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精選2篇)
《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 篇1
九年級第十課第四框《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原創) 安徽省阜陽市第六中學 朱子健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終身學習的意義。
能力目標:
接受社會新事物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
二、教學重點難點
終身學習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以學生的探究活動和老師的點撥指導為主。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悟、去發現,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應對學生的活動提供情境,并加以指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四、本課的課標依據
正確對待學習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培養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好升學和職業選擇的心理準備。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主動鍛煉個性心理品質,磨礪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態度。能夠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服務社會,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立志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愛崗敬業、奉獻社會。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XX年10月8—10日,中共xx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通過了什么決定?《決定》指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什么?
對比二者有什么變化?說明了什么?
(學生)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中共xx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指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教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即“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xx屆六中全會: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即“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位一體。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變化,說明了一方面知識的更新,另一方面,我們的黨在與時俱進,不斷進行理論創新,這也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斷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即終身學習。知識的更新、創新、終身學習的知識就是這節課我們要探討的內容。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擁抱美好未來》
[講授新課]
一、迎接社會新挑戰
活動一:您的知識更新了嗎?
書上圖中數字變化說明了什么?(知識更新的周期不斷縮短)
進行小組競賽,看哪些小組知道的代表最新知識的名詞最多。你能列舉出代表最新知識的名詞嗎?
(互聯網 納米 克隆 數碼家電 綠色農業……)
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的原因是什么?(社會在發展,知識的迅速更新)
從中體現的當今社會變化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社會發展的速度加快)
這些新的變化向我們提出了哪些新挑戰?
1、新世紀 新特點
人類進入2l世紀,知識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學科涌現,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信息化特征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
2、新世紀對我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活動二:生活中需要創新
比一比。在同學間進行競賽,看誰能富有創造性地解決課本上提出的兩個問題。
怎樣提升一個杯子的價值?
怎樣把冰賣給因紐特人?
探討創新精神還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時時注意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
例如:
總是力圖用更多的方法解數學題;
經常給廢舊物品找到新的用途;
(1)創新精神的意義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思考并討論:中學生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1)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2)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3)敢于質疑,善于質疑;(4)敢于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5)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6)培養動手能力,勤于實踐;(7)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活動三:談團體精神
呈現課本上的故事情境。
分小組討論交流后面的問題。
在全班交流后。教師進行總結:社會發展需要發揮優勢個人的聰明才智,同時更需要發揮團體的力量。因此,在平時我們就要培養自己的合作意識,學會與他人合作。
(2)團體精神的重要性
活動四:說一說
飛速發展的社會,對我們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前面提到的創新精神和團隊精神以外,我們青少年還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
例如:
具有扎實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
要有開放的胸懷
要有堅強的意志、
要有交往的能力……
鼓勵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進行總結。
社會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不斷對我們提出新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才能肩負起民族振興的使命。
二、終身學習 持續發展
活動五:填一填,并談談一個人為什么要終身學習?
1、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面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
活動六:“許振超談學習”
是什么促使許振超堅持不懈地學習?
他是如何理解學習的?
許振超對待學習的態度對你有什么啟發?
2、終身學習對個人、對社會的影響(重要意義)?
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活動七:回顧和總結。初中生活即將過去,讓我們一起進行反思和展望。
你在學校生活中學到了什么?
其中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
你對未來的生活有哪些打算?為此你將作出怎樣的努力?
學校學習不僅使我們掌握了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習能力。
3、終身學習對中學生的要求
①終身學習,要求我們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增強了獲取知識、自主判斷與選擇的能力,確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了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
②初中畢業以后,無論選擇升學還是就業,都是發展之路。從學校走向社會后,終身學習有助于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更有助于我們不斷開拓新的發展天地。終身學習,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人人學習,成就祖國輝煌的明天!
[學生總結]
略
[XX年中考試題回放]
(XX年貴州省黔東南州中考政治試題)規劃指出,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這是因為
a.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b.創新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c.創新是現代化事業必定勝利的政治保證
d.創新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
[教學反思] 略
《擁抱美好未來》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當今時代對青少年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終身學習的意義。
2.能力目標:接受社會新事物的能力,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
【教學重難點】:
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肩負民族振興的使命。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要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就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p62)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 教育創新能力。
2. 集體的力量不僅取決于成員數量的多少,更取決于成員之間的 組織和配合,“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集體才有凝聚力和戰斗力。(p21)
3.社會在發展,學習無止境,我們進入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 在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我們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機會,自覺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八下p65、p66)
二、講授新課:
1、迎接社會新挑戰
【活動一】o你能列舉出代表最新知識的名詞嗎?
答;互聯網 納米 克隆 電子郵件 電子商務 循環經濟 創新型國家
o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類進入2l世紀,知識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學科涌現。
o從中體現的當今社會變化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
答:知識更新加快,信息化特征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
o這些新的變化向我們提出了哪些新均挑戰?
答:a、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b、端正的思想道德品質;c、要具有創新精神;d、要具有團隊精神等等。
(1)2l世紀是終身學習時代
人類進入2l世紀,知識門類激增,大量的邊緣學科涌現,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信息化特征明顯。這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一個更加注重開發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的時代。
(2)21世紀對我們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活動二】o生活中需要創新。比一比,誰更富有創新精神:
*怎樣提升一個杯子的價值?
答:a、將杯子交給名人制作。b、使杯子和一段歷史聯系起來。c、讓杯子做一次太空旅行。
*怎樣把冰賣給因紐特人?
