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精選13篇)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1
一、傳統(tǒng)型分析課文的方案
這篇課文結(jié)構(gòu)并不復雜,語言也并不難理解,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可由學生朗讀課文,以提問的方式分析課文的結(jié)構(gòu)。
參考問題:
1.第1、2段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2.戲臺上有哪些道具,寫這些有什么作用?
3.文章是怎樣寫出場的男人的外貌的?
4.這個男人彈了幾個曲子?彈得怎么樣?
5.文章是如何描寫黑妞說書的?
6.黑妞唱得好不好?寫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
7.文章是怎么寫白妞的外貌和神情的?
8.文章是怎么寫白妞的演唱的?
9.白妞說書可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寫的是什么?
10.文中幾次寫觀眾的反應?是怎么寫的?
二、把音樂引入課堂,幫助新課的教學
這篇課文類似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然有人物的描寫,但主要不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也有環(huán)境的描寫,為的是烘托音樂的描寫。而且這篇文章的結(jié)構(gòu)并不復雜,語言也不難理解,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明湖居聽書》上成一堂音樂欣賞課。
例如,可以由音樂導入,讓學生欣賞一首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由此引出課題,通過分析課文歸納出音樂描寫的方法?勺寣W生閉目聆聽音樂,然后談出自己的感受,或?qū)懗晌恼隆_@樣把課文、音樂、寫作等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快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音樂描寫,是《明湖居聽書》這篇課文的精彩之處,把教學重點放在對無形的音樂的描寫上,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分析小說結(jié)構(gòu),欣賞經(jīng)典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三項任務。
把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力求以此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把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對營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會有良好的作用。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4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6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2
一.教學要點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及其作用;
2.學習本文設(shè)喻的運用,領(lǐng)會其作用;
3.學習通感 比喻 夸張等修辭方法。.'
二.教時安排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重點掌握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突出主要人物的演奏藝術(shù)的方法。.
2.安排一教時
三.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
本課選自劉鄂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地十回,是一部反映了晚清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譴責小說,寫的是一個江湖醫(yī)生老殘在各地行醫(yī)時的所聞所見及活動,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特別抨擊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嘴臉,反映黑暗吏治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生活現(xiàn)實。
此部小說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ú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熟悉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小說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什么?
2.根據(jù)分析說說小說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三).重點分析小說中的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本篇課文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shù),作者采用了正面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這些描寫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側(cè)面描寫
課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側(cè)面描寫,怎樣寫的?
討論歸納:
戲園盛況__人們趕往戲園聽戲的盛況;聽戲的有各階層的人;雜亂的場面描寫。
琴師彈奏__先抑后揚,先寫丑陋的外貌(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 再寫彈奏,重點突出其絕妙的輪指:
(抑揚頓挫,入耳動聽, 恍若有十幾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黑妞演唱__先寫外貌,再寫演唱之好:
(字字清脆,聲聲婉轉(zhuǎn), 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或急或緩,忽高忽低;其中轉(zhuǎn)腔轉(zhuǎn)調(diào)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以為觀止/)
觀眾議論:(略)
作者通過這些側(cè)面描寫,目的在于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藝。
2.正面描寫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對白妞進行正面描寫的?
出場__寫外貌 (白凈面皮,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初出場時的簡單動作和產(chǎn)生的效果:
兩片頑鐵,到他手里,就有了五間十二律似的;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 左右一顧一看......滿園子里便邪雀無聲,比......
說書__作者根據(jù)演唱情況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完整表現(xiàn)演唱的全過程,又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比喻和通感把每一階段作了細致的描寫。
聽眾反映__
3.重點研讀白妞的演唱
a.白妞的演唱分為哪五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
初不甚大--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忽又揚起--無限聲音 俱來并發(fā);
人弦俱寂--,
b.作者主要用設(shè)喻的方法對白妞的演唱進行描寫,作具體分析。(討論完成練習二)
注:本文設(shè)喻的角度的多方位的,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有的用視覺,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鐵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驗證以描述的演唱/
(四).作業(yè):三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3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5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本文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二)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辭上的作用。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榱送怀霭祖さ难莩囆g(shù),作者是怎樣側(cè)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jīng)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準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xù)來了,不到十二點鐘,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shù)毓賳T,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話都聽不清楚。
作者通過這一張時間表,一個人物分析,幾筆動態(tài)描寫說明了以下幾點:
。1)說明在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的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個小時趕到戲園,就是那些早已在戲園定了桌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們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也顧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戲園里買燒餅油條充饑。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說書的無窮魅力,為白妞出場渲染出濃烈的氣氛。
。2)說明白妞的演唱藝術(shù)雅俗共賞,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吸引力。從側(cè)面襯托出其藝術(shù)造詣之高。
(3)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一個是“什么都聽不清楚”,一個是“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兩相對照便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再寫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評論。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他“甚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兩個小調(diào);然后就寫他那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引起臺下不絕于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也是從兩方面入手:先描繪她的外貌,再重點寫她的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zhuǎn)”,“轉(zhuǎn)腔換調(diào)”,“百變不窮”。聽了她的演唱,就覺得“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作者這樣描寫黑妞的作用,在于:
①詳寫黑妞的外貌,是為白妞出場時的裝束描寫作伏筆,后面用“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就可以省去不少筆墨。
②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
然后結(jié)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diào)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cè)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二)文中白妞進行了哪些正面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寫從出場、演唱和反映三方面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1)白妞出場:對于白妞的出場,先寫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著重以梨花簡的幾聲丁當,鼓錘子的兩下輕點以及兩眼的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這些簡單的動作所產(chǎn)生的效果。
(2)白妞說書: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本文的精華所在。為了更清晰地表現(xiàn)這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作者首先根據(jù)白妞演唱時聲音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
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于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當然光有這樣段落的劃分,還不能表達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如果在描寫上不比對黑妞演唱的描寫更加具體與美妙,便不會產(chǎn)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效果,觀眾所說的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寫作上,就沒落到實處。為此,作者又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形象,賦形于聲,把每一個階段又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
作者設(shè)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1)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設(shè)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時那種并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作者通過這個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使音樂成為一種不但可以用耳聞聽,而且可以用心來感受,從聲音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與歡暢。
。2)有的是用視覺設(shè)喻。比如描寫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的聲音時,說它“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在描寫那“迥環(huán)轉(zhuǎn)折”,“節(jié)節(jié)高起”的聲音時,又用“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這樣就把轉(zhuǎn)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層層疊疊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一幅由聲音構(gòu)成的立體圖畫。
如果說用層層疊疊的山峰來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讀者面前所出現(xiàn)的,還只是凝固的、靜止的畫面,那么,當作者在描寫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轉(zhuǎn)”的聲音時,就選用了一個活動畫面,用一條“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的飛蛇作比,把白妞那輕快、曲折、甜潤、宛轉(zhuǎn)的歌聲寫活了。
《明湖居聽書》..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作者以視覺設(shè)喻不但善于繪形,而且還點染以色彩。比如描寫“陡然落下”,“忽又揚起”的聲音時,作者就選用了一個“東洋煙火”上天的比喻,使揚起的聲音形、色兼?zhèn)洌w現(xiàn)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塢春曉,百鳥亂鳴”來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以“百鳥”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作者通過這多角度的描寫,精彩的設(shè)喻,便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妙處。通過他的描寫,觀眾對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可以看到參差錯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賞到那委曲宛轉(zhuǎn),盤旋穿插不斷流動的音響,而且可以體會到沁人肺腑,令人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寫中除了運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還反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
從總體上說,作者一共寫了三個人物,但卻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寫琴師是為了襯托白妞,寫黑妞更是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藝。
具體來說作者運用對比,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1)在對同一人的描寫中進行對比。如寫老琴師,初時“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diào),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樣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藝人演奏的成功。寫黑妞的表演,是用“錚錚”,“丁丁當當”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變不窮”嘆為觀止的演唱進行對比,來突出黑妞的動人歌喉。寫白妞則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絕妙進行對比,以增強讀者的美感享受。
。2)通過人物的評論進行對比對黑妞的演唱,人們議論說:“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弊h論的重點不在黑妞而在白妞,處處說白妞的好處;而對白妞的演唱,在觀眾中也有議論,議論的重點仍在白妞,總覺得聽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三日”,改為“三月”才透徹些。通過議論的對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
(3)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映進行對比對琴師的彈奏,臺下是“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對黑妞的演唱,臺下是“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而對白妞的演唱,臺下卻是“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通過觀眾對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藝。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4
。課堂實錄]
一、導入 新課
師: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70年代中期,歐洲某樂團深入中非一部落為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幾乎沒有接觸過現(xiàn)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小夜曲感動得如癡如醉!上世紀末,當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淚縱橫,說自己因此“觸摸到了俄羅期民族的靈魂”。現(xiàn)在,讓我們也來聆聽這首《如歌的行板》吧。
(放錄音。學生很快便沉浸到音樂之中,這正是選擇該樂曲作為導入 音樂的緣由。這段音樂情感極其濃烈,聽者極易受到感動。)
師:此后不久,在中國有一位名叫劉鶚的奇人也被一段音樂陶醉了,請看《明湖居聽書》。(板書課題)
二、把握課文框架
師:請同學們游覽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寫了幾處音樂表演?重點寫誰?
