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通用技術教案 > 高一通用技術教案 >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精選2篇)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發布時間:2023-07-21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精選2篇)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篇1

  第三節技術的未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2. 能力目標:

  1.)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進行技術的未來的案例分析,并就技術對未來的發展進行辯論。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術、評價技術以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3)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

  教學內容分析:

  “技術的未來”是“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三節,第一章的最后一課,旨在引導學生展望技術的未來。本節課以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還要對第一章進行小結,認識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科學、藝術等的關系。

  在這一節里教師要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理性的態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術的未來對生活前景的影響;通過辯論,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教學重點是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教學難點是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的分析,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為主,本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宜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交流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時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 ?

  板書課題:技術的未來

  閱讀案例:

  【案例分析】

  “無線家庭 ”一天的 “無線生活 ”

  【討論1】

  請你根據自己所知道的技術, 并結合案例,大膽設想,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

  播放“家庭網絡”

  【閱讀】《告后人書》

  【辯論】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則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

  請就上述兩種觀點展開辯論。

  討論: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結論:

  要從人類根本的、共同的、長遠的利益出發,理性地看待技術,要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

  【閱讀】“月球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新近出版的《院士展望二十一世紀》一書中撰文認為,人類將于xx年在月球建立裝備加壓艙、發電設備、生活必需品和月球表面活動車等,使月球成為一個龐大、穩固而功能齊全的“天然空間站”;xx年將建立設備齊全的永久性居住地,研究人員可在月球表面滯留幾星期,以開展生命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xx年將在月球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2020年將在月球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給自足,逐步建立“月球城市”。

  21世紀,人類有可能在“月球城市 ”中建立全球性、并聯式的太陽能發電廠,并且通過傳輸為地球提供長期、穩固的能源。同時,人類還將從月球土壤和月球巖石中提取金屬、氧和其他氣體資源、甚至水,利用月球上的弱重力、高真空和超純凈的條件,研制和生產地球上極難獲得的新型材料等。

  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方?

  輕松一刻

  暢想:5xx年后地球人的生活

  播放“19xx年法國人暢想1xx年后的世界”“美國科技成果展”“未來汽車”“未來世界的科技(廣告)”

  展現圖片:

  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技術具有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也隱含威脅,理性看待技術。

  《走進技術世界》知識網絡圖

  【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解放和發展自身提供了支撐,為人類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臺。技術在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人類掌握的技術越廣泛,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入。人類和自然應該成為朋友,人類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時,應與自然和諧發展。

  技術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為目的,目的性貫穿技術活動的始終;創新性是技術的靈魂所在,任何技術的發展都需要發明和革新;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多方面知識,技術與科學、藝術的關系尤為密切;技術既有實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發的技術倫理問題尤其值得人們關注和思考;技術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具有專利性,專利保護的權利需要依法取得。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

  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引導:注意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

  1、在進行全班公認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評選活動中。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互聯網、機器人、攝像機、手機、電影、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電動車、空調、影碟機、電風扇、電飯鍋、潛水艦、航天飛機、助聽器、氫彈、導彈、電梯、地鐵、航空母艦、坦克、雷達、放映機、電子計算器、微波爐、掃描儀、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汽車、摩托車、照像機、望遠鏡、顯微鏡、核電站等等。班評選出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是“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原子彈、發電機、攝像機、手機、電影、電視機”,班評選出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是“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互聯網、機器人、攝像機、手機、電影、原子彈”。

  2. 談談你對“割骨增高術”的看法,就“如何理性地選擇技術”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進一步討論:管小姐是三個月前施行的手術,我們需不需要去看望管小姐?或者通過某種途徑與管小姐取得聯系。假設管小姐現已出院,并參加了廣東省的體育比賽,獲得了大獎,“割骨增高術”取得了成功,你如何看待這項技術?

