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單元 海島和海域
開發海島和海域資源,對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意義重大。一方面,海島及其周圍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港灣和礦產等資源。另一方面,海島是劃分海洋國土的重要依據,開發利用海島,有利于維護自家海洋權益,保證國家安全。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海島的資金和科技投入,從解決交通、能源和淡水供應等著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海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本單元共兩節內容,第一節介紹海南島開發的地理背景,側重介紹了該島的地理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這是開發建設海南島的前提和基礎。第二節介紹了海南島開發的具體途徑和環境保護的主要措施。緊緊圍繞“人地協調,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一主線,既強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產業,發展特色經濟;又十分注意海島和海域環境的保護。這是本單元的重點。資源開發的具體途徑是本單元的難點。學習時要抓住其“特色”,海南島的區位特色、資源特色與國家需要、市場需要相結合,決定了其可持續發展一 網上課堂(一)本講主要內容及考試要點:本講包括第十一單元一、二節1.對我國海域和海島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并且了解我國海洋開發的現狀。 2.綜合和客觀地分析海南島具備的自然資源優勢,分析可持續開發的相應措施。 3.了解海南島開發和保護的主要內容,分析海南島的產業區位規律和區位因素。 4.學習海南島開發和保護的發展思路,結合本島或本地的特點,分析本地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具體思路和具體措施。 5.學習和掌握用地理的思維習慣(綜合評價)來分析一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二)學習指導1知識結構2知識要點11.1海南島開發的地理背景地理區位優勢優勢華南、西南海洋與陸地結合部——開發南海 周邊為港澳臺、東南亞及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和國家 靠近日本到東南亞深水航道中段 連接亞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開發限制條件 處在我國國防前線,邊防責任重大 處在我國南部一隅的島上,交通不便 起點低、經濟落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資金匱乏 開發歷程1988年成立海南省,給予行政的相對獨立性海南島確定為海南經濟特區.享受優惠的經濟政策 資源優勢陸地熱帶資源優勢——豐富的光熱 優勢:光照充足,夏長冬暖,農作物一年三熟 中高周低,環形層狀地貌 不利:冬季低溫、夏秋臺風 開發:熱帶物種基因庫,適宜發展熱帶高效農業中高周低,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環形層狀地貌適宜發展多種類型農業 陸地熱帶景觀、熱帶雨林、熱帶作園、自然保護區旅游 海洋資源優勢優勢:管轄了全國海洋面積的2/3,提供了發展的多樣化的條件 漁場面積大,種類多、生長快、漁汛期長,淺海、灘涂面積大,港灣多南海海島眾多,共計有的600多個島礁 海底有著極為豐富的油氣資源,勘探局限在近海 開發:油氣——南海海上石油開采平臺漁業——南海漁業、人工養殖場 旅游——海濱浴場、濱海和海下熱帶景現、 紅樹林 生物——魚蝦貝類和生態動植物 空間——島礁可以開發成為海上漁業補給、貿易、旅游以及熱帶海洋科學研究與實驗基地 11.2海南島的開發與保護合理布局產業海岸帶——建設港口及加工區,重點發展、促進本島轉向外向型丘陵和臺地環帶——熱帶農業區山地丘陵帶——水源區、熱帶自然景觀發展特色經濟——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成為新型的工業省份、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閑旅游勝地支柱工業——油氣化工、汽車制造、飲料食品、化纖紡織、醫藥紙漿和建材、港口加工區和重化工業等我國最大的熱帶作物基地和育種基地(高效)——熱帶水果、花卉、蔬菜、水產品、橡膠等熱帶作物特色旅游——民族風情;熱帶風光(市場以國內、港澳、和歐美)海南島的環境保護扶持生態環保產業的發展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鼓勵公眾主動參與環境保護加強海洋環境的管理和監測3教材分析11.1海南島開發的地理背景海南島開發的地理背景著重從海南島的區位優勢、熱帶資源優勢和海洋資源優勢三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區位優勢突出其“外向性”,為了充分發揮其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加快海南島社會和經濟發展,1988年國家將其劃定為經濟特區,使其形成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格局。熱帶資源優勢主要表現為具有豐富的光熱資源,使農田終年可以種植,農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也使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庫,成為我國北方各省前來育種的基地。