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指導(dǎo)成語
相濡以沫 濡:浸潤。沫:唾液。用唾液相互浸潤。比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相形見拙 形:比較;絀: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相映成趣 映:對照,映襯。趣:趣味、意趣、情趣。原指山水、花木互相掩映,更顯逸趣。現(xiàn)泛指互相映襯、對應(yīng)著,就顯得更有趣味,更有意思了。
響徹云霄 徹:貫透,透過。形容聲音響亮,激蕩天空。
想入非非 非非:佛家所說的非一般認(rèn)識能力所達(dá)到的玄妙境界。指想得離奇玄妙,或胡思亂想,不切實際。
向隅而泣 隅:墻角。泣:小聲地哭,抽泣。面對著墻角哭泣。原指未能參加飲酒而在一旁哭泣。后多形容得不到好處或機遇而孤獨絕望,十分悲傷。
宵衣旰食 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黑了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wù)。
銷聲匿跡 銷:通“消”,消失;匿:隱藏;跡:蹤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笑容可掬 掬:雙手捧起。滿面笑容,好像可以用雙手捧取。形容滿臉堆笑的樣子。
心狠手辣 心腸兇狠,手段毒辣。
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心有余悸 悸:因心跳而害怕。指危險已過去。但心里還留有驚懼。
心猿意馬 心情像急躁的猿猴,欲念如狂奔的烈馬。形容心思、欲念難以控制。
欣欣向榮 欣欣:草木茂盛的樣子。榮:繁榮興旺,茂盛。①原指草木長得茂盛。②后泛指精神奮發(fā)昂揚或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莘莘學(xué)子 “莘莘學(xué)子”四個字一擺,像個成語,其實不是成語,而是個自由組合的詞組。“莘莘”是個疊字形容詞,表示“眾多”,在古漢語中用途寬些。例如,《國語》引述過《周詩》“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言中,只用于形容學(xué)生,成為“莘莘學(xué)子”一語。報刊上用這個詞組,有時也出差錯。
薪盡火傳 薪:木柴。前一根柴禾燒完,后一根柴緊跟著燃燒,火永遠(yuǎn)不會熄滅。比喻師生相授,學(xué)問、技藝等代代流傳。
信口雌黃 信口:隨意開口。雌黃:礦物名,即雞冠石,黃褐色,可作顏料。古時寫字用黃紙,寫錯了就用雌黃涂改。因把胡亂竄改叫做“雌黃”。隨口亂說,錯了就立即改過來。形容毫無根據(jù)地亂發(fā)議論,胡說八道。
信手拈來 信手;隨手。拈:用指頭捏取東西。隨手拿來。①原指應(yīng)用自如,毫不費力。②后多以形容創(chuàng)作時掌握的詞語、素材極其豐富,不必多加思索就寫出來了。
興高采烈 ①原指詩文志趣高尚,文采濃烈。②后用以形容人的興致很高,情緒熱烈。
星羅棋布 羅:羅列。布:分布。像星星似的羅列著,像棋子一樣密布著。形容密集而有規(guī)劃地排列。
行云流水 像浮云、似流水。①比喻詩文字畫飄灑自然,毫無拘執(zhí)之態(tài)。②泛指一般景色。③比喻飄忽不定,難于把握,易于消失。多指抽象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