  3、

  【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課外閱讀

  十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技術(組圖)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17日消息,一家國外博客網站最近公布了十項被認為是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技術,依次是人工智能、意識上傳、超大型工程、分子制造技術、自我復制的機器人、電子人、太空移民、基因療法/核糖核酸干預、虛擬現實、人體冷凍。

  據該博客網站報道,所謂超越人類極限指的是通過先進技術提高人類的能力,這里說的技術當然不是ipod 、iphone、playstation 這些目前最流行的電子玩意兒所采用的技術,而是為消滅疾病、向世界上最窮的人提供廉價而又質量的產品、改善生活質量、社會交流以及其他事項所采用的一種重大的戰略性技術。我們是不會注意到技術的,因為它混合在世界的架構中,但如果技術變得可以獲取了,我們會立即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且技術無所謂昂貴與否,如果一項技術真的有效,那么它會創造出相當于自身價值許多倍的價值。

  所以,超越人類極限的粉絲們在技術進步這個問題上看得更加長遠,他們所展望的未來技術不是5年或xx年,而是20年,30年甚至更遠。我們都知道,我們展望得越遠,預測便越不確定,但有一件事是非?隙ǖ模喝绻豁椉夹g在物理上說是可能的,看上去也確實有用的話,人類(或超人類)的創造性會將它視為最終可以獲得的技術。隨著我們對物質原子結構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強大,我們的技術目標也變得越來越雄心勃勃,從中獲得的回報也越來越大。有時候新技術讓我們的生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變得更加快樂,互聯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下就是這十項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技術:

  1.人工智能

  未來學派認為這是可能的。如果真是這樣,強有力的人工智能真的可行,思維、感知、想象、發現、交流、都可實現人工合成的智慧。而串行運算之充分,并行運算之必需,也都在技術范圍能達到之內。現在電腦的運算速度已接近了人腦的運行速度。

  世界將被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風潮沖擊,但誰也無法說明其中的細節。如果象沙子一樣的物質也能被制作成電腦芯片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最終太陽系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都會變成智能化的,其結果將是“智力復興期”:智能化的不斷擴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相反,如果沒有感情因素在其中,人工智能會將人類帶向末日。因此我們必須設立最基本的條件,否剛必將自食惡果,后悔莫及。

  2.意識上傳

  意識可以廉依附于一種載體,也就有可能依附在另一種載體上。意識上傳,有時是指非生物學智慧,即圍繞著認知處理過程可以通過本源培養而不是現有的神經元來實現?紤]到神經生理學幾十年來的成功經驗,和近期世界上首次腦修復術-人工合成海馬體-這些似乎真的可行。

  看起來,我們的意識更多由其表達的信息模式,而不是其特有的硬件配置決定的。雖然很多哲學家早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要使公眾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接受似乎還有待時日:人們并不愿意承認自己只是個在生物學神經元上安裝了自動計算功能的數據處理裝置,但是很難想到另一點:一旦我們否認了非實質性靈魂的存在,我們必須承認精神也是安裝在肉體之上的一種物質形式,但是如果除了現有神經元之外的物質能完成這一功能,那么為什么不能說智慧和意識也能通過其它形式存在。

  3.超大型工程

  人們大多熟知那些超大型工程,因為象《死亡之星》之類的科幻作品中到處可見,比如,典型的大型工程指那些至少長達1000公里的巨物,如太空電梯、戴森球體等等。如果采用上述所說的自我復制機器人技術,這么大規模的建筑就可以大部分通過自動控制系統完成,我們這些智慧生命只需負責其中最高端的功能與設計部分即可?紤]到人類進入太空還需較長時間,目前太空中也并沒有適合人類居住和使用的建筑物,我們要做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如果真能建成這些巨型建筑,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4.分子制造技術

  如果自我復制是機器人技術的圣杯,那么分子納米技術就是制造業的圣杯。分子納米技術最初由自我復制技術產生而來,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能夠以原子的精度生產絕大多數產品,這一概念又被叫做“納諾工廠”。

  從實用角度來講,納諾工廠的出現意味著幾乎每種產品都可能由鉆石造成,發動機會變得如此強勁,只需小小的一立方厘米就足以驅動一輛汽車,納諾醫療設備可用來愈合傷口并在不動手術的前提下修復患者的有病器官,氣懸浮納諾設備(“效用霧”)在實踐中可用來模仿所需的物品;另外,它還用于制造可有效載荷足以殺死上千人毒藥的微型機器人,或者用來生產一種可以用極快速度從u-238中分離出u-235的只有筆記本電腦大小的設備,或者自我復制人工合成海藻。這些大量使用的干凈應用方法會直接將以往骯臟的應用方法淘汰出局。

  5.自我復制的機器人

  當機器人能為我們完成一切工作之后,人類自己要干些什么呢?自我復制被認為是機器人技術中的圣杯。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以“航天飛行中先進的自動控制技術”為題進行了里程碑式的研究,結果表明機器人的自我復制只是機械問題,并不需要進行重大的基礎性理論突破。該研究計劃將重達100噸的東西送往月球,并給它一年的自我復制時間,讓其進行自我復制直至達到預期水準。