(學生迅速瀏覽,并在書中圈點勾畫。已經(jīng)進行預習,所以很快便有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本文總共描寫了三個人的表演:一位丑陋的琴師的彈琴,一位名為黑妞的姑娘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絕倫的表演。重點是寫白妞。
師:那琴師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么作用?
生:烘托陪襯白姐。
師:請具體解釋一下。
生①:琴師彈奏技巧純熟,“入耳動心”,如此高明的琴師必有高超的歌手才會相稱,他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鋪墊。
生②:(補充)琴師彈琴時,“人也不甚留神去聽”,這節(jié)文字后文王小玉出場時“滿園子里便雅雀無聲”形成強烈的對比。
師:那么寫黑妞的作用呢?
生③:黑妞演唱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令人聽了“以為觀止”,但這樣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遠”,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爐火純青。
師:除了用人來襯托王小玉說書,文中還用了哪些內(nèi)容陪襯?(加重語氣,暗示可從另一角度考慮。學生思考。片刻,有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④:文章開頭寫戲園子擠滿了人,有官員、讀書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點就滿座了,以致于老殘要小小地行個賄(眾笑)才得到一個小凳子,說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來的。所以,這里是用場面描寫來襯托重點內(nèi)容。
師:說得真好!還有嗎?
生⑤:還有最后一段,聽眾引經(jīng)據(jù)典高度評價白妞在襯托中心。
師:(總結(jié))經(jīng)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么她使這么多人如此沉迷?于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后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著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cè)面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于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復調(diào)!
三、品讀重點段落
師:現(xiàn)在,我們進入攻堅階段,讓我們先了解王小玉其人。品一品描寫王小玉的文字,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讀書、動筆勾畫。稍后,有學生舉手。)
生:我喜歡“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
師:為什么?
生:這八個字刻畫了白妞的風度神韻。
師:哦,你用了“神韻”二字,從哪兒學來的?
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看到的。
師:(由衷地)你閱讀面真廣,理解運用得也很不錯。確實,王小玉相貌平平,“不過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卻有一種非凡的神韻氣質(zhì)。請問,她的氣質(zhì)主要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通過眼睛寫她的氣質(zhì)。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
師: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里?
生: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xiàn)她的氣質(zhì)。
師: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 唆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
(學生七嘴八舌,有說“行”也有說“不行”的。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生①:我覺得可以寫簡單些,不是說簡潔是一種境界嗎?“眼如秋水”已經(jīng)寫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后面就不必再重復了。
師:你認為后面幾句是畫蛇添足?(該生點頭。教師又請另一位學生發(fā)言)你的看法呢?
生②:我說不準。不過,既然劉鶚是大文學家,我想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
(學生大笑,該生有些難為情。教師示意學生安靜下來。)
師:你這種猜想有一定道理,文學大師筆下確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猜測是沒有說服力的,我們必須從語句本身去找根據(jù)。剛才有同學說這是一組博喻,請你說說比喻的基本特征。
生: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
師:秋水與眼睛的相似處在哪里?
生:(頓悟)這句話是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凈。
師:(追問)那么,“寒星”有何特征?
生:非常明亮!
師:“寶珠”呢?
生:有美麗的光澤。
師:“白水銀里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呢?
生:黑白分明。
師:僅此而已?
生:(補充)圓潤靈動。
師:分析得多好啊!(面向①)請你把他(指生②)剛才的分析綜合一下好嗎?
生①: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凈,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
師:你還認定后面幾個比喻是蛇足嗎?
生①:(笑)這幾個比喻各自側(cè)重一個方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
師:是呵,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動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風景。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并思考:1.演唱可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2.作者是如何描寫空靈飄忽的音樂的?
(學生認真讀書、思考,偶有小聲討論,教師巡視指點。)
生: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王小玉的演唱可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起初低唱,接著高歌,然后降調(diào)回旋,回旋后越來越低直至聲音休止,短暫的沉寂之后突然爆發(fā),最后人弦俱寂,表演結(jié)束。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音樂發(fā)展示意圖。參見文后板書。)
師:概括得很好,請坐。(另指定一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有哪些?請按文章列舉。
生:我覺得“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一句特別生動。
師:這是從什么角度來寫音樂?
生:(沉思片刻)從聽眾的生理感受角度。
師:不錯,入耳動聽的音樂,常常使人身心俱泰。順便問一句,這句話若能換個標點,層次似乎更清楚,能找出來嗎?
生:(略一思索,隨即搶答)“伏貼”后改分號!
師:為什么?
