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節經典結構的欣賞(通用2篇)
第一章第四節經典結構的欣賞 篇1
【授課時間】第__6__周星期__一__ 第__2__節
【教學內容】第一章第四節:經典結構的欣賞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技術與設計2》第一章最后一節,這是一節欣賞課,教材通過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對典型結構的欣賞,學會觀察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二、能力目標:
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并評價典型結構設計的案例。
三、情感目標:
通過典型結構的欣賞,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拓展學生對設計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經典結構的欣賞使學生關注結構的技術和文化特征。
【教學難點】
學生能從真正意義上學會欣賞和評價一些經典結構,同時使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學法指導】
案例分析、交流討論、多媒體展示、師生互動。
【教學手段】
【教學課時】__1__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回顧】
提問:
1. 什么是結構?結構類型有那些?
2. 穩定結構兩個重要性質是什么?
學生回憶、再現、作答
知識準備
【引入新課】
提問:
如何欣賞設計作品(以建筑為例)?
學生自學并回答
技術:包括結構使用功能的實現、結構的穩固耐用、結構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文化:具體包括民族特色、歷史性、時代性、藝術性等方面。
讓學生明白欣賞設計要從技術、文化兩個角度出發。
【新課講述】
案例分析1
【視頻】趙州橋
提示:在觀看時注意
、贅虻慕Y構特點
、跇虻氖芰Ψ治
③橋的文化寓意和民族特色
根椐教師的提示,帶著問題進行思考、觀看并作好記錄。
學生討論、總結:
趙州橋
結構:拱肩加拱的敞肩結構。 受力:敞肩拱、拱圈、拱角 文化價值:古代橋梁建筑的典范。;
通過觀看經典設計,加深對結構的理解,同時感受中華民族建筑文化的高深。
案例分析2
【視頻】岳陽樓飛檐
你是如何賞析飛檐這一結構設計作品的?
閱讀課文、觀看視頻回答問題
中國省份標志性建筑欣賞
【視頻】欣賞中國34個省份的標志性建筑。
中西經典結構欣賞
【圖片展示】故宮、蘇州園林
【視頻】德國科隆教堂、比利時布魯塞爾廣場、法國巴黎圣母院、荷蘭阿姆斯特丹
學生觀看,了解中西方建筑結構的技術上差異及感受內在文化氣自息
從技術、文化角度對中西的建筑加以對比。
中國民間建筑賞析
提問:
對作品進行欣賞,除了技術和文化兩角度外,還可以從哪些角度欣賞?
【視頻】客家土樓
歸納:
可從“客家人”的由來,客家土樓的結構,布局等進行欣賞。
【視頻】西關大屋
歸納:
從南方人居隹的習慣欣賞西關大屋設計結構。
學生思考:
多角度來欣賞客家土樓的建筑文化。
多角度欣賞作品
開闊學生視野
課堂小結
經典結構要從設計及其內在文化去欣賞,并嘗試從多角度深入欣賞設計。
課堂練習
選定大佛山本地的一個經典建筑結構,通過你對該建筑的認識及瀏覽相關網頁資料,談談你如何從文化、技術兩個角度欣賞該結構。
【教學后記】
1、本節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且較為抽象,教師在上課前要搜集相關資料,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
2、借助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播放經典案例,將抽象具體化,帶給學生真正美的感受,感受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愛國熱情。
3、課文中的案例只是從技術角度和文化角度進行欣賞,教師要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趙洲橋、飛檐),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從多角度進行賞析。
4、課堂練習的安排也很重要,通過課堂練習,學生完成自我學習、領會學習的過程。
第一章第四節經典結構的欣賞 篇2
《技術與設計2》----這是一節欣賞課,教材通過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
一、教學目標:
。ㄒ唬┩ㄟ^對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典型結構的分析, 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學會欣賞結構的實用性和美, 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ǘ┦箤W生能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評價結構設計的案例。
二、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節欣賞課,教材通過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欣賞、分析和評價。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除此之外,還應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全面分析。在教學中教師要多些從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等細節方面與學生進行分析、評價經典結構的作品,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內容上, 除了課文中的案例, 教師也可以補充相應的案例,以開闊學生的視野, 如補充一些經典的結構設計案例供學生欣賞、分析。有條件的話,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古代建筑, 近距離地觀察古代建筑的精巧設計,品味其歷史文化內涵!
