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通用15篇)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要點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及其作用;
2.學習本文設喻的運用,領會其作用;
3.學習通感 比喻 夸張等修辭方法。.'
二.教時安排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點掌握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突出主要人物的演奏藝術的方法。.
2.安排一教時
三.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
本課選自劉鄂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地十回,是一部反映了晚清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譴責小說,寫的是一個江湖醫(yī)生老殘在各地行醫(yī)時的所聞所見及活動,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特別抨擊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嘴臉,反映黑暗吏治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生活現(xiàn)實。
此部小說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ú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熟悉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小說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什么?
2.根據(jù)分析說說小說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三).重點分析小說中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本篇課文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采用了正面和側面描寫的方法,這些描寫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側面描寫
課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側面描寫,怎樣寫的?
討論歸納:
戲園盛況__人們趕往戲園聽戲的盛況;聽戲的有各階層的人;雜亂的場面描寫。
琴師彈奏__先抑后揚,先寫丑陋的外貌(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 再寫彈奏,重點突出其絕妙的輪指:
(抑揚頓挫,入耳動聽, 恍若有十幾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黑妞演唱__先寫外貌,再寫演唱之好:
(字字清脆,聲聲婉轉, 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或急或緩,忽高忽低;其中轉腔轉調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
觀眾議論:(略)
作者通過這些側面描寫,目的在于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藝。
2.正面描寫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對白妞進行正面描寫的?
出場__寫外貌 (白凈面皮,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初出場時的簡單動作和產(chǎn)生的效果:
兩片頑鐵,到他手里,就有了五間十二律似的;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 左右一顧一看......滿園子里便邪雀無聲,比......
說書__作者根據(jù)演唱情況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完整表現(xiàn)演唱的全過程,又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比喻和通感把每一階段作了細致的描寫。
聽眾反映__
3.重點研讀白妞的演唱
a.白妞的演唱分為哪五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
初不甚大--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忽又揚起--無限聲音 俱來并發(fā);
人弦俱寂--,
b.作者主要用設喻的方法對白妞的演唱進行描寫,作具體分析。(討論完成練習二)
注:本文設喻的角度的多方位的,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有的用視覺,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鐵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驗證以描述的演唱/
(四).作業(yè):三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3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5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2
一、傳統(tǒng)型分析課文的方案
這篇課文結構并不復雜,語言也并不難理解,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此可由學生朗讀課文,以提問的方式分析課文的結構。
參考問題:
1.第1、2段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2.戲臺上有哪些道具,寫這些有什么作用?
3.文章是怎樣寫出場的男人的外貌的?
4.這個男人彈了幾個曲子?彈得怎么樣?
5.文章是如何描寫黑妞說書的?
6.黑妞唱得好不好?寫黑妞的演唱有什么作用?
7.文章是怎么寫白妞的外貌和神情的?
8.文章是怎么寫白妞的演唱的?
9.白妞說書可分為幾個部分?每部分寫的是什么?
10.文中幾次寫觀眾的反應?是怎么寫的?
二、把音樂引入課堂,幫助新課的教學
這篇課文類似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然有人物的描寫,但主要不是為了刻畫人物性格;也有環(huán)境的描寫,為的是烘托音樂的描寫。而且這篇文章的結構并不復雜,語言也不難理解,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把《明湖居聽書》上成一堂音樂欣賞課。
例如,可以由音樂導入,讓學生欣賞一首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由此引出課題,通過分析課文歸納出音樂描寫的方法。可讓學生閉目聆聽音樂,然后談出自己的感受,或寫成文章。這樣把課文、音樂、寫作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快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音樂描寫,是《明湖居聽書》這篇課文的精彩之處,把教學重點放在對無形的音樂的描寫上,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分析小說結構,欣賞經(jīng)典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三項任務。
把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力求以此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把音樂引入語文課堂,對營造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興趣,加深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拓展學生的思維會有良好的作用。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4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6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
2.通感
3.中華藝人的精湛技藝和文學家的創(chuàng)造性
二.教學重點: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通感
三.課時:
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明確學習目的
創(chuàng)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小說,是極具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藝術。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是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文學杰作。從學習該文中,我們不僅可以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成功方法,提高 抓住關鍵詞句概括文意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
(二)學習《自讀提示》,明確學習重點。
1、請同學們讀兩分鐘。
2、同學們自學關于作者劉鶚和《老殘游記》的知識,完成一篇短文,簡介劉鶚和《老殘游記》,400字,獨立完成。
3、學習第二段
、僬堃晃粚W生讀 ②請一位學生概括文段的兩個要點:
《明》一文的藝術特色和學習重點
包括: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通感,都是為了表現(xiàn)白妞的精湛技藝。
。ㄈ┱n文研討:
一、正面描寫:
1、根據(jù)提示,找出6-9自然段。
2、聽錄音,或請學生朗讀。
3、分層次。兩層: 白妞出場——白妞說書
4、研討“白妞出場”:
著重寫了什么?外貌、動作、眼神——魅力動人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可見她豐富的的內(nèi)心世界和生動的表現(xiàn)力
5、研討:“白妞說書”:
過程分成五步,以聲音為線索,找出關鍵詞語,劃分層次
顯得抑揚頓挫,跌宕起伏
二、通感:(成功的奧秘)
1、學習其定義 (見自讀提示)
作用:賦無形于有形,生動可感 激發(fā)想像
2、補充錢鐘書《談藝錄》中論述:
在日常經(jīng)驗中,視覺、聽覺、嗅覺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譬如我們說“光亮”,
也說“響亮”,把形容光輝的“亮”轉移到聲響上面,就仿佛視覺和聽覺在這一點上 無