  該計劃細節詳實,其構想來自工廠內常見的行駛在鐵軌上的電子車,使用這種叫做“paving machinesa”的東西能傳導太陽光,并融化月球表面的風化層,機器人礦工負責收集原材料,裝備一個太陽能電池為其提供全部 窗體頂端

  窗體底端

  能源。十年之后,月球工廠的生產量就可達到10萬噸 ,并且是全自動化。如果人類移民月球成功,也可重新掌控工廠的生產管理,并利用它生產家居用品,提供足量的太陽能。

  如果地球上也能建成類似的自我復制系統,那么幾乎可以足量提供所有人類所需的物質。自我復制工廠可以通過從海洋抽水將澳大利亞廣袤空蕩的荒地變成繁華似錦的大花園,它們可以融化北冰洋的冰雪并建成一座適合人類居住的巨大的透明屋頂,它們可以通過自動控制的潛水裝置深入無生命生存的大洋底部,挖掘那里的沉沙為人類移民興建新的居住地。如果真能這樣在地球表面開辟如此大面積的新大陸,人們起碼暫時不會再擔心人口膨脹等問題了;而當今后人類真的又覺得地球過于擁護之時,還可以選擇移居月球、火星、甚至小行星帶,只需使用自我復制的機器人技術為上萬億人類太空移民選擇適宜居住的場所就可以了。

  6.電子人

  你能發現這幅圖中的電子人嗎?沒錯,你正看的就是他!他叫邁克爾.考羅斯特,出生時幾乎全聾,現在通過耳蝸植入技術已經具備了一定聽力。在科幻作品中,電子人往往都是千人一面--要么是維護公平的超人、要么是電子殺手,要么是超級警察。其實電子人已經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了,他們看起來與正常人一模一樣,這一趨勢還將持續下去,一些升級換代的電子人會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或三十年代投入市場,如助聽器、助視器、新陳代謝促進器、人造骨骼、人造肌肉、人造器官,甚至會有不易被人發現的在皮下植入的電子腦。

  電子人是人與機器的結合。這不是一個科幻概念,英國著名控制論專家凱文·沃里克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相關試驗。由于他大膽地將電腦芯片植入身體,也因此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子人”。沃里克的研究招來罵聲一片,但他并未停止自己的研究,而且斷言:“我們人類可以進化成電子人——部分是人,部分是機器。”

  沃里克預言,如果控制論進一步發展下去,那么它將用紅外雷達幫助盲人“看”東西,通過超聲波讓耳聾的人“聽”到聲音。他甚至擔心,如果人不與機器合二為一的話,人類可能會在未來變成一種較低等的生命。所以,應該從現在開始做一件事情,防止這一結果的出現。

  7.太空移民

  如果我們能夠向整個宇宙擴張,為什么要擔心地球上有太多的人?早期歐洲通過將其過剩人口運往新大陸而解決了它的人口問題,為什么我們不能繼續這一進程?人類的太空計劃已經指出了道路。

  在未來學派的哲學體系里,太空移民是超越人類科技極限的重要部分;同樣,由于超越人類科技的發展,才使太空移民成為可能,因為人類天依靠天生條件是不可能在太空中生存的,從生理學上講就會有諸多不可能之處,如肌肉萎縮、腸胃脹氣等。如果人類來到金星,會因高溫而融化掉;如果來到火星,則會被凍僵。最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是升級人類身體的能力,也就是說不是把宇宙地球化,而是將人類宇宙化。

  8.基因療法/核糖核酸干預

  簡單地說,基因療法就是用好的基因替換掉不好的基因,而核糖核酸(rna)干預則可以有選擇地將不好的基因剔除掉。兩項技術結合起來,我們人類就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控制我們的基因代碼的能力。

  現代醫學正在重新定義“老年”,可能用不了多久,人類就可以輕松活過目前的壽命上限—120歲,這便歸功于基因療法。劍橋大學的生物醫學老年醫學專家奧布雷·格雷對人類壽命的預測更加樂觀。他相信,人能夠活到1000歲。他對與會的人員說,利用干細胞、基因療法和其他技術對身體定期進行維修,可能最終會完全制止人體的衰老。如果每一種維護方法可以將壽命延長30年或40年,那么隨著科學的發展,死亡可被推遲。

