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內省智能的特點及其培養
(二)在幼兒園和家庭中營造一種民主的氣氛
幼兒也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教師和家長應該轉變以往觀念,多采取對話和討論的方式來解決成人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幼兒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和矛盾,多給幼兒一些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成人的幫助下讓幼兒自己做出計劃,成人的作用不是去干擾幼兒的學習,而是給幼兒獨處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自己動腦動手、經驗事物,發展自己的認知。在家庭中家長要學會與幼兒分享經驗、探討知識、解決問題;在幼兒園老師要傾聽不同幼兒的觀點和想法,給不同幼兒各自自我表達的機會和條件,培養幼兒積極思考和表達自我的勇氣。
(三)注重語言表達的培養
3歲以后幼兒的語言內容豐富起來,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是由外部語言逐漸過度到內部語言,最后發展到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的結合使用。語言在幼兒的認知發展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幼兒在“工作”中經常伴隨著言語,雖然我們很可能聽不懂幼兒在說些什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用內省的言語指導自己的行為,糾正自己的錯誤,從而順利完成任務,在言語的指揮下預兆自己的行為后果。應用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在家長或教師與孩子的親密對話中,我們不僅能讓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且也能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通過對話對孩子的認識一一進行指導和教育,同時,這種方式也幫助孩子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如道德判斷的能力、控制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判斷推測的能力、認識別人和認識自己的能力。
(四)讓幼兒試著學會了解自己
內省智能突出的幼兒,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即使是錯誤的答案也該給孩子嘗試錯誤的機會,通過嘗試錯誤,使孩子對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實際能力的差別有所了解,在了解自己現有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能力。父母多給孩子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空間和環境,在學習環境設計中要表現出一種能讓孩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氛圍,如幼兒年齡相對太小而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可以嘗試通過繪畫來讓幼兒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因為繪畫也是孩子的一種語言方式。
(五)在藝術活動中表露內心世界
兒童是天生的藝術家,在自由的藝術活動中兒童能夠真實的表達內心思想,這些藝術活動有音樂、舞蹈、藝術等,其中藝術活動中的繪畫尤其值得我們提倡。
加德納指出,一些學前兒童幾乎不需要什么刺激物就可以開始繪畫。一旦把美術材料呈現給幼兒,他們便全神貫注地畫了起來。在繪畫中,幼兒表現出記憶、想象和真實生活的一面,其實繪畫也是幼兒內心世界的現實反映,繪畫是一種精神的表現。繪畫的功能從心理學的角度可以對幼兒起到釋放壓力、情緒的作用,同時也是感情表達的一種方式。成人應該鼓勵幼兒尤其是語言發展不成熟、不愿說話、內省智力有優勢的孩子用這種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再加上成人和幼兒之間的言語對話,讓幼兒在作品中發展自己的內省智力。瑞吉歐成功的案例已經從實踐中證明了這點。
(六)游戲、玩具和活動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活動又是幼兒構建認知的基本方式,在游戲中展現和發展幼兒的智力特點。能夠激發幼兒內省智力的玩具有:積木、鏡子、木偶、有移情作用的娃娃、處于困境的動物等,能夠培養內省智力的活動方式有:角色扮演、丟失的伙伴、家庭角色、職業扮演、挫折游戲等。另外,目前已開發了適合幼兒智力開發的軟件,適合內省智能培養的軟件包括一些任務游戲、角色游戲。在這些游戲中都體現了以下特點:(1)能讓孩子獨立思考活動任務;(2)能夠激發孩子的感情;(3)經常伴有道德行為的體驗;(4)任務中和任務結束后都能引起孩子的繼續思考;(5)通過活動能夠認識和了解自己。(文章作者: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袁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