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六 遺傳的分子基礎
噬菌體+含32p的細菌→→含32p的噬菌體
④噬茵體侵染細菌
含35s的噬菌體+細菌→→宿主細胞內沒有35s,35s分布在宿主細胞外
含32p的噬菌體+細菌→→宿主細胞外幾乎沒有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細胞內
實驗分析 過程3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并未進入細菌內部,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的內部
實驗結論 dna是遺傳物質
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的實驗
1、 實驗過程
(1) 完整的煙草花葉病毒————→煙草葉出現病斑
→蛋白質————→煙草葉不出現病斑
(2)
→rna————→煙草葉出現病斑
2.實驗結果分析與結論:
煙草花葉病毒的rna能自我復制,控制生物的遺傳性狀,因此rna是它的遺傳物質。
【畫龍點睛】病毒中的核酸只有一種.或者是dna,或者是rna,噬菌體以dna作為遺傳物質.煙草花葉病毒以rna作為遺傳物質。
第二節、第三節 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
dna分子結構
1、元素組成: c、h、o、n、p(不含s)
2基本單位 脫氧核苷酸.如圖所示:
其中,○表示一分子磷酸; 表示一分子脫氧核糖; 表示含氮堿基.構成dna分子的含氮堿基共有4種,即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鳥嘌呤)、c(胞嘧啶)。
脫氧核糖的結構簡式如右圖:
在脫氧核苷酸分子中,特別要注意三個小分子之間的連接,其中,脫氧核糖的l號碳原子與含氮堿基相連,5號碳原子與磷酸分了相連。
3、一條脫氧核苷酸單鏈中,相鄰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連接如圖所示。
一分子脫氧核苷酸中脫氧核糖的3號碳原子與另一分子脫氧核苷酸中的磷酸通過形成新的化學鍵(磷酸二酯鍵)相連接。
4.兩條單鏈之間形成的堿基對表示如下
(1)①堿基之間的配對方式有兩種,即上圖所示的a一定與t配對,g一定與c配對。
③配對的堿基之間以氫鍵相連,a與t之間形成兩條氫鍵.g與c之間形成三條氫鍵。
③配對的兩個脫氧核苷酸方向相反,尤其要注意脫氧核糖的位置。
5、dna分子形成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1)兩條鏈反向平行,
②外側為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排列;
③內部為堿基互補配對。
【畫龍點睛】dna的分子結構可用數學模型“點→線→面→體”表示即“脫氧核苷酸→脫氧核苷酸鏈→二條鏈連接成的平面→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其主要特點是:
1、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2 、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連接.排列在外側,構成骨架;堿基排列在內側。
3、兩條鏈上的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a(腺嘌呤)與t(胸腺嘧啶)配對;g(鳥嘌呤)與c(胞嘧啶)配對。堿基之間的這種一一對應關系,叫做堿基互補配對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