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精選3篇)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 篇1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節工藝
一、 教材內容分析
前三章已經學習了設計的基本知識和設計過程的第一階段(方案設計階段)。這節課講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藝”部分是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礎;在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之前,必須先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工藝,讓學生從中體驗和領悟到技術操作的要領和方法,從而學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和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進行產品加工。這一節課要上得好壞非常重要,上得好有利于激發學生對以后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興趣,也有利于后面的評價環節作測試準備。
教材的重點:怎樣正確使用金屬材料加工的工具與方法。
教材的難點:對模型制作把握的準確性
二、 教學對象分析:
工藝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太熟悉,但工藝對于技術產品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對提高生產效率起著重要作用。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本節內容旨在讓學生認識工藝,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幾種常見加工方法即可!
三、 教學目標:
1.能夠結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簡單工藝,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設備,學會金屬材料的鋸削、銼削和鉆削等加工方法;
3.懂得工藝的重要性: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
4.能根據設計方案和已有條件選擇加工工藝、工具和設備,并能正確、安全地操作完成;
5.在講述常用工藝和工具、設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技術素養。
四、 教學策略及方法:
運用引導探究法教學和模仿法教學。首先從生產、生活中的工藝講起,列舉常見產品的工藝,如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再引入到新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接著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然后請學生歸納操作工藝;這樣,學生就有了親身的體驗。
在實現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而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指導和引導學生自行分析、討論,加深對工藝在產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演示過程中,留給學生一些疑問,讓學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視。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分組合作,讓學生自由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要邊走邊觀察學生操作,及時幫助解決疑惑的問題。
五、 教學準備:
1.教學器材
教學器材以38人為一個班級,可采用以下配置:
(1)劃線工具:劃針、鋼直尺、角尺、劃規、樣沖 各39件
(2)轉盤式臺虎鉗(鉗口寬度可選擇100mm) 39臺
(3)調節式手鋸架(qb-1108-91)39件
(4)鉗工銼:齊頭扁銼(長度250mm,中銼紋) 39把
半圓銼(長度250mm,細銼紋) 39把
(5)斬口錘(0.25kg)39把
(6)臺鉆 2-4臺
(7)常用的手用圓板牙(又名螺絲板牙)及配套的圓板牙架(又稱圓板牙絞手)
(8)手用絲錐(又名螺絲攻)及絲錐板手
2. 教學場地
專用制作教室一間。
六、 教學形式: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邊講邊做邊學。
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八、 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
導
入
新
課
1、通過大屏幕投影展示幾幅生產、生活中常見的工藝產品設計圖(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
2、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的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
3、提出問題:為什么一些經典的產品設計會成為世界著名的產品?為什么同學們安裝電話機的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的效果都不盡相同呢?
4、介紹產品與生產技術和制造方法的相關概念,
5、出示課題——“工藝 ”
學生觀看圖片后,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入學習情境,并帶著問題進入本節內容的學習 。
學生用固定螺釘按不同的順序固定底板蓋和底板。
細仔觀察在不同安裝順序下,底板蓋和底板之間的攏合緊密程度,并歸納出能使底板蓋和底板緊密攏合的操作工藝。
知道技術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藝的不同),會造成產品的優劣;
通過常見的產品設計圖突出工藝的重要;建立初步的工藝概念。
讓學生先有親身體驗
認識
工藝
工藝是指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程序與方法。
材料加工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其大小、形狀、外觀或性質,以符合產品所需要的設計規格。
投影綠茶與紅茶的制作過程,并提問茶葉通過加工后會出現綠茶和紅茶不同的產品呢?
這茶葉的加工案例可以看出,原材料相同的情況下,加工工藝不同,即加工程序和方法不同,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
同學們能不能例舉些生活中常見的工藝?
了解什么叫工藝并知道幾種常見的工藝。
“工藝”
常見的工藝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 鑄造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等。
明確工藝的概念。
案例分析與思考
1、制作一個木水桶要經過那幾道工藝?
加工工藝—裝配工藝—表面處理工藝
2、工藝對產品的質量有哪些影響?
技術活動中加工程序與方法,即工藝,對我們的產品制作非常重要。
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并回答
1、知道因生產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可分成很多種
2、知道工藝對產品的質量
進行小組討論,知道因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有很多種類
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
金
屬
材
料
的
加
工
工
藝
邊講邊示范
1、劃線(工具:劃針、鋼尺、樣沖、材料:吹塑紙)
(1)劃出基準(2)劃尺寸線(3)劃輪廓線(4)沖眼
提問:劃線時劃針為什么要緊貼導向工具?