  基因是“生命的設計圖”,所以當基因因為突變、缺失、轉移或是不正常的擴增而“出錯”時,細胞制造出來的蛋白質數量或是形態就會出現問題,人體也就生病了。所以要治療這種疾病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找出基因發生“錯誤”的地方和原因,把它矯正回來,疾病自然就會痊愈了。

  基因療法即是通過基因水平的操作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目前的基因療法是先從患者身上取出一些細胞(如造血干細胞、纖維干細胞、肝細胞、癌細胞等),然后利用對人體無害的逆轉錄病毒當載體,把正常的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用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體細胞,讓它們把正;虿暹M細胞的染色體中,使人體細胞就可以“獲得”正常的基因,以取代原有的異;颍唤又堰@些修復好的細胞培養、繁殖到一定的數量后,送回患者體內,這些細胞就會發揮“醫生”的功能,把疾病治好了。

  9. 虛擬現實

  這張圖片看上去可能像一張照片,但實際上它是游戲《crysis》的一個屏幕截圖,這個第一人稱的射        擊游戲將于今年底推出。從這張截圖上你你會看出,電腦制圖技術已經逼近真實。到2020年代,虛擬現實的畫面的清晰度將會高得讓你難辨真假,到那個時候,虛擬環境將成為你喜歡工作和娛樂的場所。

  用不了多久,虛擬現實就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逼真了,還會有逼真的觸覺,它會讓你的感覺相信觸覺技術正在傳遞真實的事情。到那個時候,哪是現實,哪是虛擬現實,就更加難以區分了。

  10. 人體冷凍

  人體冷凍是一門新興的科學,主要研究體溫對壽命的影響。降低體溫的實驗已經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果將人的體溫降低兩度,那么一個人便可以多活120到150年。果真如此,我們就能像《圣經》里說的那樣,活到700甚至800歲。但是,實驗剛剛開始,所以現在向世人宣稱我們已征服了死亡還為時尚早。

  科學家們經常談論人體冷凍術,設想將人體冰凍起來,再讓他在未來某個時候蘇醒。這種想法已經廣泛被科幻小說所采用,但現在它有可能變為現實。人體冷凍可以被視為葬禮的一個變種。在美國,富人可以選擇被埋在地里或被凍起來直到人類發明了重生的技術。但在自然死亡前被冰凍起來會怎樣呢?冰晶體不會損壞細胞,它們只是將其一分為二。你現在不可能讓冰箱里的魚再活過來,但它也不會變成其他的東西,因為它只是被簡單地凍了起來。當然,讓細胞不死,科學家們還需要創造更多的條件。

  為了研究人體冷凍,科學家們需要建一些特殊用途的“農場”,里面安上生產液態氮的裝置。人體冷凍這項服務對大多數人來說或許是很經濟的:冷凍一個人體的價格大約為美元。經過這樣處理的人實際上便停止了死亡。這種想法在20年后也許真的會變成現實。

  人體冷凍術也面臨著道德方面的問題。一個經冷凍處理的人能適應100或2xx年后的全新生活嗎?這不排除一個“復活”的人會對新生活感到絕望、發瘋的可能性。在不朽人群出現之前,人們的確需要先考慮好這些問題。

  天梯的設想

  近年來,科學家提出的有關天梯的設想,以其誘人的前景和較現實的可行性,吸引了整個航天界。因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24小時運轉,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運輸費用將比火箭小兩個量級,從而,人類將進入真正的“太空時代”。

  從幻想到現實

  這種大膽的設想首先是俄羅斯著名的航天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來的,他被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所激動,提出建造一個塔通向太空。他設想在一個紡錘形的纜繩的終端放置一個太空城堡,這個城堡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