分彼此。在視覺里仿佛有聽覺的感受,在聽覺里仿佛有嗅覺的感受,這就是通感。
味
嗅
觸
通感
視
聽
4、補充例子:
目光銳利 (視——觸) 耳朵太長 (聽——視)
笑聲很甜 (聽——味) 聲音響亮 (聽——視)
味道很濃 (味——視)
聯(lián)系《荷塘月色》: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5、品味課文例:
l 那抑揚頓挫,入耳動聽,恍若有幾十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
l 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
三、側面描寫:
1、學生快速閱讀后,歸納層次大意。
、賾驁@盛況 ②琴師演奏 ③黑妞演唱 ④群眾反響
2、討論側面描寫的作用,聯(lián)系《林黛玉進賈府》對賈寶玉的側面描寫。
——烘托與鋪墊
3、集體品讀第七、八自然段。
四、總結:
《明湖居聽書》是描寫說書藝人精湛技藝的成功片段。就其描摹音響效果這一點來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可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媲美。作者成功地運用了正面描寫、側面描寫、通感的寫作手法,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美聲世界,這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我們還要向作者劉鶚先生和白妞式的中國藝人表示敬意。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為中華民族文庫增添了瑰寶。
五、作業(yè):
1、給白妞演出設計一幅廣告,可文可畫。
2、課外閱讀《老殘游記》,寫一篇讀書筆記。
六、板書:
。ㄖ聘唿c)
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鄤狱c)
正面描寫
鋪墊 賦聲
側面描寫
通感
烘托 以形
1、戲院盛況 1、白妞出場:外貌、動作、 (語言訓練)
2、琴師演奏 眼神(學生搜尋、分析) 1、定義
3、黑妞演唱 2、白妞說書 2、舉例
4、觀眾反響 ① 開端:初不甚大 3、課文具體表現(xiàn)
(學生自讀 ②發(fā)展:越唱越高 4、學生自己舉例(遷移)
逐點歸納) ③跌宕:陡然一落
、芨叱保汉鲇謸P起
⑤結束:人弦俱寂
。◣熒首x、研討、分析)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7
下一篇:《文學的趣味》《明湖居聽書》同步練習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zhèn)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y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yī)于上海,后又棄醫(yī)經(jīng)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独蠚堄斡洝方枥蠚堅谟螝v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缺乏認識,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老殘游記》借一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y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tài)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xiàn)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jié)。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聽得鋪子里柜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币宦沸衼,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jīng)過二三年的工夫,創(chuàng)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梢哉f,在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四、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唱書)
┌臺上: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鐘┤
聽書前 ┤ └臺下:擁擠熱鬧
(側寫烘托│ ┌臺上: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十一點鐘┤
│ └臺下:更擁擠熱鬧
│
│ ┌臺上:男人(丑陋、彈曲、動心)
│ ┌十二點半鐘┤
│ │ └臺下:叫好不絕
│ │ ┌臺上:黑妞姑娘(十六七歲)—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聽書時 ┤彈罷數(shù)分鐘┤
(側寫正寫│ └臺下:老殘感覺:以為觀止。兩人對話: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白妞姑娘(十八九歲)—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臺下: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后: 鬧聲稍定 臺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分別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聽書人多: 當官的“撫院”“學院”;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一張半桌,兩張椅子,三樣樂器”
熱鬧“高談闊論”“嘁嘁喳喳”
側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寫琴師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fā)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
人能學一兩句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白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
4、白妞說書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考慮:(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可分組找,看哪個組找的準,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討論后總結:
好的句子有:
“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回旋
“如一條飛蛇……”——婉轉悠揚、急促多變
“像放那東洋煙火……”——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生共同回憶通感修辭的運用,并舉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光與影有著 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山色也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覺,或用視覺,或用聽覺,而同是視覺,有的繪其形,有的點其色,形色兼?zhèn),體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變化主要有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束
師總結:描寫虛幻的音樂時,可以寫出音樂變化的幾個階段,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聽覺與其他感覺打通,寫出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聽音樂的感受。
5、“通感”修辭手段的運用。
結合學生討論內(nèi)容,小結如下:課文在描寫白妞說書聲腔的變化上頗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聽覺獲得的聲音,轉換為用其它感覺器官可感知的具體形象,這樣使讀者能夠利用“通感”功能再將由其它感覺器官獲得的具體形象轉換成用聽覺感知的聲音,從而欣賞到白妞那美妙絕倫的演唱。例如:“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表現(xiàn)聲腔尖細高亢、剛勁有力;“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表現(xiàn)聲腔回環(huán)宛轉,急促甜潤;“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表現(xiàn)聲腔紛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文字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實屬不易,而作者卻使我們得到滿足。
6、總結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音樂時,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直接描寫音樂變化的階段、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描寫其他東西從側面來襯托。
7、作業(yè)
比較鑒賞《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ㄒ唬⿲W習本文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ǘw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辭上的作用。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榱送怀霭祖さ难莩囆g,作者是怎樣側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jīng)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準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xù)來了,不到十二點鐘,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shù)毓賳T,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話都聽不清楚。
作者通過這一張時間表,一個人物分析,幾筆動態(tài)描寫說明了以下幾點:
(1)說明在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的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個小時趕到戲園,就是那些早已在戲園定了桌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們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也顧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戲園里買燒餅油條充饑。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說書的無窮魅力,為白妞出場渲染出濃烈的氣氛。
。2)說明白妞的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吸引力。從側面襯托出其藝術造詣之高。
。3)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一個是“什么都聽不清楚”,一個是“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兩相對照便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再寫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評論。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他“甚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兩個小調;然后就寫他那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引起臺下不絕于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也是從兩方面入手:先描繪她的外貌,再重點寫她的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轉腔換調”,“百變不窮”。聽了她的演唱,就覺得“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作者這樣描寫黑妞的作用,在于:①詳寫黑妞的外貌,是為白妞出場時的裝束描寫作伏筆,后面用“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就可以省去不少筆墨。②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結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二)文中白妞進行了哪些正面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寫從出場、演唱和反映三方面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1)白妞出場:對于白妞的出場,先寫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著重以梨花簡的幾聲丁當,鼓錘子的兩下輕點以及兩眼的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這些簡單的動作所產(chǎn)生的效果。
。2)白妞說書: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本文的精華所在。為了更清晰地表現(xiàn)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作者首先根據(jù)白妞演唱時聲音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于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當然光有這樣段落的劃分,還不能表達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如果在描寫上不比對黑妞演唱的描寫更加具體與美妙,便不會產(chǎn)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效果,觀眾所說的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寫作上,就沒落到實處。為此,作者又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形象,賦形于聲,把每一個階段又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
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儆械挠萌藗兊母杏X(感受)設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時那種并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作者通過這個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使音樂成為一種不但可以用耳聞聽,而且可以用心來感受,從聲音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與歡暢。
。2)有的是用視覺設喻。比如描寫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的聲音時,說它“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在描寫那“迥環(huán)轉折”,“節(jié)節(jié)高起”的聲音時,又用“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這樣就把轉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層層疊疊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一幅由聲音構成的立體圖畫。
如果說用層層疊疊的山峰來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讀者面前所出現(xiàn)的,還只是凝固的、靜止的畫面,那么,當作者在描寫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轉”的聲音時,就選用了一個活動畫面,用一條“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的飛蛇作比,把白妞那輕快、曲折、甜潤、宛轉的歌聲寫活了。
作者以視覺設喻不但善于繪形,而且還點染以色彩。比如描寫“陡然落下”,“忽又揚起”的聲音時,作者就選用了一個“東洋煙火”上天的比喻,使揚起的聲音形、色兼?zhèn)洌w現(xiàn)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塢春曉,百鳥亂鳴”來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以“百鳥”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作者通過這多角度的描寫,精彩的設喻,便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妙處。通過他的描寫,觀眾對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可以看到參差錯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賞到那委曲宛轉,盤旋穿插不斷流動的音響,而且可以體會到沁人肺腑,令人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寫中除了運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還反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
從總體上說,作者一共寫了三個人物,但卻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寫琴師是為了襯托白妞,寫黑妞更是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藝。
具體來說作者運用對比,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1)在對同一人的描寫中進行對比。如寫老琴師,初時“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樣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藝人演奏的成功。寫黑妞的表演,是用“錚錚 ”,“丁丁當當”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變不窮”嘆為觀止的演唱進行對比,來突出黑妞的動人歌喉。寫白妞則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絕妙進行對比,以增強讀者的美感享受。(2)通過人物的評論進行對比對黑妞的演唱,人們議論說:“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弊h論的重點不在黑妞而在白妞,處處說白妞的好處;而對白妞的演唱,在觀眾中也有議論,議論的重點仍在白妞,總覺得聽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三日”,改為“三月”才透徹些。通過議論的對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3)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映進行對比對琴師的彈奏,臺下是“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對黑妞的演唱,臺下是“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而對白妞的演唱,臺下卻是“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通過觀眾對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藝。
[1] [2] [3] [4] 下一頁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具體生動的感受和用形象來比喻無形事物,從而使讀者能真切地領略無形事物的美的手法;
2、學習用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場面烘托和人物映襯
教學難點
用感受和形象來比喻無形的聲音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簡介