2、鋸割(工具:鐵鋸、老虎鉗 材料:金屬管)
注意:手持鐵鋸姿勢,鋸條安裝的正確性。
操作要領:a、站位和握鋸姿勢要正確;b、推鋸加壓,回拉不加壓;c、鋸程要長;d、推拉要有節奏。
起鋸方法:a、左手大拇指貼住鋸條,起鋸角要小。b、行程短,壓力小,鋸入2-3mm后才逐漸正常割鋸。
3、銼削(工具:銼刀、老虎鉗、角鋼尺)
操作要領:a.銼削時要注意身體和手臂動作的協調 b.在推銼過程中,左手的施壓要由大變小,右手的施壓要由小變大,使銼刀平穩而不上下擺動。
4、鉆孔(工具:床鉆、樣沖、錘、鉗)
注意:做到“二要二不”: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鉆孔要戴防護眼鏡,以防鉆屑飛出傷害眼睛;不準帶手套操作,以防鉆頭卷住手套而傷害手指;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傷害事故。
5、連接
介紹金屬材料的連接方法(鉚接、黏接、焊接……)
6、螺紋加工方法
(1)攻絲方法(工具:錐頭、絲錐、扳手)
底孔倒角→選擇絲錐→裝夾工件→攻內螺紋
。2)套絲方法(工具:板牙、扳牙扳手、老虎鉗)
擴孔→選擇扳牙→裝夾工件→套外螺紋
7、表面處理方法
表面刷光→噴涂油漆或鍍層
表面處理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護性或裝飾性處理的加工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邊看老師示范邊自己動手實踐
馬上行動:用3mm厚的吹塑紙制作一個8cm×8cm的正方形。
制作完成后討論形成誤差的原因,
馬上行動:用手鋸鋸斷金屬管,并討論正確鋸割管狀材料的方法;
經歷鋸割的操作實踐,領悟使用工具進行加工時要注意姿勢、力度、頻率與節奏等主要因素。
能夠辨別正確銼削方法。
馬上行動:在金屬板上鉆兩個相距5cm、直徑為4cm的小孔(要遵守“二要二不”安全操作規定);鉆孔完畢后,互查完成鉆孔的工件,并交流自己的休驗。
懂得根據連接件材料和使用場合的不同選合適的連接方法
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通過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實踐練習,掌握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藝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結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知道: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各種工藝都有其工藝特點和設備要求,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來進行生產,以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積極參與討論,通過教師的分析總結,將知識內化。
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課后作業
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產品技術工藝(如汽車、門窗、紙幣……)
寫一份實驗報告。
教學反思:
1、 在課程設計中,能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技術課程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多,形成一個開放式的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學習和探究之中。
2、 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模仿教學方法在操作技能學習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的示范至關重要,教師的動作姿勢、節奏等技術點示范要符合操作規范。
3、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一些加工工廠,或讓學生做一些實踐活動,學生既可以對工藝加深印象,又可以對工藝做更全面的了解,這樣的效果將會更好。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 篇2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節工藝
一、內容分析:
根據全冊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學習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一般原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學習構思設計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本書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對設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本書動手操作,技術實踐,體現設計思想和感受設計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本書最吸引學生之處。而在動手實踐,體驗設計與制作模型或原型時,又必須要學習制作的基礎——工藝,這節課講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藝”部分是學習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礎,引導學生了解工藝,初步認識工藝,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及方法,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讓學生從中體驗和領悟到技術操作的要領和方法,從而學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和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進行產品加工。