  愛德華茲博士在過去數年里一直都在潛心研究 “天梯計劃”。他介紹說,第一步,把一個攜帶天梯半成品的飛船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飛行;第二步,把這個半成品的天梯從飛船上放下來,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類似一般的海上發射衛星的平臺;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錨定在平臺上;第四步,用一個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這個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動,并把更多碳納米合成纖維纜繩擰在天梯半成品上,進一步完成天梯。整個制造過程大約要用兩年半的時間。另外,根據專家設想,天梯也可由電磁能驅動。電磁能驅動技術目前已在日本和歐洲的高速列車上得到應用。建成后這個爬升器就可以沿著天梯把物資和成噸重的衛星甚至人,緩緩運送到離地面約36000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時間大約需要7天半左右,回來也大約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對愛德華茲來說,建造天梯最大的技術挑戰,就是找到制造纜繩的材料。它必須異常堅硬又要異常輕巧,還要能抵抗任何腐蝕。為了這個曾被稱為“無法得到”的材料,科學家們足足等待了幾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學家發明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比鋼輕6倍,而韌度要比鋼高出幾百倍。但這種材料的生產成本太高。美國休斯敦賴斯大學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一種專利——碳納米鋼索材料,據說,他們可以將碳納米鋼索的生產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目前航天飛機運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萬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將運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梢韵嘈,由于天梯的出現,天地往返運輸費用將會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變得簡單很多,從而,能夠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進。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篇2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江蘇省通州市石港中學  唐志浩

  單擊此處下載1.3 技術的未來課件

  一、備課說明

  根據我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和我對課標、教材(蘇教版技術與設計1)的理解,在備課過程中,我對教材案例等內容作了適當調整處理。 1、課本p19頁《 “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 》作為課后作業。用《英國“捕獲彩虹”技術有望讓光線停止》這樣一個新近發生的真實技術事件作為第一個案例。這個案例令人耳目一新,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有很多亮點,比較詳細,學生容易參與。2、把閱讀材料“月球城市”上升為典型案例,結合我國剛發射成功的嫦娥一號以及現在世界各國的探月工程情況,讓學生在真實技術活動中體驗技術的現在和未來。在這些真實案例的分析過程中,更能加深學生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看待技術的態度。3、增加介紹愛因斯坦的生平和發表《告后人書》的背景,可以讓學生從科學家的視角理性看待技術的兩面性和技術的未來。

  二、教案

  課 題

  技術的未來

  執教

  唐志浩

  教學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2、培養學生分析和交流技術問題的能力

  重點

  通過真實案例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難點

  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技術觀和未來觀

  教具

  ppt課件、講義(每生一份)

  教法

  自學、交流(討論、辯論)

  課時

  1課時

  教 學 過 程

  序號

  教學

  環節

  師 生 活 動

  設計

  意圖

  1

  新

  課

  導

  入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

  復習、引導學生進入新課

  2

  案

  例

  1

  閱讀:英國“捕獲彩虹”技術有望讓光線停止

  思考:

  1、英國“捕獲彩虹”技術目前處于什么水平?

  赫斯的設計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要真正實現光的截留,科學家們就必須努力研發并使用納米材質的“超材料”。其中所需的負折射率材料已被發現。

  2、從文中得知“捕獲彩虹”技術將會有什么應用?

  (1)新的信息儲存與發送方式

 。2)因特網具有更大的數據容量

 。3)新一代功能強大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

  (4)開發將不可見的紅外線轉換為肉眼可識別的可見光的技術、減少通信系統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視頻顯示和夜視裝置等。

  3、請你大膽猜測“捕獲彩虹”技術還會有什么應用?

 。1)新型燈具:其射出的光線只在一定范圍內,僅供周圍的人使用,而不影響他人。這種燈能極大的節省能源,避免浪費,也更人性化。

 。2)隱身衣

 。3)隱形武器

  4、如何看待“捕獲彩虹”技術的未來發展?

  (1)有人會利用隱身衣做壞事嗎?

 。2)隱形武器會被用來危害人類嗎?

 。3)如果你掌握了“捕獲彩虹”技術,你會怎么使用?

  這個案

  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有很多亮點,學生容易參與。

  3

  閱  

  讀

  1、愛因斯坦《告后人書》:

  “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生活舒適得多……縱然有這一切……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 ……而且不同國家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因此,一想到未來,大家都憂心忡忡!

  2、背景:愛因斯坦

  關于愛因斯坦的背景可由老師直接介紹。

  辯

  論

  1、思考--討 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2、辯論:請就下述兩種觀點展開辯論。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則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

  1、思考--討 論是辯論的前奏。

  2、可以分組辯論,也可以自由發表觀點。

  4

  案

  例

  2

  1、閱讀:“月球城市”  

  自學

  討論

  發言

  這樣處理可使本課更實際、更有廣度和深度。

  2、閱讀:我國的嫦娥一號以及世界各國的探月工程情況

  3、“月球城市”是歐陽自遠院士數年前的展望和預測,結合今天世界各國探月工程的實際進展,談談你的看法,并作出展望。

  提示:

 。1)探月工程能按期實現嗎?

