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節(jié)選)教案
提示:主要是寫甲蟲的活動,如進門的艱難,爬墻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與命運的悲慘,也引起讀者的同情。
九.布置作業(yè):
仔細閱讀小說,并認真體會心理描寫的作用。
第三課時 分析藝術特色
一.本文有著怎樣的藝術特色?
提示:荒誕、變形和寫實的藝術手法
二.有人評論說“小說描述了一個真實而荒誕的世界”,怎樣理解“真實”與“荒誕”?
提示:“真實”是因為作者用客觀冷靜的寫實手法,描寫了主人公變形前具體的生活細節(jié)和變形后逼真的心理狀態(tài)。使人感到他所處的始終是一個真實的人的世界。“荒誕”是因為故事的整體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構建起來的,這個故事框架—一人變成蟲的邏輯結構本身是非真實的,它只是用來寄寓人在哲理意義上的生存狀態(tài)而不是對外部生活的真實模仿。
三.怎樣理解作者對“變形”這一情節(jié)的構思意圖和巧妙之處?
提示:作者不是讓人們去接受人變成蟲這一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去體察和領悟其超現(xiàn)實的精神狀態(tài)和深層心理——情感,去尋求荒誕中的本質。因此,人變成甲蟲是人類精神世界遭致扭曲、異化的象征,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狀態(tài)及其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獨、絕望情感的折射。
在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平平淡淡,溫情脈脈,矛盾、人性都顯示不出來。養(yǎng)家人格里高爾突然變成甲蟲,失業(yè)了,還成了累贅。這個情節(jié)把矛盾激化了,沖突起來,個性、人性都立即顯示出來。文學藝術是虛構的藝術,作家大膽想像,虛構出荒誕的情節(jié),推動人物之間的沖突,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母親的無奈,父親的狂怒妹妹的厭棄,撕破了資本主義社會家庭表面溫情脈脈的面紗,顯示了人際關系的自私、冷漠和殘酷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和弱肉強食、唯利是圖的社會本質。
四.這篇小說中的“荒誕”無處不在,試具體說明。
提示:格里高爾一夜間由人變成大甲蟲,情節(jié)是荒誕的。情節(jié)發(fā)展,他與家人的沖突,更是荒誕的。甚至有的藝術細節(jié)也是荒誕的:一只蘋果打在格里高爾的甲背上,陷了進去,一個多月,還爛在甲蟲背上。
五.荒誕、變形的情節(jié)為什么在讀者的體驗、聯(lián)想中覺得真實可信呢?
提示:這是因為作者在整體荒誕的情節(jié)中運用了細節(jié)真實和心理真實的手法。寫甲蟲的行動,是符合甲蟲的習性的;寫甲蟲的思想感情,是符合格里高爾這個人的言行邏輯的;寫親人的變化,也是符合社會生活的。這種荒誕、變形的藝術構思和寫實的敘述方法的結合,具有強烈的象征意味,使作品荒誕得令人震驚和信服。
六.《變形記》中作者的敘述語調有何獨特之處?這樣敘述有何妙處?
提示:在作品中,卡夫卡的敘述語調平靜得近乎冷漠。人變成甲蟲,本來是一個凄慘而又令人觸目驚心的故事。但作者以不動聲色、不動感情、不加議論的平靜筆調寫出,給人一種似乎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感覺,這不禁更加令人警醒:當可怕變得平庸時,平庸就成為更加可怕的事實。由此激發(fā)讀者去思索人的生存現(xiàn)狀以及改變這現(xiàn)狀的問題。
七.處理課后作業(yè):
略,見教師用書。
八.作業(yè)布置:
1.完成同步練習。
2.課外閱讀卡夫卡的《饑餓藝術家》。
《變形記》(節(jié)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高中語文新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首次集中選入四篇西方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作,目的在于讓學生全面了解當代世界文學的發(fā)展和變化,開拓視野,理解和掌握世界各民族文學的優(yōu)秀成果,吸收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精華,尊重世界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卡夫卡的《變形記》是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作,本篇課文的學習是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方法欣賞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起點,也是引導學生從課內向課外進行拓展閱讀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