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漢字與書法
黃庭堅——入古出新,用筆鋒利,給人以強烈的節奏感
米芾——善寫行書,筆力爽利而沉著
蔡襄——落筆精麗,使人心醉
宋四家中,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蔡襄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
⑼社會生活豐富多彩⑽宋四家⑾有意無法
(5).明代——個性化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書法呈現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趨勢,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祝枝山、文徵明(教材插圖)。祝枝山書法瀟灑風流,如斜雨疾風;文徵明書法溫柔婉約,如春日柳鶯。
書法作品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一定時期的文化總是一定時期社會存在的反映。
⑿社會平民化、世俗化⒀祝枝山、文徵明⒁強調個性化
三、篆刻藝術的發展
漢字可賞,不僅表現在書法藝術上,還表現在篆刻藝術上。篆刻: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
1、秦漢:標志性時期
秦漢篆刻的特點:
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為主
漢印——方正質樸,端莊豪放,以小篆為基礎,又融合了隸書的風格
2、明中葉以后:成為獨立藝術
雖然秦漢篆刻可算后世篆刻藝術的“宗師”,但此時篆刻卻還未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宋元以后,書畫家開始用印章來給書畫作品加印,但篆刻還沒有從它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直至明中葉以后,以文彭等人為代表,篆刻才和書法、繪畫一樣成為一種專門的藝術門類。
課堂小結:
本課主要講述的是漢字、書法和篆刻的發展歷程。漢字形體演變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在隸楷階段,出現草書和行書。漢字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其字形字體逐步規范化、穩定化。書法藝術經歷從秦漢到明清各個階段的發展,秦漢時期的書法大多還是實用性文字,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進入自覺階段,隋唐時期達到新的高峰,宋代的書法追求個性而忽略法度,倡導有意無法,明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書法呈現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趨勢。秦漢時代是篆刻的標志性時期,但這時還未成為獨立的藝術門類,直至明中葉以后,篆刻才和書法、繪畫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