劉鶚(1857─1909),字鐵云,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江蘇鎮(zhèn)江)人。他出身于一個封建官僚的家庭,懂得算學、醫(yī)藥、治河等實際學問,無意于以科舉博取功名。他行醫(yī)于上海,后又棄醫(yī)經(jīng)商,直到資本喪盡才止。1888年黃河決口,他因治河有功,官至候補知府。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他曾從俄軍處用低價購買太倉糧,賑濟居民,后清廷以私售倉粟罪逮捕他,流放新疆,次年病死于迪化(烏魯木齊)。
二、關于《老殘游記》
《老殘游記》是劉鶚晚年寫的一部小說,是晚清中譴責小說有影響的作品之一!独蠚堄斡洝方枥蠚堅谟螝v中所見所聞,對當時吏治的黑暗痛加抨擊,揭露了所謂“不要錢”的“清官”,其實是一些不惜殺民邀功,“急于做大官”的劊子手,在客觀上有助于人們認識整個封建官僚集團的階級本質,有其進步的一面。但是,作者的基本立場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動的。他維護封建統(tǒng)治,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缺乏認識,反對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和義和團的反侵略斗爭,在書中明顯的表現(xiàn),由此可見,《老殘游記》是一部瑕瑜互見的書。
《老殘游記》語言清新簡練,對一些人物及自然景物的描寫比較生動、形象,沒有一般的陳詞濫調,跟晚清的同類小說比較,藝術上的成就是比較卓越的,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稱贊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
三、關于本文
《明湖居聽書》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第二回:“歷山山下古帝遺蹤,明湖湖邊美人絕唱”。作者清末劉鶚,筆名洪都百煉生!独蠚堄斡洝方枰粋不愿做官,奔走江湖行醫(yī)的名士老殘,在游歷途中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的官吏昏庸殘暴的行徑,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也表現(xiàn)了作者反對革命運動,主張維新圖強、科學救國的政治態(tài)度。這部小說刻畫人物、描寫自然景物比較生動形象,在語言運用和再現(xiàn)手法上頗具特色。重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評論這部作品:“敘景狀物,時有可觀”《明湖居聽書》便是“可觀”的一節(jié)。
“明湖居聽書”故事是這樣的:老殘來到濟南府,在高升店住下。第二天上街游玩,見那墻上貼了一張黃紙,居中寫“說鼓書”三個大字,旁邊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不知是什么事情。路上聽得兩個挑擔子的說道:“明日白妞說書,我們可以不必做生意,來聽書罷。”又聽得鋪子里柜臺上有人說道:“前次白妞說書是你告假的,明兒的書,應該我告假了!币宦沸衼恚终勏镒h,大半都是這話,心中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又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回到店里向茶房打的此事,茶房介紹劉:這說鼓書,用一面鼓,兩片梨花簡,名叫“梨花大鼓”,演說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沒什么稀奇,自從王家出了個白妞、黑妞兩姐妹就不同了。這白妞名叫王小玉,是天生的的出奇人物,十二三歲就學會了說書的本事。他有一副好嗓子,又吸收京劇、昆腔、小調種種腔調,運用到大鼓書的調兒里,經(jīng)過二三年的工夫,創(chuàng)造出梨花大鼓的新調,“竟至無論南北高下的人,聽了她唱書,無不神魂顛倒”。明兒下午一點鐘開唱,若上午十點鐘去,便沒了座位,要聽還是早去。老殘聽了茶房的話,也不甚相信,次日九點多鐘便便去明湖居聽書?梢哉f,在節(jié)選的這部分文字之前,作者已在為白妞說書作了鋪墊,那屬“耳聞”;進入課文之后,則屬“目睹”了。
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主要寫白妞高超的歌唱藝術。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在寫演出之前,先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先寫琴師和黑妞,先寫場中的議論,這些都是為突出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作烘托和鋪墊的。然后,作者集中筆力,正面寫白妞說書的高超技藝,最后,寫聽眾的反應,高度評價白妞說書的效果。分別分析如下:
1、明湖居是一個戲園子。
聽書人多: 當官的“撫院”“學院”;做生意的;讀書人。
下午一點鐘才開始,可十點鐘園子已坐滿。
臺上、臺下對比: 空洞無人“一張半桌,兩張椅子,三樣樂器”
熱鬧“高談闊論”“嘁嘁喳喳”
側寫場內(nèi)熱鬧場面,有力烘托白妞說書的魅力,渲染了氣氛,與白妞出場寂然無聲形成鮮明對照。
2、寫琴師
和黑妞,也是為白妞說書作烘托和鋪墊。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貌甚丑陋,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高超技藝,為后文替白妞出色地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容貌、服裝,細致說明她樸實、純潔,為后文白妞的容貌、服裝描寫節(jié)省筆墨,以便集中筆力寫演唱,然后突出吐字清晰,行腔婉轉的特點,“百變不窮”“以為觀止”。但她的技藝遠不如白妞,因她的調門兒都是白妞教的。就這樣層層鋪墊,烘云托月,很好發(fā)揮琴師、黑妞的陪襯作用。
3、借觀眾之口議論,將黑妞白妞說書互相比較。
黑妞: 好! 是白妞教的,別人可說得出,別┐
人能學一兩句 ├對比、烘托、先聲奪人
白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法學到手 ┘
4、白妞說書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考慮:(1)哪些句子寫的特別好??(可分組找,看哪個組找的準,找的多。)它抓住白妞說書的什么特點?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白妞在說書過程中聲音有哪些變化?
討論后總結:
好的句子有:
“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帖,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出聽小玉初唱時感受到的妙境,處處伏帖,處處暢快
“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
“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婉轉回旋
“如一條飛蛇……”——婉轉悠揚、急促多變
“像放那東洋煙火……”——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如花塢春曉,百鳥亂鳴”——婉轉清脆、多姿多彩
采用了通感(比喻)的修辭方法。(師生共同回憶通感修辭的運用,并舉例。如“紅杏枝頭春意鬧”、“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光與影有著 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山色也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觸摸到凝脂似的感覺”、“嗓音油膩得像奶油蛋糕”等。)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或用感覺,或用視覺,或用聽覺,而同是視覺,有的繪其形,有的點其色,形色兼?zhèn),體現(xiàn)白妞演唱的美妙。
變化主要有五個階段:
初不甚大——起始
越唱越高——發(fā)展
陡然一落——跌宕
忽又揚起——高潮
人弦俱寂——結束
師總結:描寫虛幻的音樂時,可以寫出音樂變化的幾個階段,并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把聽覺與其他感覺打通,寫出音樂所描繪的意境,聽音樂的感受。
5、“通感”修辭手段的運用。
結合學生討論內(nèi)容,小結如下:課文在描寫白妞說書聲腔的變化上頗具特色,突出的是利用“通感”把由聽覺獲得的聲音,轉換為用其它感覺器官可感知的具體形象,這樣使讀者能夠利用“通感”功能再將由其它感覺器官獲得的具體形象轉換成用聽覺感知的聲音,從而欣賞到白妞那美妙絕倫的演唱。例如:“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表現(xiàn)聲腔尖細高亢、剛勁有力;“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shù)遍”,表現(xiàn)聲腔回環(huán)宛轉,急促甜潤;“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表現(xiàn)聲腔紛繁奇妙、多彩多姿。要把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用語言文字準確地傳達給讀者,實屬不易,而作者卻使我們得到滿足。
6、總結
從本文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描寫音樂時,可以借助修辭手法直接描寫音樂變化的階段、聽音樂的感受,也可以通過描寫其他東西
從側面來襯托。
7、作業(yè)
比較鑒賞《明湖居聽書》與《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7
。課堂實錄]
一、導入 新課
師:音樂,是人類心靈的詩章。真正的音樂能打動所有真誠而豐富的心靈。70年代中期,歐洲某樂團深入中非一部落為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奏舒伯特小夜曲。令人驚奇的是,這些幾乎沒有接觸過現(xiàn)代文明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居然被小夜曲感動得如癡如醉!上世紀末,當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禁不住老淚縱橫,說自己因此“觸摸到了俄羅期民族的靈魂”。現(xiàn)在,讓我們也來聆聽這首《如歌的行板》吧。
(放錄音。學生很快便沉浸到音樂之中,這正是選擇該樂曲作為導入 音樂的緣由。這段音樂情感極其濃烈,聽者極易受到感動。)
師:此后不久,在中國有一位名叫劉鶚的奇人也被一段音樂陶醉了,請看《明湖居聽書》。(板書課題)
二、把握課文框架
師:請同學們游覽全文,思考一下:本文寫了幾處音樂表演?重點寫誰?
(學生迅速瀏覽,并在書中圈點勾畫。已經(jīng)進行預習,所以很快便有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本文總共描寫了三個人的表演:一位丑陋的琴師的彈琴,一位名為黑妞的姑娘的演唱和白妞的精妙絕倫的表演。重點是寫白妞。
師:那琴師和黑妞在文中能起什么作用?
生:烘托陪襯白姐。
師:請具體解釋一下。
生①:琴師彈奏技巧純熟,“入耳動心”,如此高明的琴師必有高超的歌手才會相稱,他為白妞的演唱做好了鋪墊。
生②:(補充)琴師彈琴時,“人也不甚留神去聽”,這節(jié)文字后文王小玉出場時“滿園子里便雅雀無聲”形成強烈的對比。
師:那么寫黑妞的作用呢?