海洋資源的主要優勢是豐富多樣,如多種類型的海洋生態系統,品種多、生長快、漁汛期長的漁業資源,可與波斯灣媲美的油氣資源,別具特色的旅游資源等等。因此,學習時不僅要知道海南島有哪些資源,更要抓住其“特色”,即它與其他地區同類資源相比有哪些特殊性,這是確定海南島開發方向的主要依據之一。同時還要注意課本中幾幅圖、表的運用,使圖像系統與文字系統緊密結合,相得益彰。 “課后活動” (見教材116頁) 1.從表中可以看出:海南島面積最小、人口最少,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是三島中最低的一個島。也正是由于其經濟落后,發展的起點低,所以開發潛力較大。如果將其資源優勢、區位優勢與市場需要、國家需要相結合,因地制宜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不僅對海南島,而且對我國建設成為海洋經濟強國也將有著重大的意義,因此其發展前景十分美好。 2.要揚長避短,發揮海南島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就需要在充分研究和認識各地區資源和環境特征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有所側重,發展特色經濟。同時重視環境保護,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發展,實現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11.2海南島的開發與保護 “開發”與“保護”目標一致,都是為了實現海南島及海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海南島的開發途徑一是合理布局產業,二是發展特色經濟。前者強調因地制宜,在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有所側重,后者突出揚長避短,充分發揮海南島的優勢。學習“合理布局產業”,要以圖11.5“海南島的環帶開發布局”為依據,了解不同環帶的自然環境特點,明確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的優勢。學習“發展特色經濟”,既要聯系前一節提到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又要結合圖11.6“海南島的工業分布”、圖11.7“海南島的熱帶高效農業”、圖11.8“海南島的旅游資源”明確其工業特色、農業特色和旅游特色。 “課后活動”(見教材p120) 1.建設生態省的意義也即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以生態持續發展為基礎,以經濟持續發展為條件,達到社會持續發展的目的。既促進海南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繁榮,也有利于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護國家安全。面臨的問題是交通落后、能源淡水供應不足等。建議:利用區位和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成為新型的工業省份、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和度假休閑旅游勝地。2.海洋——a、d 海岸——c h fi 丘陵和臺地——b 山地——e g j 理由:根據地形的分布特點和生物的分布特點因地制宜。 4重點、難點:客觀地分析海南島的優勢、劣勢,分析該島可持續開發的具體措施及產業布局規律。資源開發的具體途徑——了解海南島的特色經濟部門及利弊條件。了解海南島發展經濟的同時如何進行海洋環境的保護。根據海南島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保護環境等因素對海南島的經濟發展進行綜合評價。二、網上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海南島四面環海,處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東南亞。與我國隔海相望的東南亞鄰國 a.3個 b.4個 c.5個 d.6個 2.分別是我國最北和最南的經濟特區是: a.廈門和汕頭 b.上海和海南島 c.廈門和海南島 d.深圳和珠海 3.海南島的成因是: a.火山島 b.大陸島 c.沖積島 d.珊瑚島 4.海南島的氣候類型屬于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草原氣候 c.熱帶季風氣候 d.亞熱帶季風氣候 5.下列敘述不屬于海南島所在省的特點 a.是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寶庫 b.是我國惟一的島省 c.是我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 d.是我國惟一全部位于熱帶的省 6.以下關于海南島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充分發揮熱帶資源的優勢,建成我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 b.突出熱帶海濱和島嶼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特點,高標準地規劃和建設生態旅游區。 c.培育和發展支柱產業,逐步形成以油氣化工、汽車制造、電子工業等重工業為支柱的現代工業體系。 d.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有計劃地開采近海珊瑚礁。 7.