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聯考題匯編文學作品類
帕斯卡爾關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揚的激情,他呼喚“人必須認識自己……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在說出這番話后,他將自己置于蘆葦地的深處,任冬日的晚風吹著。那個夜晚,帕斯卡爾的靈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從此開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窮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幫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穌“我熱愛貧窮是因為他熱愛它……
1662年,他39歲,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上帝卻領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這是他留給這個世界永恒的囑咐。
(選自《福建文學》XX年第五期,有刪節)
14.聯系全文,簡析開頭一段的作用。
答案 領起全文內容,奠定全文感情基調,表達作者對自由的精神家園的強烈追求之情。
15.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為什么說“視野里的蘆葦,雖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曠野的景致都要壯觀”?
答案 (1)面積雖小,但給人馳騁思想的空間很大;(2)面積雖小,但景致意蘊深厚,給人的感悟很多。
16.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什么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來表達在蘆葦地的見聞和感悟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案 (1)作者采用了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表達方式和擬人、對比的修辭手法來表達在蘆葦地的見
聞和感情。
(2)在生活節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們應該從種種虛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脫出來,深入思考生命的意義,智慧地把握著生命的節奏,以此凈化、升華我們的靈魂。
17.你認為在帕斯卡爾的“蘆葦地”里蘊含了他的哪些思想。
答案 (1)人是渺小與偉大、卑微與崇高的統一體;(2)人因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
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認識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實的人。
十六、(山東省濟寧一中XX屆高三第四次反饋練習)閱讀下文,完成第19~22題。
哭泣的昆蟲
徐魯
法國作家法布爾的一生,是為昆蟲的一生。他活著的時候,他嘗了生活的貧困和來自人世間的歧視與偏見的滋味,而唯一能夠給他帶來溫暖與安慰的,是他所鐘情的昆蟲世界。
法布爾出生在法國南部阿韋龍省圣雷翁村的一個農家。貧窮的鄉村生活并沒有給他的幼年送來玫瑰花,可是,慷慨無私的大自然,卻給這個天真的純樸的孩子送來了鳥巢、蘑菇、蟋蟀,以及白鵝、牛犢和綿著等等。他小時候對花草蟲鳥一直有著極大的好奇心。當他一心惦記著一只小鳥的時候,他往往是非要親眼看見鳥巢、鳥蛋和大張著小黃嘴的鳥娃娃不可,說什么也得看。
整個中學階段,小法布爾家因為生計所迫,幾次遷居,飄泊不定。15歲那年,他報考一所師范學校被正式錄取。畢業后,他進入一所中學當上了一名教師。
有一次,他帶學生上戶外幾何課,課間休息時,他在一堆石頭上突然發現了一個壘筑峰的精巧蜂窩。仿佛是電光一閃似的,他自幼年起就十分感興趣的、而且一直保留在心靈中的那個昆蟲生活的一角,一下子被照亮了!
那一瞬間,他覺得,自己的“蟲心”就像一窩正在曬著太陽、睡著午覺的小山鵓,被一位偶爾走過的行人一下子給驚醒了,紛紛張開了晶亮的翅羽。他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為昆蟲書寫傳記和生命史的人。他覺得,他從小時候就開始憧憬的,“可以用尊姓大名,向田野大舞臺上成百上千的演員們,向田邊小道旁或成百上千沖我們張開笑臉的小花們,熱情致意”的時候,已經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