生③:黑妞演唱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令人聽了“以為觀止”,但這樣精彩的表演仍然“比白妞差多遠”,可以想像白妞的演技定然是爐火純青。
師:除了用人來襯托王小玉說書,文中還用了哪些內(nèi)容陪襯?(加重語氣,暗示可從另一角度考慮。學生思考。片刻,有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④:文章開頭寫戲園子擠滿了人,有官員、讀書人、市民、生意人,下午才演出,不到十點就滿座了,以致于老殘要小小地行個賄(眾笑)才得到一個小凳子,說明大家都是慕王小玉之名而來的。所以,這里是用場面描寫來襯托重點內(nèi)容。
師:說得真好!還有嗎?
生⑤:還有最后一段,聽眾引經(jīng)據(jù)典高度評價白妞在襯托中心。
師:(總結)經(jīng)過層層鋪墊,便給讀者造成了一個極大的懸念,人們不禁想探究:這尚未出場的白妞究竟是何等高人?為什么她使這么多人如此沉迷?于是,當她正式演出時,作者便集中筆墨寫盡了她的風采。最后的觀眾評論,要言不煩而又十分中肯地再次渲染了本文中心。整篇文章就如一曲音樂,圍繞著主旋律,音樂家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通過各種方式去渲染烘托它,于是使主題成為立體豐滿的復調!
三、品讀重點段落
師:現(xiàn)在,我們進入攻堅階段,讓我們先了解王小玉其人。品一品描寫王小玉的文字,畫出其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學生讀書、動筆勾畫。稍后,有學生舉手。)
生:我喜歡“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八個字。
師:為什么?
生:這八個字刻畫了白妞的風度神韻。
師:哦,你用了“神韻”二字,從哪兒學來的?
生:在《中國文學史》上看到的。
師:(由衷地)你閱讀面真廣,理解運用得也很不錯。確實,王小玉相貌平平,“不過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卻有一種非凡的神韻氣質。請問,她的氣質主要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生:通過眼睛寫她的氣質。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句:“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
師:你覺得這句話好在哪里?
生:用博喻描繪王小玉眼睛之美,體現(xiàn)她的氣質。
師:不過,用這一連串的比喻是不是嫌 唆了些?寫一句“眼如秋水”不行嗎?
(學生七嘴八舌,有說“行”也有說“不行”的。教師指定—學生回答。)
生①:我覺得可以寫簡單些,不是說簡潔是一種境界嗎?“眼如秋水”已經(jīng)寫出了王小玉眼睛的美,后面就不必再重復了。
師:你認為后面幾句是畫蛇添足?(該生點頭。教師又請另一位學生發(fā)言)你的看法呢?
生②:我說不準。不過,既然劉鶚是大文學家,我想他的文章一定不會有問題吧?
(學生大笑,該生有些難為情。教師示意學生安靜下來。)
師:你這種猜想有一定道理,文學大師筆下確實不會有太多問題。但猜測是沒有說服力的,我們必須從語句本身去找根據(jù)。剛才有同學說這是一組博喻,請你說說比喻的基本特征。
生:本體和喻體之間有相似點。
師:秋水與眼睛的相似處在哪里?
生:(頓悟)這句話是用秋水比喻眼睛的清澈純凈。
師:(追問)那么,“寒星”有何特征?
生:非常明亮!
師:“寶珠”呢?
生:有美麗的光澤。
師:“白水銀里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呢?
生:黑白分明。
師:僅此而已?
生:(補充)圓潤靈動。
師:分析得多好啊!(面向①)請你把他(指生②)剛才的分析綜合一下好嗎?
生①:這雙眼睛,像秋水一般清澈純凈,像天宇中的寒星一樣晶瑩明亮,像寶石一樣閃爍著美麗動人的光澤,它黑白分明、像白水銀中的黑水銀一樣圓潤靈動。
師:你還認定后面幾個比喻是蛇足嗎?
生①:(笑)這幾個比喻各自側重一個方面,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描寫的,不能算蛇足。
師:是呵,作者用一組比喻把一雙眼睛描寫得如此動人!扒尚毁,美目盼兮”,動人的眼晴是最美的風景。但是,本文中最美的還得算那動人的演唱。劉鶚用了兩大段來描寫這精妙絕倫的表演,請大家細讀這兩段文字并思考:1.演唱可分為幾個環(huán)節(jié)?2.作者是如何描寫空靈飄忽的音樂的?
(學生認真讀書、思考,偶有小聲討論,教師巡視指點。)
生:我回答第一個問題。王小玉的演唱可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起初低唱,接著高歌,然后降調回旋,回旋后越來越低直至聲音休止,短暫的沉寂之后突然爆發(fā),最后人弦俱寂,表演結束。
(教師根據(jù)學生敘述板書音樂發(fā)展示意圖。參見文后板書。)
師:概括得很好,請坐。(另指定一學生。)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你最喜歡的句子有哪些?請按文章列舉。
生:我覺得“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一句特別生動。
師:這是從什么角度來寫音樂?
生:(沉思片刻)從聽眾的生理感受角度。
師:不錯,入耳動聽的音樂,常常使人身心俱泰。順便問一句,這句話若能換個標點,層次似乎更清楚,能找出來嗎?
生:(略一思索,隨即搶答)“伏貼”后改分號!
師:為什么?
