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推導總原則還是"詞不離句",具體有如下幾種。
1.利用音形的分析來推導 如覲,從"見"旁可以推出"拜見";"造 ","辶"與走有關,解為"到去"。又如,"甲兵頓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樂"中的"頓"可以推斷為"鈍"義,因為古人用同音字替代的情況較多。
2.利用語法結構推導,例:①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關破泰
②視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
③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①的"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語,為名詞,句④的"意"用法與此相同,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句③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3.利用聯想的方法推導,平時我們學過不少文言文和成語,在解題時,利用學過的知識并遷移過來,也是不難解決的。
例如: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不速之客)。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4.利用組詞來推導,文言文詞語都是單音節的,現代漢語是雙音節的。將單音節的文言詞語,作為語素組成雙音節的現代漢語詞組,然后根據實際去選擇一個最恰當的。
組詞的方法有兩種:
a. 輻射式引申
節
/ \
節約 節省
b.鏈條式引申
朝:朝見-朝拜-朝廷-朝代
5..根據前后述說的內容作推斷
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書抵幕府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據"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謫","又
以適去",是"又因為被貶而離開"。句②的"抵"是多義詞,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說,太原地方長官總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請耗費千金,這些錢都是從各縣搜刮來的,對大谷縣征斂尤為緊迫,于是"永以書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寫信送到太原帥幕府。抵,送達。
理解文言實詞的基本原則是依據語境,即上下文。上列三點,只是把這"語境"具體化。
例如:(06山東卷)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轅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下之心皆歸湯武,湯武與天下之心而誅桀紂,桀紂之民不為之使而歸湯武,湯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為何?"黃生曰:"冠雖敝,必加于首;履雖新,必關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紂雖失道,然君上也;湯武雖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過以尊天子,反因過而誅之,代立踐南面,非弒而何也?"轅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馬肝,不為不知味;言學者無言湯武受命,不為愚。"遂罷。是后學者莫敢明受命放殺者。
竇太后好《老子》書,召轅回生問《老子》書。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書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無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應手而倒。太后默然,無以復罪,罷之。居頃之,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復以賢良征固。諸諛儒多疾毀固,曰"固老",罷歸之。時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孫弘亦征,側目而視固。固曰:"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自是之后,齊言《詩》皆本轅固生也。諸齊人以《詩》顯貴,皆固之弟子也。 (選自《史記•橘林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