因此,本節是本章的橋梁和紐帶,在學習了上節模型,了解模型及其功能與作用后,就要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制作模型。而制作的工藝和方法,就自然成了承上啟下的紐帶,為后面章節的學習制作模型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1)處在高一學期的學生,盡管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工業生產卻一無所知,基本都沒去過工廠,不了解工業生產的情況,更不要說對生產工藝的了解,甚至連聽也沒聽說過,這對工藝這一節的教學無疑帶來了難度,因為缺乏感性認識和相關工業生產的知識。但對處在現代科技發達的社會,學生對現代新技術的產品和使用都有相當的了解和體會,如手機、手表、mp3、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視、音響等。他們已有較豐富的生活使用經驗,因此,以相同的材料,為什么會生產出不同性能、不同質量的產品?為什么相同功能的電視機、手機會價格不一樣,使用壽命會不一樣?人們為什么會崇尚名牌?僅僅是廣告的作用嗎?等等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藝、了解工藝,知道工藝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2)由于社會的現狀使城市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受到很大的制約,對常用工具的認識和使用方法都缺乏經驗,因此,結合本章節,在傳授工藝知識,進行工藝制作時,結合實際,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和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一些常用的材料如:鋁合金、塑料管、木板等,讓學生學用工具和按照一定的工藝要求,進行加工練習,為下一節課學習——“制作模型”做準備。在課堂上要加強集體指導和個別輔導,學會正確地使用工具,規范技術操作,建立工藝概念。
三、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2)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設備,知道根據工藝要求選用適合的工具制作。
。3)學會金屬、塑料、木料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進行工藝課程的教學中,從了解工藝含義到明白工藝處處存在我們生活中。知道工藝對工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工藝技術會產生不同的產品,工藝的好壞決定著產品質量的優劣。從而樹立工藝要精湛,產品才能優秀的理念,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正確態度以及良好的技術理念和素養。
。2)在學習工藝以及用常用工具進行技術實踐中,體驗技術活動的過程,感受技術活動快樂,培養崇尚技術的思想和情感。
。3)在工藝教學技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3.過程與方法:
(1)以設問引入工藝的課題,以生活案例討論啟迪;
。2)以觀察實物和ppt圖片分析,師生互動,課堂討論;
。3)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工藝概念;
四、重點、難點:
重點:
怎樣正確使用金屬材料加工的工具與方法。
難點:
學會金屬材料的加工方法。
五、教學策略:
運用引導探究法教學和模仿法教學。首先從生產、生活中的工藝講起,列舉常見產品的工藝,如裝備工藝、制茶工藝、手工工藝、金屬加工工藝等,再引入到新課題的教學活動中。接著讓學生做一做安裝電話機底板或電子計算器的后蓋等試驗,然后請學生歸納操作工藝;這樣,學生就有了親身的體驗。
在實現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的目標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對技術課程學習的興趣而進行自主學習,老師指導和引導學生自行分析、討論,加深對工藝在產品制作的重要性的理解。演示過程中,留給學生一些疑問,讓學生在操作中注意,引起重視。
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分組合作,讓學生自由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討論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師要邊走邊觀察學生操作,及時幫助解決疑惑的問題。
六、教學資源收集
收集與工藝內容有關的教學材料:
如汽車制造、計算機芯片等相關的圖片、文字、案例。準備制作的鋁合金、塑料管等材料、提供了實踐所需的工具,如樣沖、劃規、角尺、手工鋼鋸、銼刀、桌虎鉗、手虎鉗、鉆床等。
實驗器材準備:
鋁合金、塑料管 各12塊 手工鋼鋸、銼刀、桌虎鉗 各12個
樣沖、劃規、角尺、鋼直尺 各12個 絲錐與扳手、板牙與扳手 各12付
手虎鉗、鉆床 各一臺 鉚釘若干個、拉釘槍 若干個
七、教學流程設計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德國汽車和inter cpu處理器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的著名產品?為什么相同的材料,會生產出不同性能、不同質量的產品?為什么相同功能的電視機、手機會價格不一樣,使用壽命會不一樣?人們為什么會崇尚名牌?僅僅是廣告的作用嗎?等等。
由于技術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藝的不同,會造成產品的優劣。本節課,讓我們走近工藝,認識工藝。什么是工藝?
第二節工藝
1.認識工藝
1)工藝的含義:
工藝是指利用工具和設備對原材料、半成品進行技術處理,使之成為產品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將圖紙表達的設計方案變成實體產品的生產活動的總合。
材料加工的目的:就是要改變其大小、形狀、外觀或性質,以符合產品所需要的設計規格。
展示分析:綠茶和紅茶的制造工藝。
紅茶:發酵度達80~90%的全發酵茶。制作過程不經殺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進行完整發酵,使茶葉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為茶紅素,因而形成紅茶所特有暗紅色茶葉、紅色茶湯。
綠茶:制作時不經過任何發酵過程、采摘后直接殺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鮮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為以鍋炒而成的炒菁綠茶,比方龍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溫蒸汽蒸煮的蒸菁綠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氣濃、后者有新鮮新綠感。
通過分析知道同樣的原材料,工藝不同,制作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
即: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工藝,產品會不同。
同學們能不能列舉些生活中常見的工藝?
常見的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 鑄造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等。
工藝既表示生產過程(工藝流程)
工藝也表示加工方法(鉗工工藝、熱處理工藝等等)
工藝還表示制造質量(工藝水平)
工藝也是一種生產資源(工藝員、工藝師、工藝設備等)
2)工藝的分類
因目的和功能不通,工藝有很多種,常見的工藝有:加工工藝、裝配工藝、檢測工藝、鑄造、表面處理工藝、木工工藝、金屬工藝、陶瓷工藝等。
小實驗:讓學生用4個螺絲安裝盒蓋。
回答:螺絲安裝順序不同,盒蓋的攏合緊密程度會不會相同?