生:這是一個并列復句。前一分句寫五臟六腑伏貼,后一分句寫全身毛孔暢快。用了分號層次更分明。
師:是呵,讀書作文理應一絲不茍,這種認真也應落實到標點上。(一學生舉手發(fā)言)
生:第二環(huán)節(jié)中,形容歌聲越唱越高時,用“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比喻,我覺得特別傳神。我好像看到那根細細的鋼絲筆直地竄向天空,覺得那聲音果然高極了。
師:對!你已經(jīng)道出了描寫音樂的一個重要方法,那就是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音樂是無形的是飄忽易逝的,只有通過形象化的語言才能使讀者有親臨現(xiàn)場之感并獲得美的享受。文中還有許多類似于此的句子,大家能找出來嗎?(學生紛紛發(fā)言。)
生①:用登泰山一層高過一層來形容歌聲的節(jié)節(jié)高起。
生②: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比喻歌聲回環(huán)往復。
生③:用東洋煙火形容歌聲的紛鬧繁多。
生④:用“百鳥亂鳴”形容歌聲的和諧悅耳、活潑熱鬧。
師:請問,這些描寫音樂的句子大多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生:(齊答)比喻。
師:是呀,比喻是文章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用比喻,往往能化枯澀心為靈動,化平淡為豐富,F(xiàn)在,同學們從這兩段文字中悟出了幾種描寫音樂的方法?請大家總結一下。
生①:要寫出音樂的表演過程和基本內(nèi)容。
生②:要寫出聽音樂者的感受。
生③:(補充生②)這些感受可以從生理上寫,也可以從心理上寫。
生④:最好能運用比喻來描寫。
四、聽音樂談感受
師:我們分析了全文結構,也欣賞了作者對音樂的精彩描寫。現(xiàn)在,讓我們再欣賞一遍柴科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吧!聽后,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教師重播音樂,學生閉目聆聽,有學生不時提筆記下瞬間感受。音樂結束后,教師不急于發(fā)問,有意留下3分鐘空白,讓學生沉浸在對樂曲的回味中,以期營造一種余音繞梁的氛圍。)
師:說說你聽音樂時想到的內(nèi)容。
生①:我好像看到茫茫的俄羅斯平原,以及平原上散發(fā)著枯葉氣息的白樺林,冰雪覆蓋的世界,饑寒交迫貧窮無助的凄苦的農(nóng)人。
生②:我仿佛看見伏爾加河上一艘貨船正逆流而上,船上的船夫正吃力地撐著船,春天料峭的寒風吹在他瘦削的臉上;船尾一個小女孩托著臉望著岸上開得很早的幾點小黃花,臉上露出一絲微笑……
師:除了這些由音樂聯(lián)想起的景象外,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談?
生:聽了這段音樂,我的心不由自主地緊縮,我好像喘不過氣來,鼻子酸酸的,我想放聲大哭!
…………
(鈴聲響起。教師要求學生將以上感受整理成一段文字,并加上小標題,作為課后作文上交。)
。酆喴f課]
《明湖居聽書》是一篇十分特殊的課文。
首先,它所處的單元在教材體系中位置特殊。在第三冊教材中,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兩個單元的小說,了解了小說的基本要素,基本上熟悉了小說的主要特點。而第五冊教材則著重學習小說的鑒賞,對學生閱讀小說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第四冊的小說單元實際上是一個承前啟后的單元,進行本單元教學便應充分考慮這一特征。
其次,本課在單元中的位置特殊。本單元中其他三篇課文《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灌園叟晚逢仙女》均是典型的小說,惟獨此文幾近一篇描寫音樂的散文:雖有人物描寫,但主要不是為刻畫性格;也有環(huán)境描寫,卻是為寫音樂張本。況且本文結構并不復雜,語言也不艱深,完全可以突破教材編排體系,上成一堂趣味盎然的音樂欣賞課。
音樂描寫,這是本文的精彩之筆。本教案刪除一切旁枝,不講通感夸張,略講烘托渲染,將教學重點確定為“對無形音樂的傳神描寫”,擬用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分析小說結構,欣賞一段音樂,學習描寫音樂。以音樂導入 課文,以分析音樂描寫方法為課堂主體,以欣賞品評音樂結束本課教學。
本設計試圖在文學與音樂之間尋找交接點,并力求藉此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生對音樂藝術的興趣。因為語文課總是以人類一切文化積累為其背景的,將教學適當?shù)叵蚱渌囆g類延伸自有其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
但無論如何,它首先還應該是語文課。細細品味語言,立足于字、詞、句、段、章,仍是本設計所始終關注的。
總之,一切教學設計都應考慮到如下因素:教材特點、學生的需要、教師自身的專長。三要素若能和諧統(tǒng)一,教學中使易于發(fā)掘教材魅力、體現(xiàn)教師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力,使之感受到語文學習的無窮魅力!
[專家評點]
鄧彬老師是安徽省首屆教壇新星、第二屆“語文報杯”教學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執(zhí)教十余年來,他業(yè)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課教學實際便充分體現(xiàn)他的教學特色。綜述起來,突出表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不拘一格
“教無定法”雖系一句耳熟能詳?shù)奶自,但在教學實際中卻不容易做到。只有建立在對教材深透的理解和對教學規(guī)律深刻體會的基礎上的教學,才有可能不拘一格別出心裁,這樣的教學才會蘊涵著鮮活靈動的生命力。本課教學緊扣音樂,由音樂起至音樂終,結構嚴謹自不必說,最令人稱絕的是教師巧妙地借助音樂完成語文教學,兩大藝術門類在這堂課上結合密切,和諧有機,毫無生硬之感。
2.注重留白
很多巧妙的設計常令執(zhí)教者為之著迷,最終卻忘了設計的本意。我在欣賞本設計精巧的構想之余,尤其注重它特意留下的“空白”。教師在導入 課文之后即空出一段時間供學生把握全文框架,在重點段落處又留出空白供學生品讀,其余各處常?梢娊處煹摹傲舭住。無字句處有華章。沒有空白時段供學生思想自由翻飛,一切精彩的師生交談便失去了依據(jù);而若無教師精到的引導設問評述,這些“空白”就會變得單薄蒼白。請讀者留意這些“空白”。
3.注重歸納
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應只是結論而更應是過程;人類的認識主要是歸納而不是演繹。要求學生學習描寫音樂,既可以先示以規(guī)律再引例佐證,也可以通過側重的是后者。他不厭其煩地引導學生去分析,最后由學生總結出操作規(guī)則,他實際上將整個思維過程演示訓練了一遍,其中合乎認知規(guī)律之處自不必多言。
如果說本課還有什么地方需加以完善的話,我認為還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再集中些。既然主體是音樂描寫,則干脆將“把握框架”一環(huán)處理為讓學生課外把握,集中力量聽音樂、評音樂,將課后練習——“寫音樂”一環(huán)置于課內(nèi)。如此,課堂主體更加突出,一些精彩語段便可以讓學生品得更深更透,本課的語文味道也許會更濃更醇。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8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 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寫聲音上的作用。
二、 教學重點:
描寫聲音的幾種方法。
三、 教學方法:賞析式
四、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課文
播放大鼓評書,引出作者。
(二) 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 ,原名孟鵬,字云摶,后字鐵云,發(fā)表《老殘游記》時署名 “鴻 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人,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學識博雜,精于考古,在算術、治河、醫(yī) 道上家學淵源。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因為設平糶局賑濟饑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時年五十三歲。
(三) 簡介《老殘游記》及四大譴責小說
。ㄋ模┨釂栍懻
1、明湖居聽書,聽誰說書?主人公是誰?
