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二教案 文言文閱讀(史傳體)
7“他人之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莊子?秋水》)
——…之謂也,…說的就是…《齊桓晉文之事》〈孟子〉
8 "不亦……乎?"可譯為:"不……嗎?","難道不……嗎?"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雖亡,不亦可乎? 9 以為、以……為……意思是以為、認為、把……當作、用……做…… 例如: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石鐘山記》)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10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
11豈……哉(乎)、獨……哉 意思是難道……嗎例如:
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難道 (《陳涉世家》)
12與其……孰若……、與其……寧……
可譯為與其……不如(寧可)……
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鴻門宴》)
與人刃我,寧自刃。(《魯仲連傳》)
與其……寧…… 相當于“與其……寧可……”
13"如……何"、"奈……何"、"若……何"。這是三個同義的說法。意思是"把……怎么樣"、"對……怎么辦"或"怎么對付(處置、安頓)……"。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如何處理太行、王屋這兩座大山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辦呢?)
詞類活用一 名詞的活用(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愚溪詩說》)吏吳兩載,登虎丘者六。(《虎丘記》)巒壑競秀,最可觴客。(《虎丘記》)副詞常用在動詞之前,所以副詞后面的名詞用作動詞。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種樹郭橐駝傳》)賓語常用在動詞之后,所以名詞用在賓語之前,而別無動詞時,就活用為動詞。范曾數目項王!而欓T宴》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補語常用在動詞之后,所以名詞用在補語之前,而別無動詞時,就活用為動詞。晉軍函陵,秦軍氾南。(《燭之武退秦師》)能愿動詞常用在動詞之前,所以名詞在能愿動詞之后,而又別無動詞時,就活用為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勸學》)連詞“而”后的方位名詞,用作動詞。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英將也,馳而前。(《馮婉貞》)(二)名詞的使動用法;钣脼橛小笆埂瓰椤币馑嫉膭釉~?v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3.名詞的意動用法;钣脼橛小耙浴瓰椤币馑嫉膭釉~。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信陵君竊符救趙》)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師說》)(四)名詞直接作狀語。有多方面的修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