通過用螺絲裝配盒子的試驗,知道不同的安裝順序(不同的工藝)會有不同的生產質量。
即:不同的工藝,會有不同的生產質量。
案例分析:143頁。
。1)制作一個木水桶要經過那幾道工藝?
(2)工藝對產品的質量有哪些影響?
加工工藝—裝配工藝—表面處理工藝,知道因生產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可分成很多種。
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
3)工藝的意義:
。1)工藝對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工藝影響產品的功能,強度以及外觀等方面。
思考:
你認為工藝對產品的質量還有那些影響?
材料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的世界,木質材料、金屬材料、塑料材料、電子材料、紙質材料都是常見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工藝。下面僅以金屬材料的加工和處理為
例,說明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藝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
金屬材料的種類也很繁多,常見的金屬材料可分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特殊金屬材料。不同的金屬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一般說來,金屬材料的加工包括劃線、鋸割、切削等工序。
1) 劃線(工具:劃針、鋼直尺、角尺、畫規、樣沖。材料:吹塑紙)
劃線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應的工具劃出加工部件的輪廓線或基準點和基準線。
劃線的一般步驟為:(1)劃出基準(2)劃尺寸線(3)劃輪廓線(4)沖眼
展示:劃線工具圖片
(1)畫針:用于劃出直線線痕。
操作要領:劃針的頭要保持銳利,劃線要緊貼導向工具(鋼直尺),劃線盡量一次性劃完。
(2)鋼直尺:用做劃直線的導向工具;用于量取材料的尺寸、測量工具工件等。
操作要領:劃線時要壓緊直尺,防止發生移動。
(3)角尺:用于劃出平行線或垂直線的導向工具;用于檢查挫削平面的垂直度。
操作要領:使用時要緊貼工件的一個基準面。
(4)劃規:用于劃出圓或者圓弧的線痕;用于劃出弧的線痕。
操作要領:劃規的腳尖保持尖銳,劃線時保持中心不發生滑移。
(5)樣沖:用于鉆孔中心處沖出沖眼,防止鉆孔中心滑移。
操作要領:應斜看靠近沖眼部位,沖眼時沖尖對準劃線的交點或劃線,敲擊前要扶直樣沖。
馬上行動:用3mm厚的吹塑紙制作一個8cm×8cm的正方形。
制作完成后討論形成誤差的原因。
提問:劃線時劃針為什么要緊貼導向工具?
2)鋸割(工具:鐵鋸、老虎鉗材料:金屬管)
對于金屬材料,通常以鋸割的方式進行割斷。手鋸是人工鋸割的常用工具,利用它可分割金屬材料、木料和硬塑料等。
注意:
手持鐵鋸姿勢,鋸條安裝的正確性。
展示:正確使用鋼鋸圖片
(1)手鋸的操作要領:
a.站立和握鋸姿勢要正確。
b.推鋸加壓,回拉不加壓。
c.鋸程要長。
d.推拉要有節奏。
起鋸方法:
a、左手大拇指貼住鋸條,起鋸角要小。
b、行程短,壓力小,鋸入2-3mm后才逐漸正常割鋸。
馬上行動:
用手鋸鋸斷一根直徑為12mm的金屬管(或塑料管),并討論正確的鋸割管狀材料的方法。
經歷鋸割的操作實踐,領悟使用工具進行加工時要注意姿勢、力度、頻率與節奏等主要因素。
通過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實踐練習,掌握模型制作中加工工藝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3) 挫削(工具:銼刀、老虎鉗、角鋼尺)
為使工件符合設計要求的形狀、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進行銼削、銑削和磨削等切削加工。
展示:各種銼刀(能識別和知道各種銼刀的作用)
挫削操作要領:
a.挫削時要注意身體和手臂動作的協調。
b.在推挫過程中,左手的施壓要由大變小,右手的施壓要由小變大,使銼刀平穩不上下擺動。
馬上行動:根據銼削要領,用銼刀將一小型長方體金屬塊的一個表面銼成一平面,并檢查工作面的垂直度。假如銼成如下圖所示的結果,請討論其原因。
閱讀小資料:
金屬材料的切削大都采用機械加工的方式。機械加工中使用的設備有車床、刨床、銑床、磨床、鏜床等。車床是金屬切削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機床,常用的有普通車床和數控車床。
4)鉆孔:
用鉆頭在實體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稱為鉆孔。常用的鉆孔設備是臺鉆,常用的鉆頭是麻花鉆。
展示圖片:介紹鉆孔及相關知識和要求。
鉆孔的操作步驟:
。1)劃線定位:
用中心沖在工件上沖中心點
。2)裝夾工件:
用臺虎鉗或手鉗夾緊工件。
(3)裝夾鉆頭
選擇合適的鉆頭,將其正直地裝夾在鉆頭夾上,并裝緊鉆頭。
。4)鉆孔
搬動手柄,對準沖眼,啟動臺鉆,加壓進給。
注意:
做到“二要二不”:
a.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鉆孔要戴防護眼鏡,以防鉆屑飛出傷害眼睛;
b.不準帶手套操作,以防鉆頭卷住手套而傷害手指;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傷害事故。
馬上行動:在金屬板上鉆兩個相距5cm、直徑為4cm的小孔(要遵守“二要二不”安全操作規定);鉆孔完畢后,互查完成鉆孔的工件,并交流自己的休驗。
