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2. 能力目標:
1.)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3.)能進行技術的未來的案例分析,并就技術對未來的發展進行辯論。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術、評價技術以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3)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
教學內容分析:
“技術的未來”是“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三節,第一章的最后一課,旨在引導學生展望技術的未來。本節課以一個個“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參與討論和分析,還要對第一章進行小結,認識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科學、藝術等的關系。
在這一節里教師要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理性的態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術的未來對生活前景的影響;通過辯論,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教學重點是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教學難點是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的分析,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為主,本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宜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交流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時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 ?
板書課題:三 技術的未來
閱讀案例:
【案例分析】
“無線家庭 ”一天的 “無線生活 ”
【討論1】
請你根據自己所知道的技術, 并結合案例,大膽設想,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
播放“家庭網絡”
【閱讀】《告后人書》
【辯論】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則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
請就上述兩種觀點展開辯論。
討論: 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結論:
要從人類根本的、共同的、長遠的利益出發,理性地看待技術,要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