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程之專題學習12、直面榮辱
【點評】
本文立意深刻,構思設計的層次很有縱深感,各部分獨立成文而又相互照應統一,以劉伶“榮辱不驚”是需要大智慧統領各則材料,揭示“榮”與“辱”的關系,首尾呼應,渾然一體。說理透徹,選材典型豐富,不落窠臼,能一反定論,提出自己的見解,讓人耳目一新。名言典故信手拈來,語言富有文采,可見小作者平時閱讀面之廣,語文功底之深厚。本文卷面整潔,字跡端正,絲毫沒有涂改的痕跡,全文可謂一氣呵成,的確是考場佳作。
【學生佳作之一】
直面榮辱
羅田一中 夏銳 指導教師 何木新
榮辱,是伴隨我們成長的必須面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境遇。因此,擁有正確的榮辱觀,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心存榮辱,心中便有了衡量事物輕重的天平,取舍便朗朗于心。善于掌控這把天平的,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能讓人永感于心;棄這天平不顧的,人們將其唾棄。
也許有人將榮辱等價為“面子”;有面子多風光呀,有人為你鼓掌、送鮮花,這不就是榮耀嗎?丟了面子,就會在人前人后臉面無光,狼狽不堪,這不就是受辱了嗎?
錯!這樣的“榮辱”是別人給的,如過眼云煙,鏡花水月,不足為道。真正的榮辱,是自己內心的抉擇的,影響自我的未來甚至一生。
還記得沈從文在遭受文革打擊時寫給侄子的那封信嗎?他寫道:“這兒的荷花開得真好…..”在這種倍受摧殘的環境中,他無疑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不得享受那艱苦歲月中的清香!正是他面對侮辱時的那份從容談定及和平的心態,才使得他能夠寫出《邊城》中那么純樸、和諧的湘水人情畫面吧!
如沈老一樣,我國歷史上也有這么一位坦然面對“辱”的人。他正是司馬遷。在他因為被迫降敵的李陵辯護而遭受宮刑之辱后,他痛不欲生,但希望寫出“通古今之變”的史書的愿望使他重振旗風,在昏暗的牢獄中,硬是完成了被后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他們沒有向一時的屈辱低頭,而是選擇了直面事實,將屈辱化為前進的動力,為自己鋪就了一條曲折但充滿光明的大道!
所以,正確的榮辱觀至關重要。
在如今的社會,有生產危害許多人健康的三聚氰胺的奸商,有利用權利牟取個人私利的貪官,有棄教師道德不顧的“范跑跑”,他們終為人詬罵;也有面對落水兒童,勇結人梯援救的大學生,有視學生生命甚于已的教師,還有默默向社會捐獻愛心的人士…..他們,永遠為人銘記。這兩類人,一個可惡可恨如惡魔,一個可愛可敬如天使。而造成這一區別,正是由他們內心持有的榮辱觀決定的。
榮辱觀不一定非要在驚天動地的事中才展現,生活中每一涉及道德的事都是演繹榮辱觀的舞臺。在鎂光下閃閃發光者,多是能正確面對榮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