5)連接
產品通常都是由多個不同構件通過連接而組裝起來的。構件往往又是由零件連接而成的。因此,了解有關連接的知識,對于模型制作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固定連接和半固定連接的方法可以實現金屬件之間的連接。介紹金屬材料的連接方法(鉚接、黏接、焊接、螺栓和螺母、平頭螺絲、元寶螺帽、墊圈、彈簧墊圈……)
根據要求,連接可分為“可拆卸連接”和“不可拆卸連接”
采取什么樣的連接,取決于被連接的材料及連接的場合。
――金屬之間的不可拆卸連接一般采用鉚接、焊接和黏結;
――金屬之間的可拆卸連接一般采用螺栓和螺母連接;
――金屬和非金屬之間、非金屬之間的不可拆卸連接,一般采用黏結;
――金屬和非金屬之間、非金屬之間的可拆卸連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連接。
懂得根據連接件材料和使用場合的不同選合適的連接方法。
通過“便攜式小凳”的制作,同學們想一想,“插接”、“榫接”屬于什么連接?
各種連接的應用場合如教材p148列表所示。
閱讀:螺紋的加工方法(如時間不夠,可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
展示圖片絲錐與扳手,先介紹絲錐的規格等預備知識,然后,邊演示攻絲的過程,邊講解使用事項和注意的方面。
螺紋加工方法
。1)攻絲方法(工具:錐頭、絲錐、扳手)
底孔倒角→選擇絲錐→裝夾工件→攻內螺紋
。2)套絲方法(工具:板牙、扳牙扳手、老虎鉗)
擴孔→選擇扳牙→裝夾工件→套外螺紋
讓學生做攻絲練習,每二人一組,相互練習,相互觀察,相互交流,體會攻絲技術要領。
6)表面處理
為了防止金屬制品表面生銹腐蝕,提高產品的美觀程度,通常需要對金屬表面進行處理。
表面處理是指在工件表面施以保護性或裝飾性處理的加工方法,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常見的金屬表面處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噴涂油漆和鍍層等。
(1)表面刷光
(2)噴涂油漆
噴涂油漆可以防止生銹和增加美觀。噴涂前要檢驗所選用的油漆對金屬表面的適用性。有些油漆必須在金屬表面加涂防銹漆之后再進行噴涂。
油漆噴涂的電動自行車。
(3)鍍層
為使金屬制品外表面美觀且能夠防止銹蝕,既可以在金屬表面涂上一層涂層,也可以采用電鍍的方法,即用電解方法在金屬表面涂上一薄層抗氧化的鉻等金屬材料。
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應該知道: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各種工藝都有其工藝特點和設備要求,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都要嚴格按照工藝要求來進行生產,以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展示總結語,幫助學生回憶,強化工藝的相關知識,復習加工工藝及常用金屬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
(1)工藝是生產過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體現了生產活動中的知識、經驗、技術等。
(2)同樣的原材料,工藝不同,制作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
。3)劃線要領:
(4)手鋸要領:
。5)銼削要領:
。5)使用臺鉆鉆孔要領:
。6)連接要領:
。7)表面處理:
練習:
1.按如圖所示的圖紙,完成小鐵錘半成品(已完成劃線和鋸割)的加工制作。
。1)完成銼削;(2)完成鉆孔;(3)完成表面拋光;(4)測量加工達到的精度和誤差尺寸;(5)分析評估。
2.自己動手做一次關于材料性能的試驗。下面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機械測試的圖示,你可以到技術專用教室里安裝后試一試,并設計一個表格,記錄測試的情況,與同學一起交流。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節 工藝 篇3
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
一、 教學方案設計基本思路
1、教材內容分析
a、分析各章節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b、本節在章節中的作用和課標在內容中的具體體現。。
2、教學目標明確
根據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目標,制定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v 目標要體現:
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v 目標要達到
形成正確的概念
懂得技術的方法
掌握多種的技能
培養設計能力
v 教學要注意:
整體章節單元備課,各節教學有機銜接和聯系。
從生活和生產出發,引出概念、傳授知識和技能。
要積極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良好地技術學習氛圍。
要注重動手實踐體驗。
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3、教學對象分析
·分析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分析教學難點:
※ 明確難點是什么?
