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4
c.圖騰制度把處于自然狀態的原始群中的各個“個人”都區分屬類,造成一種“圖騰的戶籍制”。
d.圖騰制度以母親的血緣關系的維持為基礎,是一種真正的社會組織制度。
答案 a
7.下列對圖騰制度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制度,圖騰制度產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當時用來規范人行為層次的社會組織系統。
b.每一個社會組織都以動物、植物、無生命的自然物等實物為圖騰作為自己的名稱和標志。
c.同一氏族的各個部落的圖騰不能互相重復,是圖騰制度約定俗成的社會組織原則。
d.部落不同而圖騰相同的群體,同出于一個祖先,彼此都視為親屬,相互間是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
答案 a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圖騰制度是圖騰文化的一個方面,整個圖騰體系就是一種社會組織制度。
b.摩爾根認為,倘若在拉丁語和希臘語中都找不到一個術語來表達氏族組織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質,用“圖騰制度”這一術語也是可以的。
c.氏族形成后,繼續沿用圖騰制度,所以在氏族社會全都實行圖騰制度。
d.圖騰制度形成之后,隨著圖騰文化的發展而日臻完善,但隨即為其他社會組織制度所代替。
答案 b
九、(08廣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詩與直覺
朱光潛
無論是欣賞或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這里“見”字最緊要,凡所見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詩的境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
詩的“見”必為“直覺”。有“見”即有“覺”,覺可為“直覺”,亦可為“知覺”。“直覺”必須是對于個別事物的知,“知覺”必須是對于諸事物中關系的知,亦稱“名理的知”。例如,看見一株梅花,你覺得“這是梅花”,“它是冬天開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來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覺到的是梅花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就是它的“意義”。意義都從關系見出,了解意義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公式表示出來。認識a為b,便是知覺a,便是把所覺對象a歸納到一個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無意義,必須與b、c等發生關系才有意義。我們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須把a當作一塊踏腳石,跳到與a有關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覺對象除開它的意義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