重點:通過對經典結構的欣賞使學生關注結構的技術和文化特征。
難點:學生能從真正意義上學會欣賞和評價一些經典結構。同時使他們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注入更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教學媒體、資源的運用:
為了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情感, 本課時收集不同類型的豐富的經典結構圖片通過投影機播放讓學生鑒賞, 引導學生賞析具有典型人文意義的結構,拓展學生對結構設計的技術和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評價。
四、教學對象分析:
五、教學策略:
(一)本課時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分析結構設計作品。此外,還可以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進行全面分析。
。ǘ┍菊n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收集更多的中外經典結構的圖片、資料制作成電子課件,以豐富教學課堂內容,擴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來自各種不同的經典結構的識別及賞析能力。
。ㄈ┰诒菊n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當“導游”的角色進行漫游導說,盡量創設出“旅游”情境和營造出“旅游”的氣氛,讓學生產生猶如親臨其境的感受。學生隨“導游”觀賞各處的經典結構,會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六、教學過程:
(一) 讓學生閱讀案例, 閱讀案例時思考:
1、優秀的結構設計表現在哪些方面?
2、如何賞析結構設計作品?
。ǘ┮龑W生回答:
1、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 的統一上。古今中外許多能工巧匠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地結合起來, 形成了一些經典的結構。
2、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
。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
。ㄈ⿴熒印八伎肌眴栴}
1、趙州橋的“敞肩拱”設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還有哪些結構設計與此相比?
2、你是如何賞析飛檐這一結構設計作品的?
3、你如何從技術與文化的角度賞析蛋形椅?
(四)師生共同探究
1、中國古建筑探究
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多以木材為材料。請你從材料與構件的連接方式等角度, 分析中國古代建筑穩固的原因。
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塊為主要建筑材料, 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結構方式, 此結構式由立柱、橫梁、順模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連接點以棒卵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
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 屋頂重力由木構架來承擔, 外墻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 內墻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于墻壁不承重, 這種結 構賦予建筑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 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于術材具有的特性,且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棒卵又都有若干伸縮余地, 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斗拱也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特有的結構構件, 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斜的昂組成。在結構上挑出承重, 并將屋頂的大面積荷載經斗拱傳遞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裝飾作用,又是 屋頂和屋身上的過渡。此外,它還是封建社會中森嚴的等級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尺度衡 量標準。
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級的官式建筑中,稱為大式建筑。大體可分為外檐斗拱和內檐斗拱, 外檐斗拱中“斗”是最下面的構件,斗口的大小決定著整個建筑的尺寸;“拱”指木;“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構件室外為下昂, 室內為上昂。
因為斗拱的重要性, 歷代建筑對它十分重視, 使它成為判斷建筑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
2、丹麥建筑師阿納•雅格布森簡介:
