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技術的未來
【閱讀】“月球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新近出版的《院士展望二十一世紀》一書中撰文認為,人類將于xx年在月球建立裝備加壓艙、發電設備、生活必需品和月球表面活動車等,使月球成為一個龐大、穩固而功能齊全的“天然空間站”;xx年將建立設備齊全的永久性居住地,研究人員可在月球表面滯留幾星期,以開展生命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xx年將在月球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2020年將在月球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給自足,逐步建立“月球城市”。
21世紀,人類有可能在“月球城市 ”中建立全球性、并聯式的太陽能發電廠,并且通過傳輸為地球提供長期、穩固的能源。同時,人類還將從月球土壤和月球巖石中提取金屬、氧和其他氣體資源、甚至水,利用月球上的弱重力、高真空和超純凈的條件,研制和生產地球上極難獲得的新型材料等。
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方?
輕松一刻
暢想:5xx年后地球人的生活
播放“19xx年法國人暢想1xx年后的世界”“美國科技成果展”“未來汽車”“未來世界的科技(廣告)”
展現圖片:
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技術具有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也隱含威脅,理性看待技術。
《走進技術世界》知識網絡圖
【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解放和發展自身提供了支撐,為人類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臺。技術在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同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人類掌握的技術越廣泛,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入。人類和自然應該成為朋友,人類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時,應與自然和諧發展。
技術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為目的,目的性貫穿技術活動的始終;創新性是技術的靈魂所在,任何技術的發展都需要發明和革新;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多方面知識,技術與科學、藝術的關系尤為密切;技術既有實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發的技術倫理問題尤其值得人們關注和思考;技術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具有專利性,專利保護的權利需要依法取得。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
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引導:注意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
1、在進行全班公認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評選活動中。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互聯網、機器人、攝像機、手機、電影、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電動車、空調、影碟機、電風扇、電飯鍋、潛水艦、航天飛機、助聽器、氫彈、導彈、電梯、地鐵、航空母艦、坦克、雷達、放映機、電子計算器、微波爐、掃描儀、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汽車、摩托車、照像機、望遠鏡、顯微鏡、核電站等等。班評選出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是“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原子彈、發電機、攝像機、手機、電影、電視機”,班評選出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是“電腦、飛機、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互聯網、機器人、攝像機、手機、電影、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