生:這是一個并列復句。前一分句寫五臟六腑伏貼,后一分句寫全身毛孔暢快。用了分號層次更分明。
師:是呵,讀書作文理應一絲不茍,這種認真也應落實到標點上。(一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形容歌聲越唱越高時,用“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我覺得特別傳神。我好像看到那根細細的鋼絲筆直地竄向天空,覺得那聲音果然高極了。
師:對!你已經(jīng)道出了描寫音樂的一個重要方法,那就是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音樂是無形的是飄忽易逝的,只有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才能使讀者有親臨現(xiàn)場之感并獲得美的享受。文中還有許多類似于此的句子,大家能找出來嗎?(學生紛紛發(fā)言。)
生①:用登泰山一層高過一層來形容歌聲的節(jié)節(jié)高起。
生②: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比喻歌聲回環(huán)往復。
生③:用東洋煙火形容歌聲的紛鬧繁多。
生④:用“百鳥亂鳴”形容歌聲的和諧悅耳、活潑熱鬧。
師:請問,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大多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是呀,比喻是文章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澀心為靈動,化平淡為豐富,F(xiàn)在,同學們從這兩段文字中悟出了幾種描寫音樂的方法?請大家總結(jié)一下。
生①:要寫出音樂的表演過程和基本內(nèi)容。
生②:要寫出聽音樂者的感受。
生③:(補充生②)這些感受可以從生理上寫,也可以從心理上寫。
生④:最好能運用比喻來描寫。
四、聽音樂談感受
師:我們分析了全文結(jié)構(gòu),也欣賞了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現(xiàn)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聽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重播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有學生不時提筆記下瞬間感受。音樂結(jié)束后,教師不急于發(fā)問,有意留下3分鐘空白,讓學生沉浸在對樂曲的回味中,以期營造一種余音繞梁的氛圍。)
師:說說你聽音樂時想到的內(nèi)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羅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發(fā)著枯葉氣息的白樺林,冰雪覆蓋的世界,饑寒交迫貧窮無助的凄苦的農(nóng)人。
生②:我仿佛看見伏爾加河上一艘貨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撐著船,春天料峭的寒風吹在他瘦削的臉上;船尾一個小女孩托著臉望著岸上開得很早的幾點小黃花,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師:除了這些由音樂聯(lián)想起的景象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談?
生:聽了這段音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緊縮,我好像喘不過氣來,鼻子酸酸的,我想放聲大哭!
…………
(鈴聲響起。教師要求學生將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并加上小標題,作為課后作文上交。)
。酆喴f課]
《明湖居聽書》是一篇十分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體系中位置特殊。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兩個單元的小說,了解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基本上熟悉了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則著重學習小說的鑒賞,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第四冊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啟后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便應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本單元中其他三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灌園叟晚逢仙女》均是典型的小說,惟獨此文幾近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有人物描寫,但主要不是為刻畫性格;也有環(huán)境描寫,卻是為寫音樂張本。況且本文結(jié)構(gòu)并不復雜,語言也不艱深,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編排體系,上成一堂趣味盎然的音樂欣賞課。
音樂描寫,這是本文的精彩之筆。本教案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夸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擬用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分析小說結(jié)構(gòu),欣賞一段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以音樂導入 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主體,以欣賞品評音樂結(jié)束本課教學。
本設(shè)計試圖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并力求藉此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藝術(shù)的興趣。因為語文課總是以人類一切文化積累為其背景的,將教學適當?shù)叵蚱渌囆g(shù)類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但無論如何,它首先還應該是語文課。細細品味語言,立足于字、詞、句、段、章,仍是本設(shè)計所始終關(guān)注的。
總之,一切教學設(shè)計都應考慮到如下因素:教材特點、學生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專長。三要素若能和諧統(tǒng)一,教學中使易于發(fā)掘教材魅力、體現(xiàn)教師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力,使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專家評點]
鄧彬老師是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第二屆“語文報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執(zhí)教十余年來,他業(yè)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課教學實際便充分體現(xiàn)他的教學特色。綜述起來,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不拘一格
“教無定法”雖系一句耳熟能詳?shù)奶自挘诮虒W實際中卻不容易做到。只有建立在對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對教學規(guī)律深刻體會的基礎(chǔ)上的教學,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別出心裁,這樣的教學才會蘊涵著鮮活靈動的生命力。本課教學緊扣音樂,由音樂起至音樂終,結(jié)構(gòu)嚴謹自不必說,最令人稱絕的是教師巧妙地借助音樂完成語文教學,兩大藝術(shù)門類在這堂課上結(jié)合密切,和諧有機,毫無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設(shè)計常令執(zhí)教者為之著迷,最終卻忘了設(shè)計的本意。我在欣賞本設(shè)計精巧的構(gòu)想之余,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師在導入 課文之后即空出一段時間供學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點段落處又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其余各處常?梢娊處煹摹傲舭住。無字句處有華章。沒有空白時段供學生思想自由翻飛,一切精彩的師生交談便失去了依據(jù);而若無教師精到的引導設(shè)問評述,這些“空白”就會變得單薄蒼白。請讀者留意這些“空白”。
3.注重歸納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結(jié)論而更應是過程;人類的認識主要是歸納而不是演繹。要求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既可以先示以規(guī)律再引例佐證,也可以通過側(cè)重的是后者。他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最后由學生總結(jié)出操作規(guī)則,他實際上將整個思維過程演示訓練了一遍,其中合乎認知規(guī)律之處自不必多言。
如果說本課還有什么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話,我認為還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再集中些。既然主體是音樂描寫,則干脆將“把握框架”一環(huán)處理為讓學生課外把握,集中力量聽音樂、評音樂,將課后練習——“寫音樂”一環(huán)置于課內(nèi)。如此,課堂主體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語段便可以讓學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課的語文味道也許會更濃更醇。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5
清朝人劉鄂一生建樹頗多:修水利,搞收藏,作醫(yī)生,辦企業(yè)等等,而其為后人所了解,則是憑一部為解朋友之困而創(chuàng)作的《老殘游記》,將此書稿贈與朋友,不想?yún)s因此名傳后世。劉鄂的絕妙之筆從節(jié)選的《絕唱》一書中即可窺見一斑。
本節(jié)選段的中心是描述說書藝人白妞精湛絕倫的說書技藝。劉鄂以其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實的鋪墊,把一個民間說書藝人烘托成藝苑的一朵奇葩。
在白妞出場之前,作者為其造足了聲勢。首先作者介紹說書場之大:有幾百張桌子,卻是座無虛席。再說聽書人之多,來晚的人從袖子里送看座的幾十錢“得一條凳在人縫里”坐下,再晚者只好從“夾縫”里坐下:可見其擁擠之狀,凸現(xiàn)了白妞說書藝術(shù)對聽眾的吸引。再看作者對聽書人到場時間的描述,以老殘看來,十二點的書,九點吃飯,十點到書場已是很早,卻只見書場已人滿為患;十點半連“撫院”等官員也已到了,十一點正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搬張短凳,在夾縫安插”一語就體現(xiàn)了這種擁擠,《明湖居聽書》的用筆還是很簡省的,卻不厭其煩的寫了關(guān)于時間的問題。九點,十點,十一點,這幾筆已把聽書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再者聽書人的身份,作者特意指出,聽書的有官員、生意人、讀書人和普通市民。這一筆看似無奇,細細品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白妞的說書吸引了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前來聽書,足見其說書藝術(shù)的無比魅力,也可見白妞的說書雅俗共賞: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陽春白雪。
讀完此處環(huán)境的精心設(shè)置,讀者和聽眾一樣已迫不及待的等待白妞的出場了。但作者還不肯讓心愛的藝術(shù)家過早露面。
出場的是一個卑陋的琴師,聽眾的失望從鬧哄之中可見一斑。而琴師的幾聲調(diào)弦卻也引來了幾多掌聲 ——琴師技藝非同一般。而琴師只是一個配角啊!真正的說書人——黑妞出場了,但作者從老殘的角度看并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聽樂聲如新鶯出谷,如乳燕歸巢,“覺一切聲音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從老殘來看,等待了兩個多小時聽如此如仙樂一般的說書已是不虛此行。哪知那并非白妞,“黑妞的好處人說的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此一番話讓老殘啞然,“以為觀止”的音樂竟不是極品,那么白妞竟如何呢?
