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技術圖樣(通用2篇)
常用技術圖樣 篇1
常用技術圖樣
一、教材內容分析
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二節《常見的技術圖樣》之“正投影與三視圖”(蘇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視圖的方法、原理,三視圖的繪制(識讀)方法和規律等。三視圖作為一種技術圖樣是設計交流與表達的一種常用的技術語言形式。學生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能繪制簡單三視圖”的知識和技能,學會一種設計交流的技術語言,本節內容也是后續知識“形體的尺寸標注”和“機械加工圖”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通過前面章節的學習,高中學生能夠較熟練地繪制(識讀)平面圖和正等軸測圖,也有光線投射成影的感知和體驗。教學可以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出發,按照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思辯求證的認識過程展開,建構正投影與三視圖的知識體系。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視圖成圖原理和規律;
3.掌握三視圖一般繪圖規則。
(二)能力目標:
1.掌握簡單的三視圖的繪制(識讀);
2.學會規范作圖的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技術交流中三視圖的作用;
2.養成細致、嚴謹的態度。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繪制簡單的三視圖
五、教學策略
據知,學生數學簡單地學過投影,這節課可以通過一些游戲來激發學生再次學習投影的興趣,比如作手影。有了直覺的感官認識,再加以演示和練習,從而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三視圖的原理及繪制方法。
六、教學資源準備
利用投影儀自制平行光源,課件,簡單的形體模型,多媒體。
學課時: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承上啟下)
情景設置:組織學生按如下故事情節扮演角色(課前準備或由教師講授)。故事說的是一位學生前去一家加工廠為班級加工一件重達50千克中空的不規則物體(展示模型),與加工師傅進行交流的過程。首先該學生試圖用口頭語言描述加工物體的形狀,發現難以表述清楚;接著,他又用草圖法繪制該物體的正等軸側圖,由于物體結構較復雜,花費了較長時間繪制完成后,發現由于線條太多,圖樣的層次感不明顯,尺寸也難于標示,加工師傅也說難以看明白圖紙。于是他制作了該物體的一個模型并結合草圖、語言才算把該物體表述清楚。最后該學生好奇地問加工師傅:“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加工師傅很不耐煩:“回去問老師”。
提問:大家已經學過了技術語言,就你知道的技術語言請你說出幾種?
學生:認真觀看兩位同學的表演,深深被故事情節所吸引,并積極思考,對技術語言的種類及選擇恰當的交流方式的重要性有更深的認識;對本節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學生:口頭語言、技術圖樣、圖表……
教師:大家回答的很好,說明同學們對上節課的內容掌握的不錯。那么常見的技術圖樣有哪些呢?劇中,對于該學生的問題“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加工師傅并沒有直接回答,你想知道嗎?
通過詼諧的情景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質疑,使學生對上節內容“技術語言的種類”進行回顧和復習以及對本節課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二)新課教學
1、投影:介紹幾種投影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任何不透明的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有影子,我想大家都玩過手影,下面請一位同學來表演一下手影。
學生:在投影儀幫助下表演手影。
教師:這位同學表演的非常精彩,讓我們用掌聲感謝他。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剛才這位同學表演的時候,有時候“手影”大,有時候小,有時候手影又是斜的;再者你分別站在早晨八九點鐘和中午12點左右的陽光下,地上的影子有何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些現象就是投影(展示幻燈片)。
用實物演示不同光源、不同角度下物體投影形狀、大小的變化,引出投影線、投影面、斜投影、正投影等概念。
教師:在正投影中,一般一個視圖能不能完整地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能不能區分不同的物體?
展示圖片:
學生:看到圖片后比較回答——不能。
教師:所以:根據對投影三要素與投影物體位置關系的討論,可以發現為確定物體結構形狀,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引出視圖和三視圖的概念。
板書:“正投影與三視圖”
展示實物或圖片,提問:如果你從前、后、上、下、左、右看這個物體,分別得到哪些不同的圖形?
教師:同學們分析一下得到的這幾個圖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其中前和后,上和下,左和右得到相同的圖形。
教師:所以一般我們用主視圖、俯視圖、左視圖就可以表達一個物體。那么三視圖又是怎么得來的呢?