 。2)你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登月嗎?你想在月球上做什么工作?

 。3)你最想知道月球上的什么奧秘?

  (4)普通人何時能居住到月球上?

  (5)探月工程帶來的都是福音嗎?(有些國家要把月球作為軍事基地,甚至想獨霸月球)

  (6)月球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我們還要珍惜地球上礦產和能源嗎?

 。7)人類活動會破壞月球的環境嗎?如何預防?

  5

  教

  師

  總

  結

  對“技術的未來”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術迷惘中的曠世悲愴,也不需要技術崇拜中的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 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以親近技術的情感、積極探究的姿態參與技術活動,并共同建構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經濟與文化相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可由師生共同完成

  6

  輕松一刻

  1、暢 想:未來我們的生活

  2、在《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優美歌聲中結束本課。

  余味

  無窮

  7

  作

  業

  課堂作業:

  1、閱讀課本p21頁《 本章小結》,請你用框架圖等形式自己整理本章的知識,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

  課后作業:

  1、閱讀課本p19頁《 “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 》,大膽設想,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2、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其他技術進行分析和展望)

  靈活

  處理

  8

  教后記

  《技術的未來》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節,老師要么完全讓學生自學,要么用很短的時間一帶而過,想不到挖掘和拓展。實際上,本課同樣有很多亮點,同樣可以產生很好的教育效果,關鍵是老師重視,精心備課。

  加強

  反思

  講義——詳

  1、英國“捕獲彩虹”技術有望讓光線停止

  英國“捕獲彩虹”技術有望讓光線停止(圖)

  不同波長的光線能夠被特殊波導的不同位置捕獲,形成彩虹。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科學家近日稱,他們最近設計出一種新型的人造電磁-光學材料,有望能夠將光線停滯于其中。在xx年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英國薩里大學的物理學家歐特溫-赫斯與其同事公布了他們的這項最新成果。

  將運行速度為3×108m/s的光截住絕對是一件壯舉,科學家們為此已經進行了數年的研究。為了應對這個挑戰,歐特溫-赫斯與其同事一道設計出了一個理論方法,使用一種屬性由結構而非成份決定的“超材料”將光截留住。

  目前,赫斯的設計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要真正實現光的截留,科學家們就必須努力研發并使用納米材質的“超材料”。盡管這樣一種材料聽起來有些“科幻”,但奇異的“超材料”發現都是從一些看似不可思議的理論誕生出來的。比如,負折射率材料從提出到發現僅用了短短6個月的時間。

  歐特溫-赫斯表示,一旦光可以被截留住,就將掀起數據流和數據儲存領域的革命。根據赫斯的理論,可以通過給光子設置限速,使某些頻率的數據傳輸減速,以便其它數據通過。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數據處理效率,使因特網具有更大的數據容量。由于光學裝置天生就具有難以置信的高帶寬,因此,截留光的方法使得光子可以被儲存,從而芯片上可以儲存海量數據。

  慢化光速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應用上均是意義非凡。使光子停止,操縱光子以便把信息輸入光子,然后根據需要再將光子發往某地以及某時再發。這種可能性使人們看到了新一代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曙光,可以預見它比目前計算機的功能要強大幾千倍。

  此外,利用它可開發將不可見的紅外線轉換為肉眼可識別的可見光的技術、減少通信系統中的噪音以及研制性能更好的視頻顯示和夜視裝置等。

  2、背景:愛因斯坦(1879~1955)

  德裔美國科學家 。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國烏耳姆鎮的一個小業主家庭,自幼喜愛音樂。愛因斯坦在量子論、分子運動論、相對論等物理學的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

  1939年,愛因斯坦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制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后,他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55年4月,彌留之際的愛因斯坦簽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 ,呼吁人們團結起來,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爆發。愛因斯坦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和平主義者。他目睹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認為和平是人類的首要問題。

  3、閱讀:月球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新近出版的《院士展望二十一世紀》一書中撰文認為,人類將于xx年在月球建立裝備加壓艙、發電設備、生活必需品和月球表面活動車等,使月球成為一個龐大、穩固而功能齊全的“天然空間站”;xx年將建立設備齊全的永久性居住地,研究人員可在月球表面滯留幾星期,以開展生命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xx年將在月球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2020年將在月球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給自足,逐步建立“月球城市”。  