作者已是用盡心智贊白妞說書,又如何寫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讓老殘心癢難耐了,也讓讀者亟盼白妞出場的同時不得不拜服于劉鄂的此一番絕好的鋪墊,先以說書場之大,聽書人之多之雜,聽書人到場之早,為白妞出場蓄足了勢,又以黑妞高超的說書技藝烘托。直到此時,略帶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為快一聽為樂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場了。
作者并沒有賦予白妞出眾的容貌和華麗的裝束,而是讓她一身素衣與黑妞一般無二的登場了。這時的老殘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兩塊頑鐵一響,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發(fā)聲,已是先聲奪情,而那雙“白水銀里裝著兩丸黑水銀”的燦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掃,便已造成“以為白妞看見了我”之效果——白妞見“我”,“我”之榮幸。 岸f雀無聲”之場景,則已表現(xiàn)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
作者對黑妞說書已是用盡了溢美之詞,那么又如何來描寫白妞的說書呢?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劉鄂以一業(yè)余作家之筆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作者寫白妞的唱用“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寫其聲之悠遠,用“傲來峰、扇子崖、南天門”寫其高腔之無窮,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盤旋穿插”寫其音調(diào)之婉轉(zhuǎn),用“彈子上天”寫其音色之燦爛,用“花塢春曉”寫其聲音之嫵媚。更兼作者調(diào)動通感手法,以“聽者如吃了人參果,三十六萬個毛孔,無一處不舒暢”寫白妞說書的妙處。怎見得王小玉高于黑妞之處呢?聽書人的一句評論道出了其高妙之處:用“三日繞梁”形容尤覺不足,用“三月”方能曲盡白妞說書之魅力無窮!
此一節(jié)書,作者調(diào)動語言的手段駕輕就熟,信筆寫拉,其鋪墊之勢,設(shè)懸之招,讓讀者心神隨之而動,其對音樂的描寫也是蕩氣回腸,不絕如縷。
本課原選入高中教材,題目為《明湖居聽書》據(jù)本章內(nèi)容而定;教材改版后,選入初中教材,更名為《絕唱》此題目較原題不僅簡練,而且也極佳的贊嘆白妞的說書藝人。但《絕唱》刪掉了“到了十一點鐘……所以說的什么話都聽不清,也不去管他”一節(jié),使原本濃墨重彩的鋪墊變得單薄,原本作者鋪就的烘云托月之之勢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說課稿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課堂實錄及評說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6
一.教學要點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及其作用;
2.學習本文設(shè)喻的運用,領(lǐng)會其作用;
3.學習通感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
二.教時安排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重點掌握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突出主要人物的演奏藝術(shù)的方法。.
2.安排一教時
三.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
本課選自劉鄂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地十回,是一部反映了晚清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譴責小說,寫的是一個江湖醫(yī)生老殘在各地行醫(yī)時的所聞所見及活動,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特別抨擊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嘴臉,反映黑暗吏治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生活現(xiàn)實。
此部小說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ú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熟悉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小說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什么?
2.根據(jù)分析說說小說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三).重點分析小說中的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
本篇課文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shù),作者采用了正面和側(cè)面描寫的方法,這些描寫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側(cè)面描寫
課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側(cè)面描寫,怎樣寫的?
討論歸納:
戲園盛況__人們趕往戲園聽戲的盛況;聽戲的有各階層的人;雜亂的場面描寫。
琴師彈奏__先抑后揚,先寫丑陋的外貌(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再寫彈奏,重點突出其絕妙的輪指:
(抑揚頓挫,入耳動聽,恍若有十幾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黑妞演唱__先寫外貌,再寫演唱之好:
(字字清脆,聲聲婉轉(zhuǎn),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或急或緩,忽高忽低;其中轉(zhuǎn)腔轉(zhuǎn)調(diào)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以為觀止/)
觀眾議論:(略)
作者通過這些側(cè)面描寫,目的在于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藝。
2.正面描寫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對白妞進行正面描寫的?
出場__寫外貌(白凈面皮,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初出場時的簡單動作和產(chǎn)生的效果:
兩片頑鐵,到他手里,就有了五間十二律似的;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左右一顧一看......滿園子里便邪雀無聲,比......
說書__作者根據(jù)演唱情況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完整表現(xiàn)演唱的全過程,又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比喻和通感把每一階段作了細致的描寫。
聽眾反映__
3.重點研讀白妞的演唱
a.白妞的演唱分為哪五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
初不甚大--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忽又揚起--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
人弦俱寂--,
b.作者主要用設(shè)喻的方法對白妞的演唱進行描寫,作具體分析。(討論完成練習二)
注:本文設(shè)喻的角度的多方位的,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有的用視覺,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鐵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驗證以描述的演唱/
(四).作業(yè):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7
教學目標:
了解通感的大致含義,能夠運用通感的修辭方法描寫聽覺感受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側(cè)面烘托的作用
教學難點:
了解通感的大致含義,能夠運用通感的修辭方法描寫聽覺感受
教學流程:
一、 導入與整體感知
1、播放音樂《卡農(nóng)》,思考如何將音樂的變化和妙處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2、閱讀課文,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誰?描寫其他人物的作用是什么?
二、 以通感的修辭描寫音樂
1、仔細閱讀課文第五小節(jié),嘗試用折線圖表示白妞說書過程中聲音的變化過程。
2、在描寫聲音變化的各個階段時,作者使用了哪些的描寫語言?在折線圖上作出簡要的批注
3、在表現(xiàn)白妞說書聲音動人時,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妙處?
4、逐句分析通感的使用
通感——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zhuǎn)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lián)想引起感覺轉(zhuǎn)移,“以感覺寫感覺”。文學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鑒賞中各種感覺器官間的互相溝通。指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等各種官能可以溝通,不分界限,它系人們共有的一種生理、心理現(xiàn)象,與人的社會實踐的培養(yǎng)也分不開。在通感中,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如說“光亮”,也說“響亮”,仿佛視覺和聽覺相通,如“熱鬧”和“冷靜”,感覺和聽覺相通。用現(xiàn)代心理學或語言學的術(shù)語來說,這些都是“通感”。
5、通感的例子——你笑得很甜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三、 實踐與總結(jié)
1、播放導入時的樂曲,請同學們嘗試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這段音樂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
2、小組點評與課堂總結(jié)
四、 補充拓展《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被魯迅先生評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國內(nèi)外影響巨大,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學名著。小說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于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8
【學習目標】
1、領(lǐng)會課文運用聯(lián)想、比喻描寫音樂形象的寫法,提高欣賞曲藝藝術(shù)的情趣。 2、學習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寫法!菊n時安排】2課時
【課前預習】
學生查字典、看注釋,掃除文字障礙,熟讀課文。查找作者資料,了解寫作背景,增加知識積累。
語 音 字 形
詞 義
字 詞
積 累
劉鶚簡介
閱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一、 導入新課
聽《秋日私語》序曲中的主旋律,聽完后思考并回答在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感覺怎樣?
二、材料交流
作家、作品簡介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題目是編者加的,略有刪節(jié)。作者劉鶚(1857 —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人!独蠚堄斡洝泛汀豆賵霈F(xiàn)形記》(李寶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趼人)、《孽;ā罚ㄔ鴺悖┎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三、檢測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鶚( ) 偌( ) 錚縱( ) 羯( ) 囀( ) 塢( ) 看坐( )
2.解釋下列詞語
遽 觀止: 伏貼: 千仞:
周匝:
四、整體感知
(1)《明湖居聽書》主要是聽誰說書?
