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7
b.“和而不同”的哲學命題是由孔子把殷周以來的“和”的思想資源引進到儒家的思想體系之中,從而使和諧理念逐漸成為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孔子第一次將“和”與“同”的概念進行對舉,并明確提出這也是區分君子與小人之間不同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標準。
d.“和與同異”是由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晏嬰,在發揮“和實生物”思想并擴展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內容的基礎上明確提出的哲學命題。
答案 c
解析 最早把“和”與“同”進行對舉的是史伯。這里有意使用“第一次”也是增加迷惑性。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著重論述了中國古代有關“和”的含義及其意義,觀點明確,論據充實,但它畢竟是屬于先秦時代的,對我們今天所談論的和諧理念的建設借鑒意義不大。
b.本文以時間為順序,從史伯“和實生物”的思想到孔子“和而不同”的哲學定位,再到先秦諸子對“和”的拓展和發揮,使“和”的理念更加充實和明確。
c.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崇尚“和諧”的民族,可以說中國的哲學智慧集中體現在一個“和”字上,它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取向。
d.晏嬰以五味相濟、五音相和的例子來說明“和同之異”“濟其不及,以泄其過”,不僅形象生動,也體現了中國古代哲學樸素的辯證觀點。
答案 a
解析 該選項中的“對我們今天所談論的和諧理念的建設借鑒意義不大”是錯誤的,本文論述“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闡述對現實的借鑒意義。
四、(甘肅省皋蘭一中XX屆高三2月月考)閱讀下面文字,完成6~9題。
中國文化有多種源頭
秦始皇不是中國歷史的起點,秦始皇統一全中國,距離中國文化的開始已經有好幾千年了。按照一般的順序,我們應當先處理其他幾個題目,當中首要者莫過于地理背景。當旅游者乘著火車或汽車前往臨潼縣參觀驪山及華清池時,應先注意四周黃褐色的泥土,這種泥土與美國田納西州一帶耕地的土壤相似,它是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因素。當地四周景物通常較路基為高,所以這黃土不難觀察。
本書成稿之日,我們沒有絕對的證據,能夠斬釘截鐵地說,中國文化完全是在本地萌生,或者說當中至少一部分受到地中海文化的影響。20世紀初期,學者多崇尚后說,主張中國文化之起源,不僅較埃及與美索不達米亞為遲,其使用青銅與鐵器尚比這兩處至少要遲1 0XX年。有些學者甚至認為中國文字可能也是埃及象形文字之變體。中國史前陶器上的文飾就和中亞及近東所發現的類似。目前這“世界文化一源說”已被中外無數學者指摘。中國的文字被認為特創一格,即使數目字亦與眾不同,陶器上膚淺的相似之處敵不過基本的差異。中國的冶金術即使在原始的階段也表現出技術上之特色,而無模仿的跡象。中國的栽培作物更顯示出中國的農業與近東出于兩源。最近人種學家和考古學家甚至指出,即使在中國境內,文化的起源也不是一元的,從東北到珠江流域,都可找到文化起源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