2、白妞出場之前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寫法?對寫白妞有什么作用?
3、試分析白妞說書的過程,畫出運用了通感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參考內(nèi)容:
1、明湖居聽書聽白妞和黑妞說書。主人公是白妞。
2、明確: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議論。寫琴師貌甚丑陋, 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技藝高超,為后文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筆。
3、寫戲園的盛況是為了什么?
明確:說明濟南掀起白妞熱/ 說唱藝術雅俗共賞/ 演前嘈雜反襯演中肅靜
4、寫黑妞的外貌是為什么?
明確:寫黑妞是為襯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寫白妞裝束的文字。
5、如何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顧一盼,鴉雀無聲
6.如何寫白妞說書的?(板書)
說書的過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正面描寫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1、 寫觀眾的反應:感覺妙——伏帖——暢快——暗暗叫絕——屏氣凝
神不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側面描寫
9、如何寫聲音的?
用通感手法,賦聲于形。
用感覺設喻:“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
用視覺設喻:“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仿佛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用日常生活中易體會的聲音設喻:“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五)、知識平臺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六)作業(yè)布置
1、利用通感手法寫一篇練筆,描寫一段精彩的演出場面或比賽場面。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課堂實錄及評說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教案2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9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作者用生動的感受和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人物的方法。
2、學習場面烘托、人物映襯、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3、感受傳統(tǒng)藝術的魅力。
【課文提示】
1、劉鶚,清代學者,被海內(nèi)外學者譽為“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yī)生、企業(yè)家、數(shù)學家、藏書家、古董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
2、本文節(jié)選自《老殘游記》!独蠚堄斡洝,是我國十大古典白話長篇小說之一,中國四大諷刺小說之一。魯迅將《老殘游記》和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曾樸的《孽;ā,并稱為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
【正音正字】
鶚 髻 鏦 棰 羯 遽 皓 熨 霍
【積累詞語】
抑揚頓挫 入耳動心 不絕于耳 粗布衣裳 毫無分別 鴉雀無聲
暗暗叫絕 千回百折 轟然雷動 余音繞梁 三日不絕
【朗讀課文】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是按照說書人出場先后的順序來寫的。
第1段,先介紹一個彈三弦的男人的形態(tài)、技巧。這名男子長相丑陋,但氣質沉靜;一出臺貌不驚人,彈奏三弦也無人留神聽,后來用輪指,才看出其功力不凡,叫好聲不絕于耳,仍壓不下琴聲,這的確是很高的境界。但這才是開場鑼鼓。
第2段,寫黑妞的出場和演出效果,也是先抑后揚。黑妞的出場,衣著打扮,并無驚人之處,取琴彈唱,只是一般聲響,直到后來,才漸漸顯出她的真本事。從“羯鼓一聲” 響起,到“以為觀止”,極言黑妞彈唱的美妙,已經(jīng)不亞于白居易《琵琶行》中對彈唱技藝的描寫。不料黑妞也是陪襯,是為描寫白妞再作鋪墊,好戲還在后面。
第3段,通過聽眾的議論,為寫白妞的高超技藝設置懸念。文章先讓觀眾誤以為黑妞即白妞,夸贊她的技藝高不可比。一句“黑妞是白妞教的”,說明白妞遠遠超過同門學藝的姐妹。接著再議論黑妞唱是“可學”的歌唱,而白妞則是“不可學”的天籟神韻。最后說以賣唱為生的人只能學到黑妞的一點兒,而黑妞則是學白妞的,白妞的水平,真是神乎其神。這段議論層層追加,登峰造極。
第4、5段,是正面寫白妞說書,這是文章的重頭戲。先寫白妞登臺,也是貌不驚人。但一舉一動,一顧一盼,竟然使觀眾為之傾倒,正是未曾出聲,光是眼神就攝人心魄。后來寫白妞說書時,作者運用大量新穎的、貼切而形象的比喻。
第6段,把對白妞的夸贊再推進一層,即借一個懂得音樂的湖南少年之口,把白妞的高超技藝加以既理性,又十分夸張的總結。唯有理性的分析,才使夸張可信。
文章極善于運用鋪墊和襯托的手法刻畫主要人物,如以琴師襯托黑妞,以黑妞襯托白妞。而每一個段落里又有鋪墊襯托,層層而上,達到登峰造極的效果;作者還善于使用側面描寫手法,通過觀眾的議論,感受演唱者的成功;作者也善于用形象的比喻來寫聲音。聲音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寫好聲音,一般離不開形象。如用“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來寫白妞的高音部,將聲音的魅力渲染到極致,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白居易《琵琶行》可謂異曲同工。
【課外作業(yè)】
1、完成“學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wǎng),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第二課時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jù)學生情況,選擇若干討論)
1、“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們的作用是什么?
2、“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掉在地下都聽得見響”,這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3、最后一段是什么描寫?它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把白妞的演唱與登泰山聯(lián)系起來。這二者的聯(lián)系點在哪里?
5、本文以寫聲音為主,聲音看不見摸不著,而讀來十分真切。請你找出例句說明原因。
6、文章描寫白妞的聲音有什么變化?它們有什么作用?
7、觀看白妞的表演,臺下聽眾的感覺有什么變化?它們有什么作用?
【課外預習】
1、讀一遍《可愛的地球》,掃除文字障礙。
2、大概理解新課文的內(nèi)容,思考“學習建議”。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0
一、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 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寫聲音上的作用。
二、 教學重點:
描寫聲音的幾種方法。
三、 教學方法:
賞析式
四、 教學過程:
。ㄒ唬 導入課文
播放大鼓評書,引出作者。
(二) 簡介作者
劉鶚(1857-1909) ,原名孟鵬,字云摶,后字鐵云,發(fā)表《老殘游記》時署名 “鴻 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人,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學識博雜,精于考古,在算術、治河、醫(yī) 道上家學淵源。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因為設平糶局賑濟饑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時年五十三歲。
。ㄈ 簡介《老殘游記》及四大譴責小說
。ㄋ模┨釂栍懻
1、明湖居聽書,聽誰說書?主人公是誰?