。2)課文哪幾段介紹了王小玉說書情況?
五、重點段研討
1、作者寫白妞的演唱極有層次,請在文中找出關(guān)鍵詞語:
演唱的開始——
演唱的發(fā)展——旋律的跌宕——
演唱的高潮——演唱的結(jié)束——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幾個階段的演唱的?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例如:“初不甚大”——“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ㄍǜ 用感覺設(shè)喻,表現(xiàn)聲音的甜潤,使人舒暢)了解通感的知識
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zhuǎn)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zhuǎn)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如: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3、比較閱讀: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此段文字和《明湖居聽書》一文在描寫聲音的方法上有何異同?
六、閱讀探究
。1)明湖居聽書主要是聽白妞說書,但在白妞說書之前,又寫了誰的演唱?其演唱技藝如何,從何得知?若和白妞相比,其技藝如何?
。2)好的歌手還應有好的樂手來伴奏,那給白妞、黑妞伴奏的是誰?其彈奏技藝如何?(3)作者為何要寫黑妞的演唱、琴師的彈奏?(4)黑妞出色的演唱、琴師不俗的演奏,特別是白妞超群絕倫的演唱,這樣的演出陣容肯定是頗具吸引力,頗具轟動效應,文中有無相應的文字能印證這一點?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5)面對如此精彩的演出,觀眾的反映是怎樣的?六、鞏固練習
1.《明湖居聽書》選自《 》,作者 。和該書并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及作者分別是《 》、《 》、《 》。
2.給加線字注音:
抓髻( ) 羯鼓( ) 偌大( ) 恍若( ) 皓齒( )
3.指出下列句子所運用的描寫方法。
、偶s有十六七歲,長長鴨蛋臉兒,梳了一個抓髻,戴了一幅銀耳環(huán),穿了一件藍布外褂兒,一條藍布褲子,都是黑布鑲滾的。
⑵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shù)那茫c那弦子聲音相應。
4.閱讀下面兩小段文字,答題;
“這姑娘便立起身來,左手取了梨花簡,夾在指頭縫里,便丁丁當當?shù)那茫c那弦子聲音相應;左手挎了鼓捶子,凝神聽那弦子的節(jié)奏!
“……半低著頭出來,立在半桌后面,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又將鼓捶子輕輕地點了兩下,方抬起頭來,向臺
階下一盼。”
(1)指出兩段文字描寫的分別是誰
第一段文字描寫的是 第二段文學描寫的是
(2)“煞是奇怪:只是兩片頑鐵,到他手里,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贝司溆胈____的修辭手法。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9
一、學習目標:
1、領(lǐng)會課文運用聯(lián)想、比喻描寫音樂形象的寫法,提高欣賞曲藝藝術(shù)的情趣。
2、學習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寫法。
二、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賞析王小玉演唱一節(jié),領(lǐng)會語言文字表現(xiàn)音樂形象的妙處,提高學生的審美感悟能力。
難點:
1、學習通感的運用和作用。
2、學習本文鋪墊襯托的寫法。
三、課型: 講讀課
四、授課形式:點撥法、比較法
五、教學用具: 幻燈機、錄音機
六、教學過程:
1、播放音樂,設(shè)置情境,淺談感受
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心聆聽這樣一段音樂--《梁!沸蚯械闹餍,聽完后思考并回答在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感覺怎樣?
2、教者小結(jié),引出本課學習內(nèi)容
剛才同學們籠統(tǒng)地談了自己欣賞音樂后的感受,卻未能真正的把其中的好處描述出來讓別人知道,更別說讓別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原因在于聲音這東西無形無色無味,比較抽象。想要把它描述出來,沒有點技巧還真不行。但是清末的劉鶚卻有這樣的技巧、本領(lǐng)。那現(xiàn)在我們就隨劉鶚一起到明湖居去聽書,看看他是怎樣用語言文字把自己聽書的感受、體會表達出來的。
3、作家、作品簡介(幻燈顯示)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題目是編者加的,略有刪節(jié)。作者劉鶚(1857 -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人!独蠚堄斡洝泛汀豆賵霈F(xiàn)形記》(李寶嘉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吳趼人著)、《孽;ā(曾樸著)并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4、明確本課學習目標(幻燈顯示)
學習《明湖居聽書》一文,我們需完成以下兩個學習目標:
(1)領(lǐng)會課文運用聯(lián)想、比喻描寫音樂形象的寫法,提高欣賞曲藝藝術(shù)的情趣。
(2)學習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來突出主要人物的寫法。
5、賞析王小玉說書一節(jié)
(1)《明湖居聽書》主要是聽誰說書?(白妞--王小玉)
(2)課文哪幾段介紹了王小玉說書情況?(第7、8兩段)
(3)請同學看課文,聽朗讀,思考:
作者寫白妞的演唱極有層次,請在文中找出關(guān)鍵詞語并分析其演唱可分為幾個階段?
討論明確:
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演唱的開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
(4)作者是怎樣描寫這幾個階段的演唱的?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討論明確:
“初不甚大”--“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通感 用感覺設(shè)喻,表現(xiàn)聲音的甜潤,使人舒暢)
聯(lián)系舊知:“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越唱越高”--“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又如登山“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通感 用視覺設(shè)喻,表現(xiàn)聲音的尖細、高亢)
“陡然一落”--“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通感 用視覺設(shè)喻,表現(xiàn)聲音的回環(huán)轉(zhuǎn)折、婉轉(zhuǎn)悠揚)
“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通感 用視覺設(shè)喻,表現(xiàn)聲音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5)小結(jié):
聲音是一發(fā)即逝的,它無形無色無味,難于捕捉。作者為了把白妞演唱的絕妙之處鮮明、突出地表現(xiàn)出來巧妙地采用了通感手法,用人們看得見的景象、經(jīng)歷的事情、體驗過的感覺、想象得出的形象作喻體,使人們通過形象的聯(lián)想,具體地感受到了聲音的美?芍^是賦聲以形、賦聲以色,把難以言傳的聽覺描繪得酣暢淋漓,把白妞精湛演唱技藝表現(xiàn)到了極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6)集體朗讀第7、8兩段
6、比較閱讀
和此處聲音的描寫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這樣一段文字:(幻燈顯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1)此段文字的出處是 ,作者 。
(2)此處琵琶聲的描寫亦是富于變化的,可否根據(jù)文中相關(guān)語句的提示說出其變化過程?
討論明確: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
粗重舒長--細促悲切--清脆流利--冷澀不暢--低沉暫歇--突然爆發(fā)--樂曲結(jié)束
(3)作者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來描寫琵琶聲的?這樣描寫有什么好處?
討論明確:
比喻。如用“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現(xiàn)了聲音的粗重舒長,用“小弦切切如私語”表現(xiàn)了聲音的輕細悲切,用“大珠小珠落玉盤”表現(xiàn)了聲音的清脆圓潤,用“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表現(xiàn)了聲音的宛轉(zhuǎn)流利等。
(4)此段文字和《明湖居聽書》一文在描寫聲音的方法上有何異同?
