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社會科學類閱讀復習教案9
d.據中國史籍記載,北匈奴于公元91年西遷,在公元374年匈人擊滅了頓河以東的阿蘭人。
答案 b
解析 a項斷章取義, 這只是一種說法,目前尚無定論;c項目前分成兩種觀點錯誤,原文只列舉了這兩種;
d項“公元374年”的事情是歐洲史籍記載的。
7.下列關于“匈人就是匈奴”說無法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原因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北匈奴人神秘莫測,被迫西遷后,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突然失去了蹤跡。導致中國學者并不知道匈奴西遷的行蹤。
b.中外學者在弄清北匈奴西遷的過程所進行的相關考證中,由于立論的史料過于零散和欠缺,難免會出現一些疏漏。
c.北匈奴有280多年的歷史都是空白的,中外史籍中幾乎找不到一點北匈奴西遷的線索。
d.雖然中外學者,特別是中國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但是缺少足夠的事實證據,尤其是缺少地下的考古資料。
答案 a
解析 北匈奴人失去蹤跡只是中國史籍對匈奴人西遷有關情況的簡單敘述,并不能揭示“匈人就是匈奴”說法
取得突破性發展的原因。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匈人就是匈奴”的假說之所以還沒有定論,是因為它明顯缺乏合理性。
b.首先發現匈奴與歐洲歷史有關的是中國學者洪均,他在《元史譯文證補》里提出了匈奴侵入歐洲的創見。
c.18世紀后期的法國歷史學家德•揆尼是世界上第一位研究“北匈奴西遷”的人,他在歐洲史學界引發了一場論戰。
d.雖然匈人帝國的君王阿提拉在述說其祖先時,列舉的名字與中國史籍記載大體吻合,但并不能為“匈人就是匈奴”這一問題下定論。
答案 d
解析 a項“明顯缺乏合理性”有誤;b項“提出了……創見”有誤,洪均只是引述了西方著作中的一些說法;c項他并不是第一位研究者,只是第一個提出“匈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被迫西遷的匈奴人”這一說法的人。
十五、(湖南省高三十二校聯考第一次考試)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6~9題。
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由內需推動,而不是像一些美國官員所說的那么依賴出口。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和中國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剛剛公布的這份研究報告與之前有關中國經濟的許多說法恰恰相反。
報告負責人、經濟學家艾伯特•凱德爾指出,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年均10%的驚人增長“主要是由內需推動的”。“隨著國外技術和管理經驗的轉讓,貿易和國外投資無疑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與其他東亞國家的經濟不同,中國的發展速度周期并不受美國經濟增長的衰退的影響——而且情況恰恰相反。”他說,中國最近的通脹是“國內城鄉結構問題的產物,而不是與貿易順差或外匯儲備有關的過度貨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