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破解語病的二十八心法
【因果關系混淆】
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機,全球能源消耗總量劇增,煤和石油遭到驚奪性開采,儲量銳減。
【分句間并無因果關系】
“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卻又是遭受劫難最多的城市;可是長期的沖突并沒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從而使旅游者望而卻步。
二十七、其它句病種種
【發現“是”,看主賓搭配是否恰當】
a.農民耕種的符合政策的責任田是一種正當的勞動。
b.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來不屬于某一生態系統,但通過某種方式被引入到這一生態系統,然后定居、擴散、暴發危害的物種。
【發現“比”字,看用以比較的主賓部分是否對稱】
受厄爾尼諾的影響,今年夏季海水溫度將比正常(年份季節)水溫低,美國某些地區會因此干旱,大西洋的颶風會更活躍。
【發現“被”字,看用得是否恰當】
就在事件發生前,一個姓張的環衛工人同樣遭到他人的無故毒打,結果竟被以賠償五十元錢(的方式)而私下了事。
【發現“和”“或”,看是否混用】
我們強調人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的貢獻上,并不意味著忽視和否認對自身價值的追求和社會對人的尊重與關心。
無論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應該遵守《京都議定書》協定,減少和控制排放溫室氣體。
【發現“為了”看表達的目的是否準確】
為了吸取上次失敗的教訓,這次警方事先作了詳細調查,并對審訊戰術作了周密布置。
二十八、與數字有關的語病分析
在語言運用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數字有關的語病。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減少(縮小、降低、下降)×倍”
如:
①三t企業抓技術革新,今年比去年產量翻了一番,成本卻下降了一倍。
“下降一倍”則成本為零,這怎么可能?“減少了一倍多”更是荒唐。減少、縮小、降低和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數或實際數量,如:
②經過革新,產品的體積比原來縮小了一半。
③每件產品的成本下降了20元左右。
2.“平均分(成績)都……”
如:
①這次物理考試,全班的平均分都達到85分以上。
一門學科,一次考試,一個班級的平均分只能有一個,后面不能跟“都”。當然,當學科不止一門,考試不止一次,或演算對象、范圍并不固定單一時,平均分就不止一個,在這種情況下,“平均分(成績)都……”的表述未必存在不妥,如:
②這次期中考試,我班各門學科的平均成績都超過了隔壁的二班,打了一個翻身仗。(學科不止一門)
③兩次物理考試,我班的平均成績都不錯。(考試不止一次)
④這次比賽,男女同學的平均得分都不低。(演算對象、范圍并不固定單一)
3.“時速每小時……”或“時速…… 小時”
如:
①這種新車型每小時時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時的時速駛向終點,車子簡直就要飛了起來。
“時速”即每小時的行駛距離,與“每小時”或“ 小時”一起出現就顯得重復累贅。例①應去“每小時”,例②應去“ 小時”,或把“時速”改為“速度”。與之類似的還有“單位價格”、“日均”、“年均”等問題。如:
③這種電子元件每件的單位價格是15元。
④這種型號電冰箱的單位價格是每臺3288元。
⑤參觀展覽的人數很多,日均每天將近1500人。
⑥這里有我國南方重要的貨物中轉碼頭,年貨物吞吐量達到每年5000萬噸。
時、件、臺、日、年都屬于“單位”,以上錯誤都屬于重復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