討論明確:
同:都運用聯(lián)想、借助比喻,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來描摹難以捕捉的聲音,充分調(diào)動人們的感覺器官來感受體驗聲音的美。
異:《琵琶行》側(cè)重于調(diào)動人們的聽覺,用人們熟悉的雨聲、鳥聲、人們的切切私語聲等來描摹琵琶聲。
《明湖居聽書》主要運用通感,把聽覺感受轉(zhuǎn)化為視覺、心理感覺來體會,賦聲以形、賦聲以色。
小結(jié):由此可見,對于聲音的描寫,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我們的聯(lián)想、充分調(diào)動我們的各種感覺器官,運用比喻手法,讓稍縱即逝、難以捕捉的聲音化作具體可感的形象,變抽象為具體、化陌生為熟悉,達到認識體會事物特點的目的。
7、分析側(cè)面描寫
(1)明湖居聽書主要是聽白妞說書,但在白妞說書之前,又寫了誰的演唱?其演唱技藝如何,從何得知?若和白妞相比,其技藝如何?
討論明確:
黑妞。其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zhuǎn),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其中轉(zhuǎn)腔換調(diào)之處,白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但和白妞相比“還不曉得差多遠呢”。
(2)好的歌手還應有好的樂手來伴奏,那給白妞、黑妞伴奏的是誰?其彈奏技藝如何?
討論明確:
給白妞、黑妞伴奏的是“穿一件藍布長衫,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 ,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甚為丑陋的”男人。起初他“彈了一兩個小調(diào)”,“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到后來他用絕妙的輪指,引起臺下叫好之聲不絕。
(3)作者為何要寫黑妞的演唱、琴師的彈奏?
討論明確:
描寫次要人物,襯托主要人物說書技藝的出類拔萃、精美絕倫。
(4)黑妞出色的演唱、琴師不俗的演奏,特別是白妞超群絕倫的演唱,這樣的演出陣容肯定是頗具吸引力,頗具轟動效應,文中有無相應的文字能印證這一點?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討論明確:
第1、2、6、8自然段中有關(guān)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描寫。“十點鐘,……圓子里面已經(jīng)坐的滿滿的了”“到了十一點鐘,……不斷還有人來”,聽眾中有官員、“做生意的人”“讀書人”,這都有力的表現(xiàn)了白妞說書具有極強的吸引力。白妞未出場,卻已先聲奪人。黑妞說書后“滿園子里的'人,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說明黑妞說唱雖然不差,但聽眾仍未滿足,期待著白妞出場。白妞出場了“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寫出在人聲嘈雜的情況下,白妞一出場就一下子“抓”住了聽眾,可見其魅力之大。白妞說唱時“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說唱完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表現(xiàn)了白妞說書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聽眾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聽過后充滿快感,得到滿足。
渲染環(huán)境氣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
(5)面對如此精彩的演出,觀眾的反映是怎樣的?
討論明確:
黑妞的演唱已使觀眾“嘆為觀止”,而觀眾卻評論道“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更有一少年把“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中的“三日”改為“三月”來評價白妞的演唱,令人有無窮的回味。通過觀眾的評價,從側(cè)面渲染了白妞的技藝達到了無人可比的地步。
8、小結(jié)
縱觀全文,作者運用了側(cè)面描寫、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手法,通過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次要人物的襯托、觀眾的議論評價及人物聲音、肖像、動作的正面描繪,突出表現(xiàn)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此文的學習為我們今后的寫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9、布置作業(yè)
(1)學習課文中描寫聲音的方法,把你對某一段音樂的感受寫出來。
(2)背誦課文第7、8兩段。
板書設(shè)計:
明湖居聽書
劉鶚
正面描寫:賦聲以形、賦聲以色 通感
側(cè)面描寫:次要人物的陪襯 黑妞 琴師
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
聽眾的客觀評價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10
課 題明 湖 居 聽 書總課時 3第 1 課時 教學目的1、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2、 體會正面鋪陳和側(cè)面烘托的表達效果。教學重、難點教學目的2教 具粉筆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 作者簡介:2、 請學生朗讀閱讀提示,找出要點。(1) 作者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調(diào)動各種表現(xiàn)手法,或正面鋪陳,或側(cè)面烘托,或比喻、或排比,或?qū)ε、夸張;或賦聲以形,或賦聲以色,把難以言傳的聽覺描繪得酣暢淋漓,把白妞精湛的演唱技藝表演到了極致,給讀者以美的享受;(2) 品味本文華麗絢爛的語言。一、 默讀全文:1、給生字注音: 揖 嘁 喳 橘 抑 挫 髻 褂 錚 羯 遽 調(diào)門 耍 媚 煞 皓 協(xié)調(diào) 熨 囀 仞 騁 匝 塢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重點是什么? (一)(1~2)戲園子的盛況 戲園里人擠 戲園里嘈雜的場面 戲臺的簡陋 (二)(3)琴師的彈奏(先抑后揚) (三)(4)黑妞的演唱(水漲船高) 重點寫妝束 (四)(5)觀眾的議論 (五)(6)白妞的出場(重點寫眼睛) (六)(7、8)白妞的演唱(重點)(正面描寫) (七)(9)夢湘先生的評論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三月不知肉味 總結(jié):本文中,白妞的演唱藝術(shù)是描寫的重點,除了從正面細致地描寫她的聲音外,還以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作業(yè)布置 課后體會 授課日期 2005 年 9月 7 日 星期 三 課 題明 湖 居 聽 書總課時 3第 2 課時 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運用聯(lián)想、比喻描寫音樂形象的寫法;2、體會文章華麗絢爛的語言特點。教學重、難點教學目的1教 具粉筆教學過程:一、細讀七、八兩段,重點賞析課文描寫王小玉演唱的 文字,通過文字來感受音樂,并品味語言。 (一)“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服帖”,“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二)“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又如登山“愈翻愈險,愈險愈奇”。(三)“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四)“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像放那東洋煙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五)“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叫好之聲,轟然雷動”,“三月不知肉味”。 總結(jié):閱讀時,可要求學生找出有關(guān)的比喻句,通過文字具體感受演唱的美妙。二、課文采用通感的寫法,從多種角度設(shè)喻,選用具體的形象、可體驗的感覺做喻體,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多方位調(diào)動讀者的感覺器官來感受音樂的美妙。1、 從感覺的角度賦聲以形;王小玉初唱時的歌聲,人們聽來“只覺。。。。。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保ㄗ髡邔⒏杪暤拿罹侈D(zhuǎn)換成一種視覺);2、 從視覺的角度繪聲以形;王小玉“越唱。。。。。。拋入天際”,作者把王小玉的歌聲轉(zhuǎn)換成一種視覺;
3、 從視覺的角度點染以色,“像放那東洋煙火。。。。。使揚起的演唱聲形色兼?zhèn),十分動人?課 題明 湖 居 聽 書總課時 3第 3 課時 教學目的1、 講解思考練習及同步練習;2、 通過練習鞏固課文內(nèi)容。教學重、難點教學目的1教 具粉筆教學過程:一、重在訓練學生品味語言的能力: 1、“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十分形象地寫出了眼睛的形態(tài)特征,畫龍點睛地勾勒出白妞眼睛的動人之處,表現(xiàn)出一種靈動的美; 2、“屏氣凝神”寫出了觀眾神情的專注!吧佟蓖ā吧浴,是“稍微”、“略微”的意思。用在這里十分具體地形容出觀眾“屏氣凝神”的神態(tài),從側(cè)面表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3、“新鶯”指幼小的黃鶯,“乳燕”指幼小的飛燕,當它們“出谷”、“歸巢”時,會發(fā)出動聽的鳴叫。這里借以形容歌聲清脆悅耳,嬌嫩婉轉(zhuǎn)。 4、“花塢”指長滿了花的山坳,“春曉”指春天的早晨。這里形容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百鳥亂鳴”則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1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3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1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lǐng)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zhèn)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y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yī)于上海,后又棄醫(yī)經(jīng)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guān)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独蠚堄斡洝方枥蠚堅谟螝v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zhì),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zhì)缺乏認識,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diào),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guān)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独蠚堄斡洝方枰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y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tài)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xiàn)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jié)。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聽得鋪子里柜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币宦沸衼恚终勏镒h,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diào)種種腔調(diào),運用到大鼓書的調(diào)兒里,經(jīng)過二三年的工夫,創(chuàng)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diào),“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可以說,在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四、本文結(jié)構(gòu)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唱書)
