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混排教學設計(通用2篇)
圖文混排教學設計 篇1
主題:圖文混排。
引導問題
展示兩本不同的雜志,一本純文字,一本畫報。學生回答喜歡哪一本雜志?為什么?根據學生的反應引入圖像信息的特點,與文字信息配合的重要作用。
教案梗概
學會word 中圖文混排操作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自主學習,自探究式學習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漸學會:
①在文檔中必要部分按要求插入相應的圖片,并且對圖片進行調整、加工、處理以及格式設置。
②在文檔中插入文本框,并對文本框進行調整加工,處理以及格式設置。
并且為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布置一項競賽任務:設計一期板報,內容至少包含標題、幾部分文字內容,和圖片。
課后總結。
學完本課后,學生已經基本掌握 word 環境下的圖文混排。
知識掌握:能說出圖像信息具有哪些特點,及其在文檔中的作用。
能區分并說明文本框的兩種不同狀態。
能說明圖文混排的優點。
技能操作:在文檔中插入圖像,并且能夠對圖像進行位置、大小的調整操作。
能夠使用圖像工具條對圖像進行形狀、亮度、對比度等的加工。
能夠進行多種方式的圖文混排。
能夠使用文本框的插入及其各種設置
能力培養:主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
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合理和諧的版面意識,增強學生美的修養。
二、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導入:展示兩本不同的雜志,一本純文字,一本畫報。根據學生的反應引入圖像信息的特點,與文字信息配合的重要作用。
展示插入圖片和未插入圖片的word文檔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圖片操作
1.插入圖片。
(一)板書:
一、圖片操作
1.插入圖片。
(二)廣播演示插入圖片的過程。
(三)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1.學生觀察插入圖片的過程。
2.打開《排版練習要求》文檔,按要求操作。
1.教師提供文字材料。
2.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圖片調整。
導入:插入的圖片大小、位置不合適,如何對它進行調整呢?
(一)板書:
2.調整圖片。
(二)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三)教師收集問題,并將問題分析,整理,展示問題
(四)共同解決可解決的問題
1.學生在課本的幫助下,自主探索學習如何調整圖片的大小和位置。
2.對照文字塊的復制、刪除等操作,總結一下對圖片的操作。
3.學生展示學習結果,提出問題。
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圖像加工
導入:word還可以對圖片進行加工處理,如:對比度的調整,亮度等。
板書:
3.圖片加工。
展示工具條。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教師總結。
1.相鄰3~4人結成小組,分工探索各按鈕功能,并互相講解。
2.學生演示各按鈕功能。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4.圖文混排
導入:
提問:同學們希望圖片和文章是如何排列的?
板書:
4.圖文混排
展示各種排版方式的例子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一)學生根據書上的菜單提示,找到自己滿意的圖文混排方式,并比較各種混排方式的不同。
(二)總結插入多個圖片時如何設置圖片層次。
(三)學生展示排版結果。
1.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仔細觀察的工作作風和創新能力、審美能力。
5.階段小結:
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操作。
1.在圖片調整時,必須先選中圖片以及注意鼠標的出現形式。
2.圖文混排時,如何設置多個圖片之間的層次?
3.圖文混排時,遵循主題明確,布局美觀,大方的原則。
提問:
1.如何插入來自文件中的圖片?
學生分組討論。
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擴展。
二、插入文本框
1.導入:word的圖文處理功能十分強大,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圖片的插入和編輯,而且能將文字作為一種特殊的對象來處理,可以獨立的對其編輯,而不會影響旁邊的文字內容,從而提供更靈活的文字修飾。
(一)板書:
二、插入文本框
(二)廣播演示插入文本框的操作(橫排,豎排)。
(三)展示文本框處理實例。
(四)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五)教師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總結圖文混排的含義。
1.學生觀察插入文本框的過程。
2.打開《海倫凱勒》文檔,根據要求操作。
3.學生演示完成的作品,提出問題
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能力。
三、提出任務,開展競賽
制作一期板報。
要求:
主題明確,布局美觀,大方。
內容至少包含有標題,幾部分文字資料,及相關的圖片。
內容有:
名人名言。
如何融洽人際關系。
個人介紹。
教師評價
1.從提供的圖片,選出所需要的圖片。
2.調出需要的文字材料。
3.根據需要進行排版和插入文本框。
4.小組匯報、演示,并說明構思。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學生作品評價
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評價。
學生共同參與評價。
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總結
1.通過兩節課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圖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并且在課堂中保持很濃的興趣,能夠認真的聆聽教師講課和觀看教師的演示,對本節知識掌握較好,能夠熟練應用這些知識。如:插入圖片,插入文本框,對圖片、文本框進行調整、加工、編排等。
2.思考:在文本框中是否可以插入圖片?