※ 如何化解難點?
4、教學策略與方法采用
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有效的策略,結合ppt課件,列舉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來啟發、分析、逐步建立認識過程,建構認知體系。引導和鼓勵學生實踐體驗,進行了解工藝、認識工藝、實踐工藝。
5、教學資源收集
收集教學相關的材料、圖片、文字、案例、制作的材料、實踐的工具等。
6、教學流程設計
7、教學過程演繹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德國汽車和inter cpu處理器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的著名產品?同學們制作的便攜式小凳什么會不同?
建立產品與生產技術和制造方法有關的概念,導入工藝新課。
學生思考后,知道由于技術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藝的不同,會造成產品的優劣,為引入工藝概念作準備。
認識工藝
讓我們走近工藝,認識工藝,介紹什么是工藝。
建立工藝的概念
分析案例知道工藝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觀察門窗,回答:
1、門窗由哪些材料制成?這些材料加工方法是否相同?
2.它由哪些零部件組成?裝配這些零部件技術要求是否相同?
3.門窗的表面采取了哪些處理措施?
學生代表觀察門窗,回答
問題后,知道根據生產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分成為很多種,
······
8、教學反思
Ÿ 根據課堂教學動態實踐,觀察學生的學習活動和教學反饋,總結教學的成功和不足,
提出改進的舉措和方法。
Ÿ 結合教學實際來反思教材的方方面面,提出改進建議和合理、有效的使用教材。
二、教學設計方法實例
課題: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節:工藝
教材:《技術與設計1》江蘇教育出版社
執教:深圳實驗學校 劉海峰
1、教材內容分析
根據全冊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學習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一般原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學習構思設計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本書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對設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本主書動手操作,技術實踐,體現設計思想和感受設計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本書最吸引學生之處。而在動手實踐,體驗設計與制作模型或原型時,又必須要學習制作的基礎——工藝,引導學生了解工藝,初步認識工藝,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及方法,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
因此,本節是本章的橋梁和紐帶,在學習了上節模型,了解模型及其功能與作用后,就要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制作模型。而制作的工藝和方法,就自然成了承上啟下的紐帶,為后面章節的學習制作模型打下了基礎。
本節重點是
1、認識工藝,知道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和方法,是產品質量保證的前提和手段,是
企業生產的重要核心。
2、了解工藝要求和加工設備,能夠選用合適的工藝方法、工具設備進行材料加工和模
型制作。
2、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
、佟⒅R與技能
a、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設備,知道根據工藝要求選用適合的工具制作。
c、學會金屬、塑料、木料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
a、以設問引入工藝的課題,以生活案例討論啟迪;
b、以觀察實物和ppt圖片分析,師生互動,課堂討論;
c、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工藝概念;
d、知道工藝含義,了解常用工藝的種類;
e、明白工藝就伴隨我們左右,身邊就存在著工藝;
f、了解工藝加工的設備和工具,認識劃針、角尺、劃規、樣沖、手鋼鋸、銼刀、桌虎鉗、手虎鉗、鉆床、絲錐與扳手、板牙與扳手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g、會用常用工具進行金屬、塑料、木材等常用材料的畫線、鋸割、挫削、鉆孔、連接、表面處理的加工。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在進行工藝課程的教學中,從了解工藝含義到明白工藝處處存在我們生活中。知道工藝對工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工藝技術會產生不同的產品,工藝的好壞決定著產品質量的優劣。從而樹立工藝要精湛,產品才能優秀的理念,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正確態度以及良好的技術理念和素養。