┌臺上:空洞無人,設(shè)備簡陋
┌十點鐘┤
聽書前 ┤ └臺下:擁擠熱鬧
(側(cè)寫烘托│ ┌臺上: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十一點鐘┤
│ └臺下:更擁擠熱鬧
│
│ ┌臺上:男人(丑陋、彈曲、動心)
│ ┌十二點半鐘┤
│ │ └臺下:叫好不絕
│ │ ┌臺上:黑妞姑娘(十六七歲)—清脆婉轉(zhuǎn),百變不窮
聽書時 ┤彈罷數(shù)分鐘┤
(側(cè)寫正寫│ └臺下:老殘感覺:以為觀止。兩人對話: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白妞姑娘(十八九歲)—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臺下: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后: 鬧聲稍定 臺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shù)。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分別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聽書人多: 當官的“撫院”“學院”;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一張半桌,兩張椅子,三樣樂器”
熱鬧“高談闊論”“嘁嘁喳喳”
側(cè)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寫琴師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zhuǎn)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diào)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fā)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
人能學一兩句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白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
4、白妞說書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考慮:(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可分組找,看哪個組找的準,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討論后總結(jié):
好的句子有:
“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zhuǎn)回旋
“如一條飛蛇……”——婉轉(zhuǎn)悠揚、急促多變
“像放那東洋煙火……”——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zhuǎn)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生共同回憶通感修辭的運用,并舉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光與影有著 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山色也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設(shè)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覺,或用視覺,或用聽覺,而同是視覺,有的繪其形,有的點其色,形色兼?zhèn)洌w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變化主要有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jié)束
師總結(jié):描寫虛幻的音樂時,可以寫出音樂變化的幾個階段,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聽覺與其他感覺打通,寫出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聽音樂的感受。
5、“通感”修辭手段的運用。
結(jié)合學生討論內(nèi)容,小結(jié)如下:課文在描寫白妞說書聲腔的變化上頗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聽覺獲得的聲音,轉(zhuǎn)換為用其它感覺器官可感知的具體形象,這樣使讀者能夠利用“通感”功能再將由其它感覺器官獲得的具體形象轉(zhuǎn)換成用聽覺感知的聲音,從而欣賞到白妞那美妙絕倫的演唱。例如:“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表現(xiàn)聲腔尖細高亢、剛勁有力;“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表現(xiàn)聲腔回環(huán)宛轉(zhuǎn),急促甜潤;“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表現(xiàn)聲腔紛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文字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實屬不易,而作者卻使我們得到滿足。
6、總結(jié)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音樂時,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直接描寫音樂變化的階段、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描寫其他東西從側(cè)面來襯托。
7、作業(yè)
比較鑒賞《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寫法。
(二)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辭上的作用。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榱送怀霭祖さ难莩囆g(shù),作者是怎樣側(cè)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jīng)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準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xù)來了,不到十二點鐘,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shù)毓賳T,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話都聽不清楚。
作者通過這一張時間表,一個人物分析,幾筆動態(tài)描寫說明了以下幾點:
。1)說明在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的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個小時趕到戲園,就是那些早已在戲園定了桌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們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也顧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戲園里買燒餅油條充饑。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說書的無窮魅力,為白妞出場渲染出濃烈的氣氛。
(2)說明白妞的演唱藝術(shù)雅俗共賞,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吸引力。從側(cè)面襯托出其藝術(shù)造詣之高。
(3)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一個是“什么都聽不清楚”,一個是“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兩相對照便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再寫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評論。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他“甚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兩個小調(diào);然后就寫他那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引起臺下不絕于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也是從兩方面入手:先描繪她的外貌,再重點寫她的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zhuǎn)”,“轉(zhuǎn)腔換調(diào)”,“百變不窮”。聽了她的演唱,就覺得“一切歌曲腔調(diào)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作者這樣描寫黑妞的作用,在于:①詳寫黑妞的外貌,是為白妞出場時的裝束描寫作伏筆,后面用“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就可以省去不少筆墨。②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結(jié)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diào)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cè)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二)文中白妞進行了哪些正面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寫從出場、演唱和反映三方面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1)白妞出場:對于白妞的出場,先寫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著重以梨花簡的幾聲丁當,鼓錘子的兩下輕點以及兩眼的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這些簡單的動作所產(chǎn)生的效果。
。2)白妞說書: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本文的精華所在。為了更清晰地表現(xiàn)這轉(zhuǎn)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作者首先根據(jù)白妞演唱時聲音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jié)束
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于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當然光有這樣段落的劃分,還不能表達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如果在描寫上不比對黑妞演唱的描寫更加具體與美妙,便不會產(chǎn)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效果,觀眾所說的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寫作上,就沒落到實處。為此,作者又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形象,賦形于聲,把每一個階段又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