我國南方最大的海鹽生產基地——鶯歌海鹽場位于 a.海南島西南 b.長江三角洲 c.珠江三角洲 d.海南島東南 8.下列旅游區既是海南島十大重點開發旅游區,又屬文化景觀的是: a.東坡書院 b.五指山 c.海瑞墓 d.天涯海角 9.目前,海南島的產業結構特征是: a.以第一產業為主 b.以第二產業為主 c.以第三產業為主 d.第二產業增長最快 10.海南島的山地丘陵帶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生物物種資源豐富地區和河流發源地。本區首要任務是: a.發展特色旅游業 b.發展山區工業 c.建立自然保護區 d.發展立體農業 11.利用海南島本地資源適宜發展以下哪些制造業 ①煤炭工業 ②生物醫藥 ③油氣化工 ④煉鋁工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綜合題 1.讀下圖,回答問題: (1).海南島地處我國南部邊睡,北部與廣東雷州半島之間僅隔———海峽,地理區位優勢明顯。(2).海南島是我國的熱帶寶島,光照充足,日均溫≥10℃,積溫在———℃以上。最冷月的平均氣溫超過———。農作物可以———年———熟。(3).海南島地形特點是———。土地利用類型———。 2.讀“海南島各地氣溫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圖。回答: (1).海南島的氣候特征:————————————————————————。(2).分析這種氣候的主要成因——————————————————————。(3).試簡述這種氣候對海南省農業和旅游業有何影響。————————————。 3.簡述海南島的開發與發展應注意的問題。 4.紅樹林和珊瑚礁為世界上高生產力生態系統。 海南島東北沿海灘涂的紅樹林,其品種之多、林相之齊,居全國之冠,擁有我國大部分紅樹林品種的東寨港,是目前我國惟一的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和珊瑚礁不僅是海洋漁業資源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而且在旅游業、工業及生態學上都有重要價值。 (1)試簡述紅樹林、珊瑚礁在生態學上的作用。 (2)造成紅樹林、珊瑚礁被破壞的原因有哪些? (3)針對紅樹林、珊瑚礁的破壞應采取哪些對策? 5.讀“海南島果菜上市時間”表,回答: 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蔬菜西瓜菠蘿香蕉芒果荔枝(1)海南島蔬菜、西瓜上市時間與我國北方地區有何不同?為什么? (2)如何充分利用這種差別來發展海南島的經濟? 答案:(一)選擇題: 1.d 2.c 3.b 4.c 5.b 6.b 7.a 8.c 9.b 10.c 11.b (二)、綜合題: 1.(1).瓊州海峽(2).8000 16 一 三(3).中高周低,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組成環形層狀地貌,多種多樣。 2.(1)冬季溫和干燥,夏季炎熱多雨。 (2)這種氣候為熱帶季風氣候,其成因除因海陸熱力差異外,還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 (3)豐富的光熱資源使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熱帶物種基因庫,為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除盛產橡膠、甘蔗、椰子、咖啡等熱帶經濟作物,還盛產菠蘿、荔枝、芒果、菠蘿蜜等熱帶水果。高溫多濕的自然條件,還使海南島成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溫室。每年冬季,許多人來這里繁育農作物良種或進行科學實驗。海南島農田終年可以種植,農作物可一年三熟。但受季風影響,熱帶作物在冬春季節需要注意低溫危害。而夏秋季節臺風活動旺盛,破壞力比較大,要注意防御。 海南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海域環境良好。沿海浴場和濱海、海下熱帶景觀如珊瑚礁、熱帶魚群、椰林風光、紅樹林、熱帶雨林、熱帶作物園和自然保護區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別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因此開發海南島旅游資源,要突出熱帶海濱和島嶼以及少數民族風情特色,發展海洋生態游、熱帶雨林考察游等專項產品。 3.保護海島的生態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不能發展對環境有嚴重污染的工業和農業(如能源密集型農業);不能發展大量消耗淡水的工業等?傊荒芤蚪诶娑鴨适чL遠利益,要把資源開發和海域環境保護緊密聯系。 4.(1)既可減輕風暴潮的威脅和損失,阻擋海浪侵蝕海岸,又可以保護生物多樣性。 (2)濫砍亂伐,特別是大面積的圍海造田使紅樹林遭到破壞。珊瑚礁破壞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們炸礁制灰、挖礁建房及制作工藝品等。 (3)首先要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鼓勵公眾主動參與環境保護,減少和杜絕人為破壞環境;其次,禁止開采近海珊瑚礁,保護并適當擴大紅樹林面積,建設環島防護林。 5.(1)海南島蔬菜、西瓜上市時間是冬季,而北方地區是夏季。原因是海南島地處熱帶,光熱充足,冬季氣溫也較高,適宜蔬菜、西瓜的生長。而我國大陸,尤其是北方地區冬季氣溫在0℃以下,只能在夏季才能種植蔬菜和西瓜。 (2)發揮海南島“大溫室”的作用,利用海南島與大陸省份的季節差,建設具有市場需要的冬季瓜菜等系列商品生產和加工基地,面向國內市場,帶動農業經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