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生活中的數字說課稿
3、回歸生活空間——用于生活——實踐生活化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也是學習“有價值”數學的生動體現。教學中,應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孩子回歸生活空間,在生活空間中實踐、在生活實踐中感知,激發孩子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問題,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堂上,教師很自然地啟發、引導幼兒應用數字來幫忙:師生留電話號碼這一活動,也是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解決了師生以后聯系的辦法。這一環節很簡單,但從中能激發幼兒在生活中要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讓幼兒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讓數學與生活結伴同行,聯系生活學數學是新《綱要》的基本理念,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致力于使數學知識與孩子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教材再現生機與活力;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反思大班《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
本次課程改革再一次重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新課程提出,關注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孩子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等,即關注孩子是怎么學的。通過了解孩子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因此,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
1、教師教學的方式與孩子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如:
①課堂上較多地體現了幼兒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幼兒找上面有數字的生活物品,首先幼兒要觀察自家的生活物品,而且上面要有數字的,進而會研究物品上面的數字有什么用?這個找的過程,則是一個很好的幼兒自主學習、探究的過程。也是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信息和經驗體系,將教師的角色由“教”轉變為“導”。
②近年來,幼兒的主體性成為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往和溝通變的更加多樣化,平等化,要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必須形成師幼雙方的心智交流,情感交流。所以,課堂上安排幼兒同伴交流(教師作為幼兒學習的伙伴,也帶了物品參與其中),物品名稱及上面數字的作用,既提供給每一位幼兒交流表現的機會,又可以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從中還能體驗分享的快樂。
③相對于幼兒的學習方式而言,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如為了讓幼兒體驗數字的有趣和神奇,感知數字排列順序的多樣化,教師設計安排了玩數字游戲,讓幼兒在看認數字、編碼、對獎的情境中,積極的學習著,并感悟數學的巨大魅力。
④教師采集生活中相關的數學內容,讓幼兒看教學媒體,直接地來說,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了數字生活很方便,間接地說,可進一步讓幼兒感知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從而激發起幼兒以后進一步關注生活、探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