作者設(shè)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儆械挠萌藗兊母杏X(感受)設(shè)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時那種并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作者通過這個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使音樂成為一種不但可以用耳聞聽,而且可以用心來感受,從聲音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與歡暢。
。2)有的是用視覺設(shè)喻。比如描寫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的聲音時,說它“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在描寫那“迥環(huán)轉(zhuǎn)折”,“節(jié)節(jié)高起”的聲音時,又用“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這樣就把轉(zhuǎn)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層層疊疊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一幅由聲音構(gòu)成的立體圖畫。
如果說用層層疊疊的山峰來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讀者面前所出現(xiàn)的,還只是凝固的、靜止的畫面,那么,當作者在描寫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轉(zhuǎn)”的聲音時,就選用了一個活動畫面,用一條“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的飛蛇作比,把白妞那輕快、曲折、甜潤、宛轉(zhuǎn)的歌聲寫活了。
作者以視覺設(shè)喻不但善于繪形,而且還點染以色彩。比如描寫“陡然落下”,“忽又揚起”的聲音時,作者就選用了一個“東洋煙火”上天的比喻,使揚起的聲音形、色兼?zhèn),更體現(xiàn)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塢春曉,百鳥亂鳴”來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以“百鳥”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作者通過這多角度的描寫,精彩的設(shè)喻,便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妙處。通過他的描寫,觀眾對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可以看到參差錯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賞到那委曲宛轉(zhuǎn),盤旋穿插不斷流動的音響,而且可以體會到沁人肺腑,令人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寫中除了運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還反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
從總體上說,作者一共寫了三個人物,但卻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寫琴師是為了襯托白妞,寫黑妞更是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藝。
具體來說作者運用對比,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1)在對同一人的描寫中進行對比。如寫老琴師,初時“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diào),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樣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藝人演奏的成功。寫黑妞的表演,是用“錚錚 ”,“丁丁當當”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變不窮”嘆為觀止的演唱進行對比,來突出黑妞的動人歌喉。寫白妞則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絕妙進行對比,以增強讀者的美感享受。(2)通過人物的評論進行對比對黑妞的演唱,人們議論說:“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弊h論的重點不在黑妞而在白妞,處處說白妞的好處;而對白妞的演唱,在觀眾中也有議論,議論的重點仍在白妞,總覺得聽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三日”,改為“三月”才透徹些。通過議論的對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3)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映進行對比對琴師的彈奏,臺下是“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對黑妞的演唱,臺下是“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而對白妞的演唱,臺下卻是“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通過觀眾對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藝。
[1] [2] [3] [4] 下一頁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 篇13
【教學目標】:1、了解正面描寫和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寫法。
2、賞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3、學會用文學的語言鑒賞和描摹音樂。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描摹音樂的能力
【教具準備】:錄音機播放樂曲《傾訴》、《我心永恒》、《二泉映月》、幻燈處理板書,一組與音樂意境吻合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凸現(xiàn)目標(4’)
錄音機播放薩克斯管《傾訴》(約2分鐘)
“音樂的含義不在音符之中,而在音符之外”,這一段醉人的音樂給了你什么感受呢?)(請幾位同學回答)
師示范:(充滿感情地)薩克風的聲音晃晃悠悠,懶懶散散,實在像風。有春風之柔軟,又有秋風之強韌。黃昏陽臺,一曲《shadow of your smile》似一種按摩,一直作用到我心底,于是我的心從容地跳,我的肌肉松懈了下來,我的思緒蝴蝶般飛翔,我已是一位微醉的流浪漢。身心在薩克風中休息,智慧卻漸漸輕逸地閃動,自由正將我慢慢淹沒。
小結(jié):相對而言,同學們的感受顯得貧乏單薄,能意會卻不能言傳。很遺憾,那是文學的缺憾,語言的缺憾。今天我們要寫的《明湖居聽書》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它將告訴我們?nèi)绾斡梦膶W的語言去描摹無形的音樂。
二、賞析唱腔,體味精妙(7’)
《明湖居聽書》聽誰說書?具體的語段是哪兩節(jié)?齊讀(7、8)節(jié)。后出示幻燈片,請同學說出相關(guān)比喻并賞析比喻的效果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huán)、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zhèn)洌嘧硕嗖?
小結(jié):說唱的音樂轉(zhuǎn)瞬即逝,作者卻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fā)展、跌宕、高潮、結(jié)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讓人贊嘆其技藝的精湛。
如果把白妞的說唱比作一朵紅花(幻燈出示)那么,課文還巧妙地用了一些綠葉作了陪襯,(再出示幻燈)能找出是哪四枚綠葉嗎?
三、簡析“綠葉”,把握全篇。(5’)
學生較容易地找到了如下鋪墊:戲園盛況、琴師彈琴、黑妞說書、聽眾評議。問黑妞說書時用了哪個成語?“以為觀止”。真的到極點了嗎?和白妞相比如何?
小結(jié):“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cè)面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再出示完整的鮮花圖)。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xiàn)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寫和側(cè)面的鋪墊,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四、再賞“紅花”,歸納角度(8’)
明確:相對而言,本文更讓人稱道的還是作者描摹音樂的手段,如何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呢?課文用了精妙的比喻,而且設(shè)喻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板書)
以視覺作比:鋼絲、飛蛇、煙火
以感覺設(shè)喻:人參果、熨斗熨
以聽覺作比:山塢春曉,百鳥亂鳴
以味覺設(shè)喻:水蜜桃、茶
特殊的比喻——通感
逐一講解并舉例:(放音樂)
視覺:①音樂《天使的沉默》傳來,一股歲月的塵土夾雜著沉悶而又酸澀的氣流迎面撲來;透過音樂,我的眼前呈現(xiàn)一片廢墟:倒塌的房屋,饑餓的人群,茫然的目光,連夜晚投在墻上的身影也像一個“虛弱的鬼影,擺動著搖晃的雙臂”。②馬勒的管弦樂極端華麗,像個天生的大美人而又擅長作態(tài),顧盼生姿,無不迷人。
感覺:接下來是一個抒情的舞曲,聽不到兩分鐘,我感到河水如在我心中跳躍,充滿了歡樂;到了中段的緩板,我又覺得水波在我生命的陽光中閃爍。
聽覺:引子一過,隨著曲調(diào)的跌宕舒收,忽覺衣角被人猛地一拽,心也不自禁地一沉,回頭看時,分明是一位形容枯搞,神色悲涼的老人,不等我發(fā)問,他便在一旁自顧自地傾訴起來,可這數(shù)十年的滄桑從何說起,他的聲音低沉而舒緩,他在訴說他的坎坷與不幸,抗爭與控訴……動情之處竟至哽咽無聲。
味覺:①《秋的喁語》旋律憂傷而又甘美,就象個最好的水蜜桃入口即化。
、谀菚r候我已愛上了喝茶,《二泉映月》就給了我與喝茶相同的心境,品味那醇厚的苦澀,略溫的蒼涼。
小結(jié):運用通感,可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五官感受,可以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體驗形象地描摹出來,可脫俗去熟,產(chǎn)生新奇清新之美。
五、當堂示范,討論寫法(5’)
播放《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依舊》的前一段(三分鐘)
例:那音樂開始時平緩而沉靜,婉如一熟睡的嬰兒的臉。在人沉醉其中時,那音調(diào)卻漸起,如一口咬下一鮮果,咬破果皮后鮮汁四溢,沁人心脾;甜味愈來愈濃,由口入心,其暢無比。待那聲調(diào)陡然一轉(zhuǎn)升高數(shù)丈,又如坐翻滾的過山車,漸上漸高,待到極高時,陡然一個回旋,急轉(zhuǎn)直下,其驚其險令人隨之起伏。(視覺、味覺、視覺)
又例:豎笛響起,一種安寧、平靜的感覺頓時出現(xiàn),猶如置身在夜空籠罩下的海面,一種無比巨大的神秘的力量給你足夠的安全感。隨著豎笛的結(jié)束,音樂進入正題:回憶—— 一種奇特的力量把你帶入深深的回憶之中,許多的往事歷歷在目,悲泣、痛苦一時間全都涌了出來,把你的心攪得亂成一團。(重在感覺)
六、學以致用,遷移訓練(10’)
播放名曲《二泉映月》兩遍,進行描摹訓練,要求①模仿課文寫法(用通感)②注意意境③邊聽邊寫。
七、品評欣賞,檢測效果(5’)
附:教師的下水片斷:
飄來的是一曲如泣如訴的《二泉映月》,像夏夜里拂過一絲清涼的風,又像山澗里淌過一泓美麗的溪。
就是那簡單的兩根弦,浸透了人生的凄楚和苦澀,將悲演繹得很美。
它靜靜的流過來,像灘涂上的風搖曳著的葦子。鈍鈍的一個高音,又像封凍大河上突然出現(xiàn)的冰裂。悠遠而深沉的旋律,感覺正踩著漸漸涼去的月色,慢慢向前,走到?jīng)]有荷花的池塘邊,走進沒有顏色的夕陽里。
不是平平仄仄的錯落,只是感情的悠然傾訴,把我的耳朵叫醒,卻讓我的心沉沉睡去。
八、布置作業(yè),鞏固練習
課后:欣賞并描寫課上未能全部聽完的《我心依舊》(注意不要局限在影片的畫面上)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學設(shè)計5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