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創意布貼:變形布帽
借境想象,可以讓幼兒展開聯想,從而達到寓教于樂,自主學習的最佳狀態。孩子們的思維一下被激活了。有的說小帽子也許還會變身葫蘆、大大的葉子當帽檐;有的說會變成小鳥,大樹當帽檐;還有的說會變成帆船,波浪是帽檐……為后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法。之所以能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創想,是因為教師的獨具匠心,賦予了其無限的美感和奇特的想象。在這里我精心設計了具有美感的色塊,邊講述故事邊組合形象。(如圖二)既為孩子的模仿提供了依據,又為孩子的創造提供了線索。
三、探討方法,交代制作要求。
教師:你會在布料上變出帽檐和帽身嗎?拼貼組合成一只變形布帽嗎?
教師:你打算怎么做?怎樣連接在一起?你覺得那個步驟有困難?
隨著討論的深入,由教師向幼兒演示有困難的制作過程,給出好的建議方法。
評析:在此環節我一改傳統機械的集體示范,統一要求的教學方法,而是調動孩子已有的制作經驗,讓孩子自己來說說該怎么做?哪里有困難?針對孩子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演示、建議等方式,幫助孩子探討方法。對于孩子已熟悉和掌握的,就不去多關注,從而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愿。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和諧。這樣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境,為幼兒營造了“玩中學”的心理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
四、自己動手,設計新穎別致的帽子。
1、交代要求,明確方法。
教師:你覺得可以把帽子做成什么樣子?帽子主體是什么造型?帽檐可以設計成什么樣?想好了請你動手試一試吧。
2、觀察材料,輔助裝飾。
教師:你想選什么顏色的布料?可以自己去展示架上取用。帽子做好了,老師這里有一些輔助材料,請你去擺一擺、放一放,試一試怎樣才能讓你的帽子更漂亮,顯得與眾不同。
操作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使幼兒能更好地完成操作。
評析:藝術活動必須依靠物質材料,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來表達美的實物。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因此我除了提供布料“展示架”(如圖四),還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了珠片、紐扣、小花、羽毛等種類眾多,數量充足、方便取用的“材料盒”(如圖三)。此外,藝術活動還須面向全體,要針對幼兒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我允許幼兒可以自由取用“材料超市”中不同顏色花型布料和輔助裝飾材料;為了讓能力不同的幼兒有表現和體驗成功的機會,我隨時觀察發現,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意見,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蘊藏其中。通過“學中玩”環境材料的創設以及思想理念的貫穿,讓幼兒在動手動腦、拼拼擺擺、做做玩玩中創造美表現美,從而獲得自信。
五、展示作品,欣賞各自制作的帽子。
將幼兒作品一一展示出來。(如圖五)
教師:誰愿意上來介紹一下你做的帽子,有哪些創新和別致的地方?找找還有誰的帽子與眾不同?(如圖六)
評析:最后讓孩子在欣賞別人創意作品的同時,說一說哪頂帽子與眾不同?也可以介紹自己設計的獨到之處,還可以發現同伴裝飾的優缺點……可以提高欣賞評價能力。能幫助幼兒梳理操作經驗,同時也能激發思維,幫助幼兒養成愛觀察,會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