2、三視圖的形成
為了確定物體的長、寬、高和結構形狀,通常采用三個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側投影面w)建立一個三投影面體系,再用正投影法將物體(所有面)同時向三投影面投影形成圖形。
演示。
三視圖的三個投影面相互垂直相交,為了在同一張圖紙上繪制三視圖,三個投影面須展開:正投影面不動,水平投影面向下旋轉90°,側投影面向右旋轉90°。如圖:
三視圖展開
(1)三視圖的投影關系
(3)去掉投影
(4)物體三視圖的對應關
(5)物體三視圖的方位關
物體與三視圖的對應關系:
a、主、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即主、俯視圖長對正。
b、主、左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即主、左視圖高平齊。
c、左、俯視圖都反映了物體的寬度,即左、俯視圖寬相等。
板書:“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
3.繪制三視圖
在黑板上板書或用課件展示:模型房三視圖的畫法和步驟
學生活動
教師給出物體的組合,學生畫三視圖,(三個學生黑板畫圖,其余學生在草稿紙上畫)
4.三視圖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5.課后探究
給出某一個物體的三視圖要求學生想象出物體的形狀并畫出事物的立體圖形。
構思過程:
八、教學反思
1. 采用情景劇導入的方法,學生在觀看同學詼諧的表演過程中不自覺地將自己置身于劇情中,不僅感受到技術語言交流的重要性,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能保持到課程結束。好的情景往往觸人深思,這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
2.用手影游戲的方式引入投影的概念,頓時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有幾個班的學生手影做的非常好,引起了同學們極大的贊賞。
3.學生由正等軸測圖直接繪制成三視圖,識讀三視圖還有一定困難,細致嚴謹的態度還需要加強
常用技術圖樣 篇2
第六章第二節常用技術圖樣
泉港五中 莊加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掌握一般技術圖樣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2、能繪制簡單的三視圖并學會標注簡單的尺寸。
過程與方法:1、通過模型的展示,并讓學生動手繪制三視圖,掌握三視圖的形成規律。
2、通過用計算機autocad軟件來幫助繪圖,讓學生對三視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逐步形成空間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 1、親歷三視圖繪制和尺寸的標注要嚴格規范,以此培養學生的嚴謹的態度。
2、用先進的手段,計算機鋪助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分析
常用技術圖樣,這節內容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掌握一種表達物體結構的方法——三視圖,以及能對識一般的機械加工圖,同時也要求能夠正確標注一些簡單的尺寸。
本節難點:要有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才能準確的繪制好技術圖樣,同時這也是識讀一般的機械加工圖所必需的具有的能力。
三、教學策略
1、由簡單基礎的實體三視圖的繪制到較復雜三視圖的繪制,讓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慢慢得到提高和加強。
2、可以用autocad來檢驗學生所繪制的三視圖。同時它具有超強的實體任意旋轉功能,可以將繪制的三維模型的結構充分展示出來。
3、通過實例的講解,讓學生對尺寸標注的基本要求有一定的認識。
四、教學資源
實體模型、作圖工具,紙,多媒體教室、autocad。
課時:2課時
五、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當人走在太陽底下,就會使人在地面上投下影子。那大家知不知道投影有幾種情況或方式?
新課教學:
【正投影與三視圖】
1、 投影方式
討論:物體的影子在什么情況下,能夠反映物體某個方向的形狀特征與大小?
正投影法:假設投影光線與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體的結構形狀的投影方法
在正投影中,一般一個視圖能不能完整地表達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為了確定物體的結構形狀,就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三視圖的形成及規律
利用flash課件演示三視圖形成過程。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常見形體結構的三視圖
討論:這些形體的各個三視圖有什么規律?
幫助學生總結出三視圖的規律:
俯視圖在主視圖下方,且長對正(主俯長對正)
左視圖在主視圖右方, 且高平齊(主左高平齊)
左視圖和俯視圖右上方,且寬相等(俯左寬相等)
【閱讀案例】形體結構的三視圖(p121~122)
加深對三視圖的規律的理解。
3、三視圖的畫法(用動畫展現繪圖過程)
(1)根據模型尺寸選擇合適的繪圖比例,使用a4號圖紙(橫放),用h型鉛筆畫底圖;
(2)在離圖框底線100mm處繪制一條xy線,作為主視圖和左視圖的底線;
(3)根據模型尺寸,確定主視圖的對稱線位置,畫出主視圖的輪廓;
(4)在主視圖右下角處,畫出一條與xy水平線成45º角的斜參照線;
(5)在主視圖畫垂線,完成俯視圖的輪廓;
(6)依據45º斜參照線確定左視圖的輪廓的位置,根據模型的全高,畫出模型定線作為水平構造線,畫出左視圖的輪廓;
(7)檢查各視圖是否繪制準確,再用削制成鏟型的b型鉛筆,勾勒出輪廓線;
注意:與學生共同總結出三視圖畫法的一般規律和應注意的問題(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實線、虛線、對稱線等)
課堂練習:
①完成給出的形體的三視圖;
評價:
(1)學生互評,并指出其錯誤;
(2)教師給出正確答案,根據學生的錯誤點有針對性地講解和強調。
課堂小結:簡略概括本節課的主要內容。
課后作業:
課本p129 練習 第1題(圖3)、第2題(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