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第二輪專題復習 寫作三
要求:選項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得脫離材料和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法國作家加繆在《西西弗斯的神話》中寫到:西西弗斯被罰推大圓石頭上山,推到山上后石頭滾下去,因此西西弗斯又得繼續推石頭上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從而形成了乖謬的悖論。這里放鳥的前提是大肆捕捉鳥,放鳥是讓鳥回歸自然,而放鳥之前的大肆捕捉卻恰恰違背了這一心愿,因此形成又一悖論。題目雖故事簡單,但寓意明顯且深刻,著重考察考生思考其中的悖論,觀察和分析出其中的問題所在--貪心商人借機發財?慈善行為有待改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之處?讓這一黑色幽默式的循環機器停止運轉,更好地讓鳥兒真正回歸自然。同時告訴我們,我們的慈善需要用對地方。
【立意角度】
1.母女的角度:有愛心;愛護動物。
2.放生者角度:被利用的善良;可悲的放生;徒勞的愛;給愛一個真正的出口。
3.花鳥市場老板角度:唯利是圖。
4.社會角度:社會資源的浪費;人們在社會中做的無用功;呼吁社會法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滿分作文】
思維解讀幸福(海南)
生命猶如海洋,生活恰是輕舟,揚起思維的風帆,穿梭于人生的海洋。白帆迎接的是狂風和浪花,而思維碰撞出的是或幸福,或憂傷,或積極,或消沉……
從亞當和夏娃的叛逆開始,上帝就創造了人類,賦予人類的不僅僅是血肉的身軀,更是那思維的方式。思維是最敏感,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東西,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縱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汩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就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鄧小平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決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
快樂幸福就是改變思維的結晶。可憐的葛朗臺,幸福與快樂在他的眼中就是金子,奪走了女兒的梳妝盒,奪走了女兒的幸福,而金子滿足了他的占有欲,而幸福也就離他而去。改變思維吧,幸福就在生活的空氣里,需要用心去感悟,快樂并不是被踩到腳后跟的破口大罵。因為踩你的人是看重了你的腳,腳被看重,那是多么快樂幸福的事。李清照的凄凄慘慘戚戚,讓我們為遠方的親人朋友擔心著急,然而我們為什么就不想想,或許他在遠方生活得很好,快樂著,幸福著,這不是更好嗎?
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并不是意味著用阿q的精神勝利法來占有幸福與快樂。難道你能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潛再去官場上混一混,轉換轉換思維方式同流合污,不,那絕非陶君所愿。思維方式的有的放矢,更是快樂與幸福的主判長。
我們生活,因為我們有思維;我們快樂,更因為我們有思維。正如生活中本沒有快樂與幸福,只不過是思維變換的人多了,也就充滿了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