阿納•雅格布森被認為是 20 世紀丹麥最有成就的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家具設計師和手工藝品設計師 , 也是僅有的 幾個將自己的名字鎊刻在建筑 與設計這兩個領域歷史里的設 計師。他的作品不僅是博物館中的經典藏品, 還有一些更成為丹麥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 的一部分 , 如一只杯子或者一 盞璧燈。他的作品具有適合的 尺度、細節和意念。他還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設計家具和 配件。對作品, 他注重細節和材料的選用,傳統與實用的結合。
。ㄎ澹┙滩耐卣
課文只從技術角度和文化角度進行了評價元素的列舉, 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思考, 想出更多的評價角度和評價元素。
在教學中,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從技術和文化的角度欣賞結構之外,還應結合經典結構設計者的歷史背景、設計思想、設計風格等全面分析。
。┳寣W生總結:
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任何一種結構的設計已不僅僅局限于只滿足他的使用功能。結構設計中的美學因素、環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時尚、個性、等都以成為人們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是結果設計不變的追求。
。ㄆ撸┱n堂練習
1、從技術和文化兩個角度賞析丹麥設計師雅格布森的作品“蓋里椅”
引導啟發學生:
“蓋里椅”結構上簡潔大方,線條明快,有流動感;功能上具有和其它椅子相同的功能;從文化角度看,“蓋里椅”結構傳達出一種盤旋上升、奮發向上的精神,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形成了優雅的浪漫主義設計風格。
2、從技術和文化兩個角度賞析高一學生設計的海南華僑中學雕塑。
(八)單元小結
1、結構對自然界、技術領域和社會領域具有普遍意義。
2、從力的角度來看, 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構形態,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
3、結構構件的基本受力有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
4、結構類型主要有實體結構、框架結構和殼體結構。不同的結構類型有不同的受力特點。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結構更多的是若干結構類型的組合。
5、結構的穩定性和強度是結構設計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結 構的穩定性主要取決于重心位置的高低、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撐面的大小和結構的 形狀等。結構的強度主要取決于結構的組成形式、構件的幾何形狀、截面形式、材料以及構件的連接方式等。
6、結構設計中的美學因素、環境因素、安全因素以及時尚、個性、文化等都已成為人們進行結構設計時必須綜合考慮的重要因素。結構的牢固、穩定、簡約、和諧、美觀是結構設計不變的追求。
。ň牛┎贾米鳂I:
p033 1、2題
七、教學反思:
在本課時中,我靈活運用文學作品欣賞知識,從文化角度欣賞趙州橋的結構。我分別提問學生趙州橋案例中所描寫的文化寓意和美感,學生回答:“趙州橋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給人以巨身輕靈、躍躍欲飛的動感”;“橋兩邊的欄板和望柱上,雕有各種精美圖案,刀法蒼勁,造型生動, 線條剛勁之中見柔和,穩重之中顯輕靈,雄偉之中含雋永”;“主拱頂上有一塊雕著龍頭的龍門石,八瓣蓮花的仰天石點綴于橋兩側。這些雕像,寄寓著大橋不受水害、長存永安的愿望”。這樣一下子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學習了“經典結構的欣賞”后,我布置了一道練習題要求學生馬上做,賞析丹麥設計師雅格布森的作品“蓋里椅”。通過啟發,學生能夠說出“蓋里椅”結構、功能和文化的特點。
我要求學生設計并評價本!D先A僑中學的雕塑, 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設計了形態各異、寓意不同的校圓雕塑。有的結構上簡潔大方,線條明快,有流動感;有的傳達出一種盤旋上升、奮發向上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有的形成了優雅的浪漫主義設計風格;有的透出現實主義的美感。
八、案例點評:
看了徐老師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更深地認識到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是人類文化財富的一種積累形式。在這些經典結構中凝結一定的原理、體現科學性的同時,都攜帶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體現著一定的人文特征。在本課時中,徐老師靈活運用文學作品欣賞知識,引領學生從技術和文化角度欣賞趙州橋、飛檐和蛋形椅等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結構的同時,還要求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方法賞析丹麥設計師雅格布森的作品“蓋里椅”;要求學生設計并評價本!D先A僑中學的雕塑, 學生設計了形態各異、寓意不同的校圓雕塑。有的結構上簡潔大方,線條明快,有流動感;有的傳達出一種盤旋上升、奮發向上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有的形成了優雅的浪漫主義設計風格;有的透出現實主義的美感。徐老師這節課不僅用技術內在的神秘感、創造性和獨特力量吸引學生的參與, 而且用技術所蘊藏的藝術感、文化性、道德責任打動學生的心靈。
此外,這節課收集了大量的中外經典結構的圖片,教學資源,豐富了教學課堂內容。通過制作電子課件,利用多媒體投影迅速、直觀地給學生傳遞信息,有助于學生對經典結構的理解和欣賞,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