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好兒子
課前播放閻維文的《母親》一、導入:同學們,課前我們欣賞了一組溫馨的畫面,還有閻維文一首深情的《母親》,歌詞中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在閻維文心目中母親就是那個給他拿書包的人,就是那個給他擦掉委屈的淚花的人。你心目中的母親是那個什么樣的人?母親就是那個凍得渾身發抖,卻站在雪地里等你的人;母親就是那個為摘幾個桃子,失足墜落懸崖的人;母親就是那個把愛全給了你,把世界給了你的人……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著賈平凹去感受親情,體味母愛吧!
板書課題《我不是個好兒子》
同學們看一下這個題目,你讀出了什么意味?
愧疚、自責、后悔。
二、初讀課文,感受親情:
請同學們讀課文,看看作者為什么說自己“不是個好兒子”?
“老家的村子里,人都在夸我給母親寄錢……完全是為了我的心里平衡。”
“父親去世了,作為長子……我這做的是什么兒子?”
……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為什么不是個好兒子”,可以這么說:因為母親給我的愛太多了,而我卻不能夠回報給母親同樣的愛,所以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所以文章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自己的愧疚之情,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一點是表現母愛的偉大。(板書)
三、細膩品味,觸摸親情: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不一定是狹義的,可以是廣義的“看”,用心去看,去感受到的都可以。一位偉人說“不要給眼睛太多的權利,要用心去欣賞)
從同學們剛才的展示中,我覺得大家對課文的把握很不錯,概述了母親的很多特點,很多細節,并且勾勒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母親的形象。
三毛說:“我非常喜歡讀陜西作家賈平凹的書。”賈平凹的作品一定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我們一起來含英咀華,并且來暢抒一下自己的親情故事。
四、含英咀華,暢抒親情:
正因為這種愛就天天發生在我們周圍,所以覺得文章中總有些話能引起我們的共鳴,觸發我們的情感。
1、找出文中最能引起你共鳴的一句話,品味鑒賞,談談感受;
2、或談一談母親感動你的一件事。
我知道同學們會有精彩的展示,那么請允許我拋磚引玉:
第三段中“可我心理明白,給母親寄錢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親,完全是為了我心理平衡。”其中的“心理平衡”指什么?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
明確:“心理平衡”指自我安慰。這句話表明作者在自我解剖,自我反思——作者的慚愧﹑內疚之情蘊蓄在字里行間。
這句話最能引起我的共鳴,我覺得簡直就是在說我。古語說“當家方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母恩”,我也是為人母以后才知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而自己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業后,卻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怎么辦?過年過節過生日的時候,就多給父母一點錢,覺得就好像盡了孝道了。然而父母需要的不是錢,而是兒女繞膝、其樂融融的天倫之樂啊,我以后也要常回家看看。
公益廣告
請同學們也來說說自己鑒賞的句子談談感受。
(學生談)
剛才同學們暢所欲言,抒發了真摯的情感。在大家這個十七八歲的年紀,常常關注的是友情,深深憧憬的是愛情,往往忽略的卻是親情,我們應該感謝賈平凹,感謝他給了我們一個暢抒親情、給靈魂洗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