
教學重點
紙張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a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所蘊涵的歷史價值。
b設計制造出富有創意的紙張。
建議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方案(一)
1、課前準備
教師:有關甲骨文、竹簡、帛書的資料(實物、圖片或課件),紙張制作的多媒體操件。
學生:制作紙張的工具和材料(榨汁機、裝水容器、木版、網、舊報紙、布、卷筒紙巾或特別松軟的廢舊紙,絹框兩個,一個有網,一個沒網)。
環境:多媒體教室。
2、教學思路
a、導入: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電、文化源遠流長。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不僅對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世界文明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那么,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究竟是那四種發明呢(指南針、火藥、造紙術、活字印刷)?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誰能說出它的發明者嗎(東漢,蔡倫)?
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蔡倫”,感悟一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b、認知: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了解紙張制造的一般方法。
(2)讓學生口述紙張制造過程,集體討論古代造紙技術的科學性。
c、實踐:
(1)學生2~4人一組進行造紙工具和材料的整理、制作。要求分工合理,體現團結協作精神。
(2)進行紙張制作,小組討論如何制造出厚薄均勻、質地優良的紙張。
d、感悟:
利用老師提供的有關甲骨文、竹簡、帛書的資料(實物、圖片或課件),集體討論用紙張書寫的優越性。說出造紙技術的歷史價值和對人類文明進程的推動作用。
e、創新:
(1)結合課本知識,設計制造出具有藝術效果的紙張。制作過程中可以播放音樂烘托氣氛。
(2)小組討論,還可以運用哪些方法制造出別具一格的紙張?給自己設計制造出的紙張命名。
(3)將自己設計制造的紙張裝訂成書。小組間互相交流,并介紹自己的創意。
f、拓展:
(1)參觀造紙廠,或是查找資料、通過網絡了解現代造紙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