b、在學習工藝以及用常用工具進行技術實踐中,體驗技術活動的過程,感受技術
活動快樂,培養崇尚技術的思想和情感。
c、在工藝教學技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3、教學對象分析
a、處在高一學期的學生,盡管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工業生產卻一無所知,基本都沒去過工廠,不了解工業生產的情況,更不要說對生產工藝的了解,甚至連聽也沒聽說過,這對工藝這一節的教學無疑帶來了難度,因為缺乏感性認識和相關工業生產的知識。但對處在現代科技發達的社會,尤其是深圳的學生,他們對現代新技術的產品和使用都有相當的了解和體會,如手機、手表、mp3、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視、音響等。他們已有較豐富的生活使用經驗,因此,以相同的材料,為什么會生產出不同性能、不同質量的產品?為什么相同功能的電視機、手機會價格不一樣,使用壽命會不一樣?人們為什么會崇尚名牌?僅僅是廣告的作用嗎?等等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藝、了解工藝,知道工藝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b、由于社會的現狀使城市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受到很大的制約,對常用工具的認識和使用方法都缺乏經驗,因此,結合本章節,在傳授工藝知識,進行工藝制作時,結合實際,盡可能的創造條件和創設教學情境,提供一些常用的材料如:鋁合金、塑料管、木板等,讓學生學用工具和按照一定的工藝要求,進行加工練習,為下一節課學習——“制作模型”做準備。在課堂上要加強集體指導和個別輔導,學會正確地使用工具,規范技術操作,建立工藝概念。
4、教學策略與方法采用
Ÿ 運用經驗感受、分析啟迪、實踐體驗、逐步建構法教學。從結合生活,展示圖片,分析案例,觀察思考,分析感知,逐步認識,實踐體驗來學習。將難以理解的工藝概念化解為材料相同,制作的方法與采用的手段不同,就會使產品質量的不同。使學生易以理解和接受。
Ÿ 提供工具和材料,創設技術氛圍來實踐體驗,感知和加深對工藝的的理解。
5、教學資源收集
Ÿ 收集了與工藝內容有關的教學材料:如汽車制造、計算機芯片等相關的圖片、文字、案
例。準備了制作的鋁合金、塑料管等材料、提供了實踐所需的工具,如樣沖、劃規、角
尺、手工鋼鋸、銼刀、桌虎鉗、手虎鉗、鉆床等。
Ÿ 實驗器材準備
鋁合金、塑料管 各48塊 手工鋼鋸、銼刀、桌虎鉗 各48個
樣沖、劃規、角尺、鋼直尺 各24個 絲錐與扳手、板牙與扳手 各24付
手虎鉗、鉆床 各一臺(個) 鉚釘若干個、拉釘槍 8個
6、教學流程(教學時數:2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節 工藝
教學過程: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及預期目標
設計思路
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德國汽車和inter cpu處理器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的著名產品?同學們制作的便攜式小凳什么會不同?為
什么相同的材料,會生產出不同性能、不同質量的產品?為什么相同功能的電視機、手機會價格不一樣,使用壽命會不一樣?人們為什么會崇尚名牌?僅僅是廣告的作用嗎?等等。
建立產品與生產技術和制造方法有關的概念,導入工藝新課。
學生思考后,知道由于技術和制造方法的不同,也就是制造工藝的不同,會造成產品的優劣,為引入工藝概念作準備。
用ppt課件打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建立初步的工藝概念。
認識工藝
讓我們走近工藝,認識工藝,介紹什么是工藝。
建立工藝的概念
通過對問題的思考明確什么是工藝
分析案例知道工藝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觀察門窗,回答:
1、門窗由哪些材料制成?這些材料加工方法是否相同?
2.它由哪些零部件組成?裝配這些零部件技術要求是否相同?
3.門窗的表面采取了哪些處理措施?
學生代表觀察門窗,回答
問題后,知道根據生產的目的和功能不同,工藝分成為很多種,
觀察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討論和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知道工藝分類很多。
工藝應用
介紹金首飾的制造工藝的應用
了解金首飾的制造工藝,
案例介紹:了解不同的工藝應用
同樣材料,不同工藝,產品會不同
提出問題:為什么茶會有綠茶和紅茶?
展示分析:綠茶和紅茶的制造工藝
通過分析知道同樣的原材料,工藝不同,制作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
通過案例知道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工藝,產品會不同。
學生代表動手實踐體驗
讓學生用4個螺絲安裝盒蓋
回答:螺絲安裝順序不同,盒蓋的攏合緊密程度會不會相同?
