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xué)類閱讀復(fù)習(xí)教案9
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應(yīng)有很大發(fā)言權(quán)的中國學(xué)者是持什么觀點的呢?事實上,在中國的史籍中,自竇憲將北匈奴擊敗,迫其西遷后,北匈奴就像斷線西飛的風箏,突然失去了蹤跡。因此,中國學(xué)者并不知道匈奴西遷的行蹤。由于中西交通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閉塞封閉狀況,中國學(xué)者直到近代才得知匈奴與歐洲歷史有關(guān)。首先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的是洪均,他在《元史譯文證補》里,從西方著作中引述了匈奴侵入歐洲的過程。此后,章太炎在《匈奴始遷歐洲考》一文、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中也注意并研究了這段歷史。不過,與歐洲學(xué)者迥異,中國學(xué)者幾乎全都認定“匈人就是匈奴”。然而,中國學(xué)者的加盟并沒有使“匈人就是匈奴”說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因為仍有不少疑點沒有澄清。其中,尤其讓人困惑的是,從中國史籍記載自公元91年北匈奴西遷起,到歐洲史籍記載公元374年匈人擊滅頓河以東的阿蘭人止,這中間北匈奴有280多年的歷史竟是空白!也就是說,從中外史籍中幾乎找不到一點北匈奴西遷的線索。
為了查證這280多年的歷史,弄清北匈奴西遷的過程,中外學(xué)者特別是中國學(xué)者進行了一系列考證和論爭。如齊思和認為,北匈奴從公元91年離開漠北單于庭,到4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在東歐,有一個逐漸西移的漫長的過程,它可分為四個階段:91~160為悅般時期;160~260為康居時期;260~350為粟特時期;350~374為阿蘭時期。但林干則將北匈奴西遷的過程分為三站:第一站遷往烏孫的游牧地,第二站為康居,第三站為阿蘭聊(奄蔡)。當然,這些考證由于立論的史料過于零散和欠缺,難免疏漏和錯誤,它們能否成立尚需事實,尤其是地下考古資料的證實。但是,它多少拂去了一些積淀已久的塵埃,使之隱約露出了歷史真相的輪廓。其功績是難以抹煞的!
“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說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它所具有的合理性卻是顯而易見的,絕非像某些西方學(xué)者所說的是空穴來風。況且,還有資料證實,公元5世紀時,匈人帝國極盛時期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說其祖先時,曾用無比驕傲的口吻自豪地宣稱,他可以將其先祖追溯到1 000多年前著名的匈奴首領(lǐng)身上,他列舉的名字與中國史籍中的記載大體吻合,這也可以算作“匈人就是匈奴”的一個旁證吧?
6.下列關(guān)于“北匈奴西遷”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
a.神秘莫測的匈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被迫西遷的匈奴人。
b.在研究“北匈奴西遷”這一問題時,章太炎、梁啟超等中國學(xué)者幾乎都認同“匈人就是匈奴”這一觀點。
c.關(guān)于“北匈奴西遷”的過程,在目前的考證和論爭過程中基本上分成了兩種觀點,一是四段論,一是三站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