  21世紀,人類有可能在“月球城市 ”中建立全球性、并聯式的太陽能發電廠,并且通過傳輸為地球提供長期、穩固的能源。同時,人類還將從月球土壤和月球巖石中提取金屬、氧和其他氣體資源、甚至水,利用月球上的弱重力、高真空和超純凈的條件,研制和生產地球上極難獲得的新型材料等。

  4、中國探月計劃

  一、階段

  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一號”是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距地球的平均距離是38萬公里,而在這之前,我國發射的最遠距離的衛星離地面4萬公里。

  經過xx年的醞釀,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

  1) 第一期繞月工程在xx年10月24日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2) 第二期工程時間定為xx年至xx年,目標是研制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具體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巖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進行高分辨率攝影和月巖的現場探測或采樣分析,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月面的化學與物理參數。

  3) 第三期工程時間定在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發射新型軟著陸月球巡視車,對著陸區進行巡視勘察。后期即xx年以后,研制和發射小型采樣返回艙、月表鉆巖機、月表采樣器、機器人操作臂等,采集關鍵性樣品返回地球,對著陸區進行考察,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我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目標

  繞月探測工程將完成以下四大科學目標: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數據,并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制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巖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數據,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并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于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

  5、世界其他國家的探月工程情況

  1)美國重返月球

  1972年12月,美國的“阿波羅”17號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最后一次考察,此后登月競賽的狂熱便驟然降溫。耗資巨大的“阿波羅”計劃完成后,月球探測陷入低迷狀態。直到1994年,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了“克萊門汀號”環月探測器,除了測繪月球地貌,還對月面元素的分布與含量進行探測,并發現在月球南極可能存在水。1998年1月,美國又發射了“月球勘探者”,它同樣發現在月球兩極的盆地底部可能蘊涵固態水。由于水的存在意味著人類在月球上生存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伴隨這一發現而來的是美國重返月球計劃。

  xx年1月,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講話,提議最早xx年,最晚不超過2020年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并開始在月球建立科研基地,為下一步將人送上火星甚至更遠星球做準備。布什不忘提及,月球上的資源豐富,其土壤含有各種元素,這可以被用于制造飛船燃料和維持人類的地外生存。

  xx年12月,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全球探索戰略”和“月球基地計劃”的初步構想。將于xx年開始實施的“月球探索戰略”列舉了月球探索的各種理由,其中包括需要維持人類在月球的生存,該戰略同時要求促進國際合作及為探索火星和其他星球做準備。

  在xx年3月發布的探索戰略框架計劃書中,美國宇航局指出,月球不僅是我們最近的“天然空間站”,還是人類探索火星以及更遠宇宙的理想前哨。在月球表面的極端環境下,運輸工具、維持生命所需的居住系統和高級機器人技術都能得到實戰檢驗,這將為日后人類登陸更遙遠天體提供豐富的經驗。

  xx年10月,美國宇航局將用同一枚運載火箭同時發射兩顆月球探測衛星———“月球勘察軌道飛行器”和“月球弧坑觀測與測向衛星”。它們將前往月球的兩極尋找適合建造月球基地的位置。

  完成初步觀測后,美國宇航局還將在xx年派遣類似火星漫步者的機器人,在初步選定的位置著陸,實地進行勘測。通過勘測兩極,科學家需要確定月球上的氫元素儲備,是否可以從月球土壤中提取生命所需的氧,以及隕石坑里的水。xx年之前,還將有多個無人駕駛月球探測飛船連續升空,其目的都是為宇航員重返月球打基礎。

  美國宇航局計劃,如果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在2020年開始月球基地的建造工作。

  首先派遣一支由4人組成的小隊登月,每次任務一周左右,直到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設施安裝齊全。整個初級建造階段持續4年,到2024年將建成一個具有基本功能的基地,讓科學家輪換駐扎在月球。每次的時間可長達6個月。到2027年,宇航員就能乘坐帶有氧氣艙的月球車離開基地,前往月球表面更遠的地方探險。

  2)俄羅斯要載人登月

  1959年9月14日,前蘇聯的無人登月器“月球2號”成為第一個到達月球的人造物體。進入21世紀后,俄羅斯重新開啟探月旅程,宣布在2025年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3)日本月亮女神

  在繆斯a墜毀月球、“月球-a”計劃胎死腹中后,xx年9月中旬,比原定計劃推延了5年的日本月亮女神探月器總算順利升空,飛向月球。

  4)印度有爭議中的探月計劃

   在進行了7年的規劃和準備后,印度將在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成為繼俄羅斯、美國、日本和中國后第5個進行月球探索的國家。

  5)歐洲欲在月球建基因庫

  歐洲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個“諾亞方舟”,將地球物種的基因存儲起來,當地球遭遇核戰爭危機或小行星撞擊時,人類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續。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精選2篇) 相關內容:
  • 《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精選2篇)

    九年級第十課第四框《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原創) 安徽省阜陽市第六中學 朱子健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終身學習的意義。...

