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八 古典詩詞的語言特點
(6)沉郁頓挫。沉郁就是指情感的渾厚、濃郁、憂憤、蘊藉。如杜甫、陸游、辛棄疾,他們用一種蒼老遒勁的筆調去描繪廣闊的社會生活,而在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上籠罩著凝重深沉的憂郁色彩和悲劇氣氛,配之以嚴格的詩律和鏗鏘的音韻。杜甫之詩,為沉郁之極至。憂愁是杜詩沉郁的主要內容,他的憂愁,不只是個人的,更是國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這種憂愁具有豐富的情感層次,使其沉郁獲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價值。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而他的“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都是沉郁的力作。
(7)悲壯慷慨。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憤慨不平。陳子昂的詩,就以悲慨馳譽詩壇,他的《登幽州臺歌》是最激動人心的悲慨之詩。
(8)雄渾壯麗。指力的至大至剛,氣的渾厚磅礴。在具體作品中,有的壯志凌云、剛毅雄健,如劉邦《大風歌》;有的慷慨悲歌、視死如歸,如項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達,豪情橫溢,如曹操的《觀滄!。雄渾是盛唐詩歌的時代風格,反映了盛唐欣欣向榮的景象和朝氣蓬勃的活力。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氣勢浩瀚,雄偉壯麗;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想象豐富,境界遼闊;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氣魄宏大,氣勢壯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何其高遠,多么壯麗!
(9)豪放曠達。豪邁奔放,謂之豪放,既表現了作為主體的詩人的特點,又表現了作為客體的描繪對象的特點。李白是豪放風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蕩,格調昂揚,想象奇特,夸張出格。“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氣勢浩蕩,一瀉千里。宋詞中的豪放派,以蘇軾、辛棄疾為最杰出代表,蘇詞注重將慷慨激昂、悲壯蒼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善于在寫人、詠景、狀物時,以奔放豪邁的形象,飛動崢嶸的氣勢、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代表作。蘇軾的詞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曠達的詞風。曠達即疏狂不羈,通脫豁達,高潔特立。有雄才大略而又懷才不遇的蘇軾,既要堅持不茍合隨俗,又要隨緣自適;既要“盡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帶有典型的“曠達”的特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赤壁懷古》)、“老夫聊發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樣的詩句,就帶有明顯的曠達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