六、作業
給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制作一張賀卡。
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所需教具
計算機網絡教室 廣播教學軟件
圖文混排教學設計 篇2
章節名稱
圖文混排
計劃學時
1學時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佛山市南海區教育局教研室主編的實驗教材《信息技術》七年級第二單元第六課。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和圖片的插入與設置是excel這個單元的重點,操作性比較強。
學習者分析
學生已經對word有一定的認識,已掌握了表格的編輯和藝術字標題設計的能力。
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認識與掌握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和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新知識,會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設計;并把它應用于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相互鑒賞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和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新知識,并能獨立完成整個操作過程。
過程與方法:自主學習,交流探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追求新知識,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和課堂上的活躍者。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措施
重點: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圖片的插入與設置。
解決措施:通過創設情景,揭示主題入手,由此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交流探索來進行學習。
教學設計思路
通過學生認識與掌握插入與設置文本框,插入與設置圖片的新知識,會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設計,并把它應用于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的理論
做中學、引導自主探索式的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揭示主題
明確學習目標
2分鐘
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1.教師先出示兩組請柬設計給學生看;
2.問學生:你喜歡哪一組?為什么?那你們也想做出這樣美觀的請柬嗎;
3.引出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圖文混排”。
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1.學生從與教師的對話中引起學習的興趣;
2.教師的引導話語中明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圖文混排。
通過師生對話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自主學習,交流探索
學生分組自學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和圖片的插入與設置
5分鐘
引導自學,提出要求:
1.出示自學提綱,請第一、二兩小組的學生自學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第三、四兩小組的學生自學圖片的插入與設置;
2.要求學生在自學時如果遇到困難,同位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也可以請教小組里的其他成員。
學生自學,相互協作:
學生按要求自學書本的內容自學若遇到困難則同位相互討論和相互幫助。
小組協助交流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培養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讓學生能在學中形成認知的規律:通過自學學會新知識。
三、學生講解新知,反饋自學情況,完成練習。
1.學生講解新知,解惑
2.學生練習
3.小結反饋
7分鐘
在第一、二兩組中請一名學生上來當小老師,講解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的內容。
1.其他學生提出疑問,小老師解答。
2.請學生完成相關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的知識的練習一,要求同位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協作學習。
3.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做到用詳細,帶有鼓勵的話語去講解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對話中,進一步理解新知識。
4.全班交流、小結反饋:讓一個學生演示練習一的操作,然后請學生判斷其是否正。
1.學生聽小老師講解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的知識,并提出疑問。
2.學生練習相互協作:
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遇到不懂的,同位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
3.交流判斷:
看同學的操作,并作出判斷。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頭發達能力和分析問題。
的能力。
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學生通過自己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體驗成功與失敗,正確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
四、學生講解新知,反饋自學情況,完成練習。
1.學生講解新知,解惑。
2.學生練習
3.小結反饋
8分鐘
1.在第三、四兩組中請一名學生上來當小老師,講解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內容,然后讓其他學生提出疑問,小老師解答。
2.請學生完成相關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知識的練習二,要求同位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協作學習。
3.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并做到用詳細,帶有鼓勵的話語去講解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對話中,進一步理解新知識。
4.全班交流、小結反饋:
讓一個學生演示練習一的操作,然后請學生判斷其是否正確。
1.學生聽小老師講解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的知識,并提出疑問。
2.學生練習相互協作:
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習,遇到不懂的,同位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互相幫助。
3.交流判斷:
看同學的操作,并作出判斷。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口頭發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
學生通過自己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學生的知識、思維、技能和情感得到鍛煉和熏陶,體驗成功與失敗,正確評價自己的認知活動,從中獲取對知識的正確理解,探求問題的最終解決。
讓學生觀察分析同學的操作是否正確,從而培養學生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過渡與提高
通過競賽的形式,自由地去設計一份請柬
20分鐘
激勵引導
1.問學生:我們已經學習了文本框的插入與設置和圖片的插入與設置,現在我們就來一個設計小競賽,看看哪個同學設計出的請柬是最精美的。
2.競賽前先讓學生欣賞其他學生做的作品,再讓學生自由設計。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對個別學生的優秀作業予以展示)。
學生自由去設計請柬。
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去進行自由設計,是鞏固新知識,是知識的提高,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同時還給了學生一個創新的空間,讓學生充分表現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了學生發散思維和學習能力,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自豪感。
六、總結
總結,促應用
3分鐘
提問:同學們在這一節課里,你學到了什么?我們可以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哪些方面?
思考反饋。
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意義,用學到的知識服務于生活。
整節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進行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講講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有良好的氛圍,使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一個科學的、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們敢于獨立思考,敢于大膽想象,并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為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課
堂
教
學
流
程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