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
目標定位:1、 進一步學習詩歌的誦讀,通過誦讀領會詩歌意象所營造的意境,培養新詩鑒賞能力。
2、 掌握課文中的一些寫作技巧,并能背誦前三段。
3、 了解詩人食指及作品。
4、 學習詩人食指面對再大的困難和挫折,永懷對未來的執著、對生命的熱愛、對真善美的追求的情懷。
研究探究:
復習導入:填空:郭小川(1919-1976), 當 代詩人。原名 郭恩大。郭小川是共和國第一代杰出詩人,從1955年發表政治抒情詩《 致青年公民》開始,詩人進入了旺盛的創作期,其詩作的總體特色是具有 具有鮮明的時代光彩,閃耀著哲理的火花。主要代表作有《 致青年公民》《 望星空》《 將軍三部曲》《 甘蔗林——青紗帳》《 青紗帳——甘蔗林》《 團泊洼的秋天》。
師: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
師:預習是一個好習慣,孔子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同學們在預習時,還要善于把握文章學習的重點,現在,我來把本課的學習重點明確一下:(幻燈出示目標,與學生一起討論重點。)
新課推進:
1、走近作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生于山東聊城一個革命家庭。因母親在行軍途中分娩,故起名路生。1978年首次使用筆名食指,意為別人背后的指點絕損傷不了一個人格健全的詩人。1966-1968年文革前期寫出了一批有時代代表性的作品《相信未來》《海洋三部曲》《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等,這些作品在青年中廣為流傳,影響了后來的一批人。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詩人,他的命運卻遠不如一般人幸運,文革期間,詩人詩性的敏感和良知在與殘酷的現實的尖銳沖突中不勝重荷,精神上一直處于崩潰的邊緣,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食指依然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寫作,為我們詮釋了四個字:相信未來。
師:我們一起拿起書來大聲地朗讀食指先生的《相信未來》!
2、 研讀第一部分(前三節)思考:⑴這三節詩選擇了哪些意象(幫助學生弄清“意象”的概念)呢?這些意象又有什么特點呢?詩文中還有意象描寫嗎?(蜘蛛網——黑暗勢力;爐臺——產生希望的地方;灰燼的余煙——殘余的希望;美麗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紫葡萄——希望的果實;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淚;鮮花——收獲的果實;凝露的枯藤——沒有收獲但孕育著新的希望;腐爛的皮肉——創傷是表層的,困難是暫時的;脊骨——能拯救中國命運的中國的脊梁。)⑵前三節詩表明了作者什么態度?運用了什么手法?
3、 熟讀前三節詩。
4、 師:第二、三部分程老師設計了兩個板塊:一是請同學們推選三位食指先生上臺做一檔cctv“藝術人生”節目,大家向食指先生(節目主持人)提問。二是自學自問
自答自結。大家愿意選擇哪一塊來學習?(老師提供的參考題:詩人面對現實是怎樣的?他為什么一再堅持“相信未來”?)(統計人數做決定)
5、 故事拓展,暢言感受。
師:大家看屏幕: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人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的電話。三年過后,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里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到:“給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里抱著一個小孩子,美麗女子手里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后來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思萊斯!”就此,請同學們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應該怎樣“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