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第2課 圣雄甘地
第四單元 第2課 圣雄甘地
【課標要求】講述甘地領導印度國民大會黨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主要事跡,認識其在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中的歷史作用。
教學重點:甘地和印度國民大會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教學難點:評價甘地
【知識梳理】
一、成長歷程(即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歷程)
1、早年身世及求學生涯
①早年熏陶:仁愛、 、 、不殺生
②英國求學:掌握豐富法律知識
基督教影響——宗教觀的形成(不要與惡人作對)
③南非工作:領導南非爭取印僑權益斗爭——人生觀的滋生(第一次受到種族歧視的滋味)
接受托爾斯泰思想——形成社會政治觀
④回國斗爭:成為印度 領袖,領導印度 運動
2、提出“非暴力主義”思想
(1)甘地非暴力思想形成的原因
① 家庭影響: 。
② 宗教信仰: 受《圣經》中關于 的教訓的影響。
③ 接受托爾斯泰 ,實現(xiàn)人人平等的思想。
④ 個人經歷:在 嘗到種族歧視滋味。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內容
強調愛與真理的統(tǒng)一,即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
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1、運動背景: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阻礙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根本原因)
2、運動內容:包括 和與 英國殖民者 的態(tài)度兩部分
3、運動特點:采取 的手段
4、主要形式:土布運動,食鹽進軍、不合作和絕食祈禱。
5、過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時間 一戰(zhàn)后(1919-1922) 1930年 二戰(zhàn)后
原因 慘案(導火線) 1929經濟危機,英國在印度實行 二戰(zhàn)后,英國殖民勢力的衰落,印度人民強烈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