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語文作文審題指導
7.哲理句型材料。1.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是痛苦的。林則徐“第一個開眼看世界”,屢遭排擠、迫害。哥白尼創立“日心說”,被燒死在羅馬廣場。2.走在最前和走在最后的人都不痛苦。陶淵明、李白,走在蠅營狗茍謀取官位的人群的最后,過著自得其樂地生活,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他們何來痛苦?譚嗣同是為變法而流血的第一人,高呼“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懷著為進步而獻身的熱望而死,他是幸福的。袁隆平、鐘南山走在科技的最前端,為全人類造福;劉翔跑在世界的最前面,站在主席臺的最前端,他面帶自信的笑容;居里夫人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她并不為自己柔嫩的雙手變得粗糙而痛苦,也不為歲月在她的光潔的額頭上刻下了絲絲皺紋而痛苦,她為了科學,為了國家,為了全人類而快樂地工作著。牛頓、愛因斯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總結前人的理論,發現不足,不斷改進能夠獲得驕人的成就。丘吉爾學生時代功課在全校最后,鍥而不舍,努力奮斗,終成大器。3.走在最前和最后的人既有痛苦,又有幸福。屈原始終站在政治斗爭的前沿,他為國家的衰敗而痛苦著,但最后能以死報國,他也是幸福的。范仲淹既在最前、又在最后,“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永遠都是一個最痛苦的人,但也是最幸福的人。魯迅走在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最前面,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他既是最痛苦的,又是最幸福的。
8、(1)這是一篇材料作文,呈半開放式,主題可以就一個角度或側面構思,但不能脫離材料,并且只能寫議論文。所以可以從猴子的角度展開,猴子本是非凡的棋手,但見了桃子卻三心二意,不能專注于棋盤,它的輸是輸在自己的意志上,輸在自己的欲望里。由此聯想如人生,生命中有許多誘惑,我們如果不能控制自己,必將得小失大,如文中之猴,徒留笑話,猴子失去的只是一盤棋,而我們失去的可能是一生,圍繞著“戰勝欲望”“理智與情感”這幾個話題聯想,便能深入主題。也可以從大臣的角度考慮,大臣能針對猴子的性格弱點,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可見做事要把握關鍵,也可見戰勝對手要先了解對手,如此構思,便能成一佳文。
(2)立意:從猴子的角度:最強大的對手是自己;戰勝自我。
從大臣的角度:做事要抓住關鍵;戰勝對手要先了解對手。
9、(1)題目提供的材料是簡短的詩句,詩句的含義是含蓄又豐富的,作文時要在充分理解詩句的基礎上發揮想象。
“決不害怕剎那——永恒之聲這樣的唱著”道出了“剎那”與“永恒”的辯證關系,那么就必須以“剎那與永恒”為話題,確立一個闡明剎那與永恒關系的中心來作文。作文的要求是“根據詩句的內容確定話題,自行立意”,仔細審讀品評詩句,有助于我們理解“剎那”與“永恒”的關系。“永恒”不害怕“剎那”,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永恒”本來就是由無數“剎那”組成的,“剎那”有時就能成就“永恒”;或者,“永恒”的光輝決不會因為“剎那”的陰影而受影響等等。
立意確定之后,行文要緊緊扣住中心,闡述“剎那”與“永恒”的辯證關系。當然,文章可以對“剎那”或“永恒”有所側重,但是不管重點在哪里,勢必要顯性或隱性地體現“剎那”和“永恒”,或相輔相成、或相互對立、或相互影響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