  • 擁抱美好未來(精選9篇)

    總第二十八課時【目標要求】1、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2、知識目標:◆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艚K身學習的意義。3、能力目標:◆接受社會新事物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等。...

  • 未來道路我選擇(精選8篇)

    (一)板書設計(二)教學過程:1、“生活中的選擇”活動過程:1)教師說明:生活充滿選擇,每天我們都生活在選擇中。讓我們以一天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會遇到哪些選擇。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精選5篇)

    仙居縣白塔中學 徐小花 電子信箱 郵編317300一、設計思想“技術的未來”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三節,是本章的最后一節,旨在引導學生展望技術的未來。...

  • 《我的未來》(通用8篇)

    湖南常德市武陵區北正街小學楊笑虹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口語交際教學的總目標:培養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能力,在各種實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社會溝通和人際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 《技術的未來》教案設計(精選4篇)

    一、教學目標知識技能目標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讓學生對技術產生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2、理解技術的兩面性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 未來的我(通用4篇)

    美術教案-未來的我未來的我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本課學習,發掘學生思想深處蘊藏的個性思維方式和藝術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整合手段,收集和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

  • 技術的未來(通用11篇)

    第一章 走進技術世界—— 三 一、教學設計1、教材分析本節課是有關“技術及其性質”中“技術的未來”的學習,力求以通過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

  • 共同描繪美好的未來

    第20課時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教學重點、難點: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國人民的小康藍圖。[課前預習] 1.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2. 本世紀頭20年我們的奮斗目標是什么?[知識點講述] 1. 現階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

  • 未來道路我選擇

    (一)板書設計(二)教學過程:1、“生活中的選擇”活動過程:1)教師說明:生活充滿選擇,每天我們都生活在選擇中。讓我們以一天為例,看看普通的一天中,會遇到哪些選擇。請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

  • 超級環未來的超級快車閱讀答案

    《超級環未來的超級快車》的作者是王平,在做這篇閱讀題的時候,你知道了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網絡整理的《超級環未來的超級快車》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 擁抱美好未來教案

    課 題4.10.4擁抱美好未來課 型新 授教學媒體多媒體iu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認識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2.明確終身學習對社會發展和個人的持續發展的意義。...

  • 教育隨筆:用愛照亮孩子的未來

    愛是純潔美好的,它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你的心底。它需要你我去發現,去挖掘。打開你心底的那扇門,愛就會從里面走出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童謠里唱出了偉大的母愛。...

  • 教育隨筆:誰為孩子未來買單

    良好的師資是對孩子實施高素質教育、促進孩子主動、活潑發展的關鍵。然而,教師隊伍中確存在較為嚴重的師資短缺問題。尤其是城鄉之間的差異,拉開了城鄉師資差距,更加劇了鄉鎮師資短缺這一問題。...

  • 第四框題:擁抱美好未來

    (板書)課本p137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當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高有更高的要求;2.終身學習的意義;3.培養學生接受社會新生事物的能力以及團隊精神的能力。...

  • 高一通用技術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 在线黄色网 |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九九爱这里只有精品 | 久久久99国产精品免费 | 性饥渴的老头小说 |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亚洲 | 亚洲图片小说综合 | 久久久久久久伦理 | 在线综合亚洲欧洲综合网站 | 国产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蜜柚 | 曰韩在线视频 | H精品动漫在线无码播放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动漫 |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 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 北条一二三区 | 欧美性巨大╳╳╳╳╳高跟鞋 | 中文字幕成人动漫 |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 一二三精品区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潘金莲 | 女人久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 亚洲激情视频 | 91久久精品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中宇69 | 一级特大黄a爱片免费免免 欧洲色在线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免费一级做a爰片 | 亚洲色婷婷久久精品AV蜜桃 | 成人软件在线观看 | 日本a在线免费观看 | 天堂蜜桃一区二区三区 | 999久久久久 | 国产中文欧美日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