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懷古》教學實錄
金壇二中 高粉群
一、 導語
師:同學們好,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溫柔、最美麗、最多情的季節。古詩中有很多寫春的名句,同學們回憶回憶,說出來,讓我們感受一下春天的浪漫氣息。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這首詩寫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柳枝,柳葉,春風。
師:對,還有哪些詩?
生: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師:寫了春天的——
生:(異口同聲)雨。
師:誰再來背一首寫春天的詩?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師:寫到了春天的——
生:(七嘴八舌)草、鶯、楊柳、兒童、東風、紙鳶。
師: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奇怪現象,上面這些名句寫春水、春風、春草、春花,純粹寫春的卻很少,為什么?
生1:因為春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寫景物可以表現春的生機勃勃。
生2:因為春天很抽象,不好寫。所以借助春天的特定景物來描寫。
師:說得很好。文藝理論上有這樣一句精妙的話:
(投影—)“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水之精神寫不出,以礁石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木寫之。”
師:今天我們要閱讀一篇同樣描寫春天的文章,題目是——《春之懷古》這位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會如何展現春天的美麗呢?而標題中“懷古”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預習過了,誰來回答一下?
生:追念古代的事情
師:那“春之懷古”的意思就是什么?
生:追念古代的春天。
師:正確。那么她又為何要追念古代的春天呢?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走進如詩如畫的春天吧!
二、 導讀——初讀文本,整體 感知。
(投影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在文中作圈點勾畫,看作者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現春天的美麗的。
師:希望你能讀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也就是主體的景物,有時其它景物只是與之相關的次要景物。
(生讀文,勾畫。)
師:誰先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其它同學注意作好補充或修正。
生1:作家抓住了“綠”這個意象來描繪春天,在第一小節中寫到:“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
生2:作家抓住了“雪”這一意象來描繪春天,在第一小節中寫到:“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云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只小鴨的黃蹼,唱入軟融融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這里“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其實是指由于春天變得溫曖,雪開始融化。
師:找得很準確,這一節寫到了很多的物象,但這其中有主體物象和相關物象的區別。剛剛那位同學說的“綠”便只是為寫“雪”而提到的“綠意內斂的山頭”,同學們一定要學會去比較和辨析,讀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
生3:作者還寫到了雷、杜鵑花、風、柳絮等。
生4:還有雨。
師:我沒發現“雨”這個詞嘛!
生4:“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云”,云哭不就是下雨嗎!
師:厲害,真看出來了。(生笑)
生:還寫到了桃花和柳樹,第三小節寫到“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樹把皇室的御溝和民間的江頭都控制住了”就是寫春天桃花盛開,柳樹發芽了。
師:對。
生:還寫到了鳥兒,“鳥又可以開始丈量天空了”,鳥丈量天空。
師:嗯,還寫到了動物。
生1:還寫到了蝴蝶、蜜蜂、風、老風鈴、蕊。
生2:還寫到了枯梗、燕巢。
師:大家注意,它們是春天的景物嗎?
生:不是。
師:要言之有據啊,能不能從文中找到表明這些不是春天景物的詞語?
生尋找,思考。
生:從“然后,忽然有一天”可以看出,前面都是在寫冬天的景物。
師:對了,你很善于發現。
生:作家還寫到了小羊、孩子、腿、手。在第四小節就說道:“一只小羊在嚙草時猛然感到的多汁,一個孩子在放風箏時猛然感覺到的飛騰,一雙患風痛的腿在猛然間感到的舒活,千千萬萬雙在溪畔江畔浣紗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脈”,
師:豐富的意象是作者把春天寫活的一大特點。春天是萬物蘇醒的時候,自然界的很多物體都可以用來表現一個活潑可愛的春天。作者提供了一個舞臺,讓山水、花木、鳥獸有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
三、 導析——含英咀華,學會欣賞
我們也得以初步領略了文本感性的美,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篇文章深層的理性之美,局部體味作者是如何寫春景的?一般來說,寫景抒情的散文,分析時要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寫了什么也就是選擇了哪些意象來寫,第二個是怎么寫的也就是從哪些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生動傳神的詞語來寫的,第三個是勾勒了出了怎樣的畫面或意境。(板書)
師: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小節,同學們找一找,寫了哪些早春景物?
寫了春雪、春泥。
師:說得不錯,是這些景物,從哪些角度寫的?
視覺、聽覺、觸覺的角度。
師: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 (七嘴八舌)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師:能不能具體分析一番?從哪些詞語看出用了擬人的修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