引導全體學生思考,通過用螺絲裝配盒子的試驗,知道不同的安裝順序(不同的工藝)會有不同的生產質量。
讓學生動手體驗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知道不同的工藝,會有不同的生產質量。
階段小結
和學生一起小結,展示小結語:明確工藝與技術的關系,工藝對生產的作用
知道工藝與技術的關系,知道工藝對生產的作用。
在前面教學活動基礎上得出工藝與技術的關系及對生產的作用
工藝的一般過程
展示與介紹工藝的一般過程
知道工藝的一般過程
展示與介紹工藝的一般過程
加工工藝及金屬材料的基本加工方法
轉入金屬材料的加工工藝。
介紹金屬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驟
知道金屬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驟
利用圖片和講解知道金屬材料加工的一般步驟
展示:劃線工具圖片
知道劃線工具的使用要求
利用圖片和講解知道常用金屬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展示:正確使用鋼鋸圖片
知道正確使用鋼鋸的要求
展示:各種銼刀
能識別和知道各種銼刀的作用
展示:正確使用角尺檢查工 作面垂直度的圖片
知道用角尺檢查工作面垂直度方法。
綜合實踐
通過用鋼鋸和銼刀,割鋸塑料管,體驗割鋸和銼削的感受
全體學生學習正確安裝鋸條,學會起鋸的方法,會用鋼鋸割鋸工件和用銼刀銼削工件。
通過動手操作、技術試驗,學會使用鋼鋸和銼刀,能正確掌握割鋸方法。
鉆孔及相關知識
展示圖片:介紹鉆孔及相關知識和要求
知道使用鉆床的要領和鉆孔的要求
知道使用鉆床的要領和鉆孔的要求
綜合實踐
展示在 l 鋁型材上劃線和鉆孔的要求
全體學生,在l 鋁型材上作劃線練習,請個別學生到鉆床上鉆孔,并介紹自己的體會
通過動手實踐,學會劃線和鉆孔
機械加工常用設備
展示圖片:機床
觀看教室的車床、銑床
知道機械加工可以提高制造工藝和質量。
機械加工設備是提高工藝質量的重要手段。
綜合實踐
展示用鉚釘連接的鋁板,介紹鉚釘及其規格、鉚釘拉槍的使用方法,演示連接過程。
讓學生觀察鉚釘連接鋁板并學習連接技術
體會連接的要領和觀察連接的效果,從工藝角度評價。
綜合實踐
展示板牙與扳手,先介紹套絲 的規格等預備知識,然后,邊演示套絲的過程,邊講解使用事項和注意的方面。
讓學生做套絲練習,每二人一組,相互練習,相互觀察,相互交流,體會套絲技術要領。
通過練習,學生相互評價,老師點評。
綜合實踐
展示圖片絲錐與扳手,先介紹絲錐的規格等預備知識,然后,邊演示攻絲的過程,邊講解使用事項和注意的方面。
讓學生做攻絲練習,每二人一組,相互練習,相互觀察,相互交流,體會攻絲技術要領。
通過練習,學生相互評價,老師點評。
教學總結
展示總結語,幫助學生回憶,強化工藝的相關知識,復習加工工藝及常用金屬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
全體學生明確:
1、工藝是生產過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體現了生產活動中的知識、經驗、技術等。
2、同樣的原材料,工藝不同,制作出來的產品會有很大的差別。
3、手鋸要領:
4、銼削要領:
5、使用臺鉆要領:
通過展示、介紹、師生互動、動手試驗,初步掌握工藝概念,能運用加工工藝知識,學會常用金屬材料基本的加工方法。
課后練習:
1、分析自行車、鋁鍋、鐵鍋的生產中用到了哪些工藝?
2、調查學校陶藝作品的制作工藝。
3、舉例說明工藝的作用。
八、教學反思
a、 本節課的內容對不了解生產情況的學生來說,客觀存在著困難,對工藝的理解需要一
個引導、啟迪、領會的學習過程,一個逐步認識、建構的過程。因此,從課程引入,到新知識的了解、認識、理解是漸進過程,尤顯得重要,關系到建立工藝概念、培養工藝意識和思想,為下面實施工藝加工起到了認識和思想上的準備。
b、 本節課以概念知識和實踐操作為主,如果單純講授概念,則學生對工藝的認識停留在
模糊的階段。只有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了解工藝含義和知道工藝的作用和種類,明白技術方法與技術制作是實現工藝的必然途徑,再結合課堂上的技術實踐體驗,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認識工藝。技術實踐、動手制作是對本節課尤為重要,是引導學生自我建構、自我感知、自我體驗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學生對工藝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必要過程。
c、 本節課用二課時較為合理,一要傳授工藝的知識,二要進行技術實踐。這二個環節相
互依托,相輔相成。前者有必要講明,而后者實踐體驗更重要。因為實踐是學生主動學習、自我體驗、獲得經驗的重要技術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