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第三節詩里海子理解的“幸福”是對大自然的珍愛和對所有人的祝福。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幸福,詩人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訴別人,又不斷祝福陌生人?
明確:詩人在自己擬想的幸福圖景中喜悅著,這種喜悅不斷地膨脹,使詩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訴別人,又不斷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還是詩人有一顆博大而善良的心,他愛這個世界的一切。
他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
3、你理想中的幸福又是怎樣的生活呢?(學生暢所欲言)
(二)走進海子內心,感受他從未幸福過
1、你覺得你們描繪的幸福和海子想追求的幸福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點嗎?
明確:普通的幸福生活,不外乎物質上的豐富與奢華,世俗感觀享受的滿足,政治和文化觀念上的“權力”“業績”等生命本真所不需要的東西。而海子把“幸福”理解為生命里最本真,最純粹,最平凡的內容。生活雖然粗樸,但生命居于其中卻能盡享自由和快樂。
從這首詩洋溢的積極、樂觀的情調來看,詩人應該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向往幸福的人。真正的海子到底怎樣,現實生活中的海子有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呢?據他的好友西川說,在他的房間里,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之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甚至他在離開大學的六、七年間只看過一次電影。他的全部時間都用在了寫作和讀書上。他只有在詩歌中、在想象中去描繪他想要的幸福。
2、由此我們可以反觀作者,他是否是一個幸福的人呢?從文中表露出來的哪些細節文字告訴我們,原來,他從未幸福過,只是一種渴望?
(1)“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說明今天不能實現,而明天也不一定能實現。 “從明天起”,只是自己的夢想。而今天的自己依然是孤獨痛苦的。
(2)“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的是大海,背對的就是“塵世”,(大海是海子詩中的核心意象,它廣闊浩蕩,心曠神怡,是安魂之鄉,是理想之鄉,是海子作為“海之子”的精神歸宿。而春暖花開也只能是海子海市蜃樓般的一種幸福感了。)其實這個表面上看起來閑適溫暖的詩題下面隱含的也是一種孤獨和痛苦。
(3)最后一句令人心痛,“只愿”,似乎在說幸福是你們的,你們去塵世享受幸福,而我是難于在塵世找到幸福的,我面朝大海,就只能背對社會,塵世。
海子距離現實生活太遙遠了,他無法把握現實生活。
(4)“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幸福的閃電那是光明的,是劇烈的,但同時也是短的快的。
(5)祝“陌生人”幸福,不會被認同。
總結:海子的理想是幸福的,但現實生活是灰暗的。海子的理想畫面越美,他的現實與精神的落差也就越大。那道幸福的閃電迅速消失,同時也撕裂了理想與現實。
海子寫成此詩后的兩個月終于選擇用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現實、求得解脫
海子的那個幸福的夢,雖美得動人,卻讓人心碎。
(三)再次誦讀,讀出海子真實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課堂活動:如果海子沒有死,現在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打算對他說些什么呢?
[學生發言]
1、90年代的人民也給海子說了一句話:人民文學獎詩歌獎頒給了一個自殺者和一個精神病人,多多少少是人們對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呼喚,是對海子的認可和深切的愐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