答:a、將冰雕成藝術品;b、將冰制成綠色環保食品;c、將冰制成保健等方面的藥品。
o創新精神還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例如:
*總是力圖用更多的方法解數學題;
*經常給廢舊物品找到新的用途;
(3)需要創新精神
①什么是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展的不竭動力。
②中學生如何培養創新精神?
(1)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2)拓寬思維,多角度思考問題;(3)敢于質疑,善于質疑;(4)敢于向傳統挑戰、向權威挑戰;(5)提高觀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6)培養動手能力,勤于實踐;(7)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努力做到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③創新精神的意義
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活動三】o王選認為,不能團結人的人,很難有大的成就。你贊同他的觀點嗎?
請聯系實際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答:贊成。因為在當今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周期在不斷縮短和加快,任何人都不能掌握全部知識和技術,解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這就需要與他人團結協作,才能將自己的才能更好地展示出來,取得更大的成就。
o王選為什么要再三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答:因為只有具備了團隊精神,我們才能更好地施展個人才華,實現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的創造力,形成文明和諧、團結高效的集體,推動社會進步。
o在你的生活中,發揮團隊作用具體有哪些表現?
答:表現在:籃球比賽;足球比賽;出板報;打掃衛生;分組實驗等等。
(4)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社會發展需要個人的智慧,同時更需要發揮團隊的力量。具備了團隊精神,我們才能更好地施展個人才華,實現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發揮團隊的創造力,形成文明和諧、團結高效的集體,推動社會進步。
【活動四】o飛速發展的社會,對我們青少年的素質還提出了哪些要求?例如:
a、具有扎實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b、要有開放的胸懷;c、要有遠大的理想;d、要有高尚的修養;e、要具有環保意識;f、要具有法制意識。g、要具備多種現代生活所需的技能技術如駕駛技術等。
2、終身學習 持續發展
【活動五】填寫下表見教材p139,并談談一個人為什么要終身學習?
答:因為:(1)終身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面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2) 終身學習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終身學習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面臨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我們只有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應對未來社會的挑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使命。
【活動六】o是什么促使許振超堅持不懈地學習?
答: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不斷進步的需要。
o他是如何理解學習的?
答:a、“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b、“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兒,做個能工巧匠。”c、“干活不能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趕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
o許振超對待學習的態度對你有什么啟發?
答:“活到老,學到老。” 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終身學習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還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因此,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活動七】o初中生活即將過去,讓我們一起進行反思和展望。
*你在學校生活中學到了什么?
答:知識;做人的基本準則;能力;技術;競技;良好的觀念和行為習慣等。
*其中對你影響最大的是什么? 答:知識;做人的基本準則;能力;技術;良好的觀念和行為習慣等。
*你對未來的生活有哪些打算?為此你將作出怎樣的努力?
答:①學業:我希望能考取省級示范高中,為跨入名牌大學打好基礎。
事業:我希望長大以后,能成為“世界500”強的一名老總。(或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歌星、影星等)。
家庭: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休閑:希望長大以后,能經常到健身房去健身或打保玲球等活動。
②要培養迎難而上、堅忍不拔、克勤克儉、不畏艱難、的精神風貌和道德品質;勤奮學習,勇攀科學高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自己;樹立遠大理想,發揚艱苦奮斗精神,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3)終身學習對中學生的要求
①終身學習,要求我們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在學校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增強了獲取知識、自主判斷與選擇的能力,確立了終身學習的觀念,養成了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
②初中畢業以后,無論選擇升學還是就業,都是發展之路。從學校走向社會后,終身學習有助于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更有助于我們不斷開拓新的發展天地。終身學習,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人人學習,成就祖國輝煌的明天!
三、總結:
四、達標檢測:
一、 選擇題:
1.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不竭的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 ( )
a.創新精神 b.勤儉精神 c.冒險精神 d.求實精神
2. 既是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 )
a.克服工作中的困難 b.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
c.終身學習 d.快樂的生活
3.在當今社會,終身學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終身學習 ( )
①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 ②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③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地實現自身的價值 ④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不斷提高生活品質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1世紀,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符合要求的素質有( )
①創新精神 ②團隊精神 ③扎實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 ④開放的意識 ⑤終身學習的意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其根本原因是( )
a.知識門類激增 b.大量邊緣科學不斷涌現 c.信息化時代的到來 d.社會生產力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6.下列四個選項中,不屬于最新知識的名詞是( )
a.納米技術 b.信息高速公路 c.克隆 d.核能
7.關于創新,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
①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我們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②科技發明特別需要創新 ③日常生活無所謂創新 ④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民族振興需要創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許振超說:“一個人可以沒文憑,但不可以沒知識;可以不進大學殿堂,但不可以不學習。”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 ( )
a.成為人才,不需要上高中念大學拿文憑 b.要立志成才,為國奉獻 c.要成為人才,必須終身學習 d.成才需要掌握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技術
9.許振超說:“干活不能光用力氣,還要動腦筋。”“咱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就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從這兩句話中,我們認識到( )
a.創新精神是一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一個人要成才的重要因素 b.要努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c.成才的關鍵在于自己的勤奮努力 d.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崗敬業,奉獻社會
10.下列關于終身學習,理解錯誤的是 ( )
a.終身學習就是要一輩子,一刻都不停地學習 b.終身學習可以使人可持續發展 c.終身學習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需要 d.終身學習已經逐漸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