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
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練朗誦課文,背誦前三段。 2、掌握一些鑒賞的方法和技巧。增強學生聯系實際具體分析問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面對困難和挫折,要相信未來,熱愛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說明:
食指的這首《相信未來》寫于1968年,具有特殊的時代背景,因此講解時要介紹當時的背景來理解。體悟作者在逆境中堅信未來的那份執著,激發自己,增強生命意識,熱愛生命,堅信未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反復誦讀本詩,從新穎的意象中欣賞詩的美。同時,要理解并鑒賞本詩的藝術特點:節奏和諧,隔行押韻,音律優美;運用反復手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理解意象(融入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及其含義,體會富有韻律感的語言。 2、難點:把握詩人積極樂觀的情感。 說明:從詩歌的意象入手是理解詩歌的必要途徑,因此,理解意象及其含義就成為本文的重點;同時,因為這首詩歌具有特殊的時代背景——文革,詩歌的意象就具有更為特殊的含義,要通過講解,讓學生體會詩人盡管在文革期間,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上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但他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導引激趣 XX年,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的詩歌獎頒發得有點古怪。媒體報道時稱之為“自殺者和精神病人”獲獎。自殺者,是指1989年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海子,以前的高中語文課本里收錄了海子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精神病人,是指近十多年來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也就是今天我們一起探討的《相信未來》的作者。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自己課前準備的資料: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出生在行軍路上。“文革”中因救出被圍打的教師而遭受迫害。后來插隊,當工人,參軍,在研究所工作。因在部隊遭受過強烈刺激,導致精神分裂,至今仍在精神病院。78年用“食指”筆名,意思是別人背后的指點絕損傷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因為“我一度被愚昧之人侮辱、嘲弄和背后指責” 。1968年(二十歲)寫下了《相信未來》。 檢查學生的課前預習,利于后面詩歌的講解。 自由誦讀 1、,看看怎樣才能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讀出意味(重點解讀第三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在他眼前出現的,不再是灰暗的世界,他要用巨手在海天大幕上,率真而又堅定地寫下:相信未來。 2、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主要內容) 3、穿插背景介紹 學生自由誦讀,分小組朗讀,或分聲部朗讀 在朗讀中理解并感悟詩歌的感情基調,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情感 解讀意象 1、相信未來就是否定現在,為什么否定現在?作者用了哪些意象來描寫現在? 2、為什么相信未來? 3、最后一節,詩人直抒胸臆,以異乎尋常的堅毅、執著告訴人們:不管人生多么艱辛,無論命運多么坎坷,都應該堅忍不拔、百折不回、熱愛生命、相信未來。作品的內在情感在此得到發展,理想信念也得到升華。 1、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 /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 (黑暗勢力撲滅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