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專題復習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
第一節 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知識梳理】
(一)這一題型考查的是容易讀錯的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形近誤讀。
漢語有的字字形相似,一旦對其字形識記不扎實,就會出現誤讀。如“贗品”的“贗”(yàn)誤讀為“yīng”,“床笫”的“笫”(zǐ)誤讀為“dì”等。
2、音近誤讀。
有些字的讀音相近,只是聲調不同,在日常交際中稍有疏忽,就會出現誤讀。如“參與”的“與”誤讀為“yǔ”,“綺麗”的“綺”誤讀為“qí”等。
3、多音字誤讀。
漢語中有許多多音字,它們的讀音隨著具體的語境而變化,一有疏忽,就會出現誤讀。如“自怨自艾”的“艾”(yì)誤讀為“ài”,“廈門”的“廈”(xià)誤讀為“shà”等。
4、習慣誤讀。
有些漢字在語言交際中有一些誤讀習慣,如“包庇”的“庇”(bì)誤讀為“pì”,“畸形”的“畸”(jī)誤讀為“qí”等。
5、不規范的簡化字誤讀。
例如“停”的不規范簡化字為“仃”,因而把“伶仃”的“仃”(dīnɡ)誤讀為“tīnɡ”等。
(二)平時學習中的誤區:
1、因受構字部件(這個部件獨立來看是一個字)的影響而弄錯。如:“桎梏”的“梏”,容易讀成“告”字的音;“酗酒”的“酗”容易讀成“兇”字的音;“感喟”的“喟”容易讀成“胃”;“風馳電掣”的“掣”容易讀成“制”;“踝骨”的“踝”容易讀成“果”;“瀕臨”的“瀕”容易讀成“頻”等。
2、因忽視該字是多音多義字而讀錯。多音多義字有音隨義轉的規律,有些學生不注意據義定音,因而往往弄錯了讀音。如“拓片”中的“拓”應讀“tà”,不讀“tuò”;“押解”中的“解”應讀“jiè”,不讀“jiě”;“稽首”中的“稽”應讀“qǐ”不讀“jī”;“一沓紙”中的“沓”應讀“dá”,不讀“tà”等。
3、因聲母或韻母混淆而導致讀錯字,這一點,方言區的考生表現得最明顯。如“奢侈”的“奢”聲母是“sh”翹舌音,但有的學生認為是“s”;“問難”的“難”聲母是“n”,有的學生認為是“l”;“含情脈脈”的“脈”,韻母應是“o”而不是“ai”等等。
(三)考試中的誤區:
1、憑習慣,想當然,不假思索,輕率地按習慣誤讀來判斷。例如一看“標識(zhì)”,心想:這不是認識(shí)的“識”嗎?題中注“zhì”,錯了。那該題的解答就真的錯了。
2、望形猜音,見邊(偏旁)讀邊。漢字的形聲字,其讀音常常與偏旁有關,但并沒有一定規律,需要一個個地識記。如“風光旖旎”的“旖”注“qí”就錯了!
3、棄易抓難,本末倒置。常用字、次常用字以外的難字、生僻字,不在考查范圍,如果考題中出現難字,往往是用來作“陪襯”的,考生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字上。如被難字難住,就考砸了。
(四)備考策略:
要“正確識記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關鍵在于重視積累和講究方法。
1、積累多音多義字。
普通話的常用字中有三四百個多音多義字,造成多音多義的原因大體有以下幾種:
一是詞性不同而異讀。例如“相”,作名詞語素時讀“xiànɡ”如“相貌”,作動詞語素時讀“xiānɡ”如“相看”,作副詞時也讀“xiānɡ”,如“互相”。再如“難”,作形容詞語素時讀“nán”如“困難”,作名詞語素時讀“nàn”如“災難”。
二是由于詞義不同而異讀。如“看”,“看見”讀“kàn”,“看守”讀“kān”;“差”,“差距”讀為“chā”,“差勁”讀“chà”,“差使”讀“chāi”;“惡”,“惡心”讀“ě”,“惡意”讀“è”,“可惡”讀“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