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2
工 藝
1、教材內容分析
根據全冊教材分析:教材前三章學習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的一般過程和一般原則;第四章至第六章是學習構思設計方案的方法和手段;第七章是本書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對設計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本主書動手操作,技術實踐,體現設計思想和感受設計成果的重要部分,也是本書最吸引學生之處。而在動手實踐,體驗設計與制作模型或原型時,又必須要學習制作的基礎——工藝,引導學生了解工藝,初步認識工藝,會選擇合適的工藝及方法,使用合適的工具、設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加工,制作模型或原型。
因此,本節是本章的橋梁和紐帶,在學習了上節模型,了解模型及其功能與作用后,就要學習設計,實踐體驗,制作模型。而制作的工藝和方法,就自然成了承上啟下的紐帶,為后面章節的學習制作模型打下了基礎。
本節重點是
1、認識工藝,知道工藝是產品制作的基礎和方法,是產品質量保證的前提和手段,是
企業生產的重要核心。
2、了解工藝要求和加工設備,能夠選用合適的工藝方法、工具設備進行材料加工和模
型制作。
2、教學目標明確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a、知道工藝的含義和常用工藝的種類,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設備,知道根據工藝要求選用適合的工具制作。
c、學會金屬、塑料、木料常用材料的加工方法。
②、過程與方法
a、以設問引入工藝的課題,以生活案例討論啟迪;
b、以觀察實物和ppt圖片分析,師生互動,課堂討論;
c、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工藝概念;
d、知道工藝含義,了解常用工藝的種類;
e、明白工藝就伴隨我們左右,身邊就存在著工藝;
f、了解工藝加工的設備和工具,認識劃針、角尺、劃規、樣沖、手鋼鋸、銼刀、桌虎鉗、手虎鉗、鉆床、絲錐與扳手、板牙與扳手等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g、會用常用工具進行金屬、塑料、木材等常用材料的畫線、鋸割、挫削、鉆孔、連接、表面處理的加工。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a、在進行工藝課程的教學中,從了解工藝含義到明白工藝處處存在我們生活中。知道工藝對工業生產的重要性,同樣的材料,不同的工藝技術會產生不同的產品,工藝的好壞決定著產品質量的優劣。從而樹立工藝要精湛,產品才能優秀的理念,培養學生對技術的正確態度以及良好的技術理念和素養。
b、在學習工藝以及用常用工具進行技術實踐中,體驗技術活動的過程,感受技術
活動快樂,培養崇尚技術的思想和情感。
c、在工藝教學技術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提高實踐技能和創新思維能力。
3、教學對象分析
a、處在高一學期的學生,盡管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對工業生產卻一無所知,基本都沒去過工廠,不了解工業生產的情況,更不要說對生產工藝的了解,甚至連聽也沒聽說過,這對工藝這一節的教學無疑帶來了難度,因為缺乏感性認識和相關工業生產的知識。但對處在現代科技發達的社會,尤其是深圳的學生,他們對現代新技術的產品和使用都有相當的了解和體會,如手機、手表、mp3、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視、音響等。他們已有較豐富的生活使用經驗,因此,以相同的材料,為什么會生產出不同性能、不同質量的產品?為什么相同功能的電視機、手機會價格不一樣,使用壽命會不一樣?人們為什么會崇尚名牌?僅僅是廣告的作用嗎?等等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工藝、了解工藝,知道工藝的作用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