2、白妞出場之前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運用了什么寫法?對寫白妞有什么作用?
3、試分析白妞說書的過程,畫出運用了通感的句子。體會其作用。
參考內(nèi)容:
1、明湖居聽書聽白妞和黑妞說書。主人公是白妞。
2、明確: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議論。寫琴師貌甚丑陋, 開始彈琴琴聲也不動人,最后輪指彈奏,動人心弦,突出輪指彈奏的技藝高超,為后文為白妞出色的伴奏埋下伏筆。
3、寫戲園的盛況是為了什么?
明確:說明濟南掀起白妞熱/ 說唱藝術雅俗共賞/ 演前嘈雜反襯演中肅靜
4、寫黑妞的外貌是為什么?
明確:寫黑妞是為襯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寫白妞裝束的文字。
5、如何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顧一盼,鴉雀無聲
6.如何寫白妞說書的?(板書)
說書的過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正面描寫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1、 寫觀眾的反應:感覺妙——伏帖——暢快——暗暗叫絕——屏氣凝
神不敢少動——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側面描寫
9、如何寫聲音的?
用通感手法,賦聲于形。
用感覺設喻:“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
用視覺設喻:“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仿佛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用日常生活中易體會的聲音設喻:“花塢春曉,百鳥亂鳴”
。ㄎ澹、知識平臺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鳂I(yè)布置
1、利用通感手法寫一篇練筆,描寫一段精彩的演出場面或比賽場面。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ǘw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修辭上的作用。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是怎樣側面進行了細致的描寫的?
分析:白妞出場之前,作者先以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議論來烘托白妞演唱的高超技藝。
先寫戲園的盛況:白妞說書本來是下午一點才開始,可是老殘進園子時,才不過十點,這個大戲園子已經(jīng)坐得滿滿的了,他好不容易花了二百個錢,才弄了一條短板凳,在人縫里坐下,到十一點,那些一向等他們到齊了才準開演的官員們,也都提前著了便衣,帶著家人,陸續(xù)來了,不到十二點鐘,幾張空桌俱已滿了,還不斷有人來,只好搬張短凳,安插在夾縫中。
來的人有當?shù)毓賳T,有生意人,也有讀書人。
來的人有的彼此招呼,有的高談闊論,有的嘁嘁喳喳,什么話都聽不清楚。
作者通過這一張時間表,一個人物分析,幾筆動態(tài)描寫說明了以下幾點:
。1)說明在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的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個小時趕到戲園,就是那些早已在戲園定了桌座的撫院、學院的貴人們也不例外;甚至有些連飯也顧不得吃,匆匆忙忙在戲園里買燒餅油條充饑。這就有力地烘托出白妞說書的無窮魅力,為白妞出場渲染出濃烈的氣氛。
。2)說明白妞的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的人都有吸引力。從側面襯托出其藝術造詣之高。
。3)對戲園里嘈雜場面的描寫,為白妞出場的肅靜埋下了伏筆。一個是“什么都聽不清楚”,一個是“連一根針吊在地上都聽得見響”,兩相對照便襯托出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
再寫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和觀眾的評論。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先寫他“甚為丑陋”的外貌和令人“不甚留神”的一兩個小調;然后就寫他那絕妙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引起臺下不絕于耳的叫好聲。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埋下伏筆。
寫黑妞,也是從兩方面入手:先描繪她的外貌,再重點寫她的演唱,“字字清脆,聲聲宛轉”,“轉腔換調”,“百變不窮”。聽了她的演唱,就覺得“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
作者這樣描寫黑妞的作用,在于:
、僭攲懞阪さ耐饷,是為白妞出場時的裝束描寫作伏筆,后面用“裝束與前一個毫無分別”,就可以省去不少筆墨。
、诎押阪さ难莩獙懙絿@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
然后結合觀眾的評論,說明:“他的調門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的絕妙。
(二)文中白妞進行了哪些正面描寫?其作用是什么?
分析:文中的正面描寫從出場、演唱和反映三方面來描寫白妞的演唱技藝。
。1)白妞出場:對于白妞的出場,先寫她的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然后著重以梨花簡的幾聲丁當,鼓錘子的兩下輕點以及兩眼的一顧一盼,來寫她出場時的動作和這些簡單的動作所產(chǎn)生的效果。
。2)白妞說書:描寫白妞說書是本文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本文的精華所在。為了更清晰地表現(xiàn)這轉瞬即逝,只可意會的聽覺形象,作者首先根據(jù)白妞演唱時聲音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把整個演唱過程分為:
“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五個階段,完整地表現(xiàn)了演唱的全過程,這樣就便于讀者從整體上體會白妞說書的全局。
當然光有這樣段落的劃分,還不能表達白妞演唱技藝的高超,如果在描寫上不比對黑妞演唱的描寫更加具體與美妙,便不會產(chǎn)生“山外青山樓外樓”的效果,觀眾所說的黑妞“若比白妞,還不曉得差多遠呢”,在寫作上,就沒落到實處。為此,作者又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了大量的比喻,以人們的感覺和視覺形象,賦形于聲,把每一個階段又作了聲聲入耳,歷歷在目,句句銘心的細致描寫。
作者設喻的角度是多方位的:
。1)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設喻,比如王小玉初唱時那種并不甚大的聲音,聽起來使人感到甜潤、舒暢,聽起來“五臟六腑,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作者通過這個比喻把人們的感覺器官與聽覺器官溝通起來,使音樂成為一種不但可以用耳聞聽,而且可以用心來感受,從聲音中體驗到身心的愉悅與歡暢。
。2)有的是用視覺設喻。比如描寫那“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的聲音時,說它“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在描寫那“迥環(huán)轉折”,“節(jié)節(jié)高起”的聲音時,又用“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作比,這樣就把轉瞬即逝,過而難留的音樂,用層層疊疊的山峰形象凝固了下來,形成一幅由聲音構成的立體圖畫。
如果說用層層疊疊的山峰來比喻一句比一句更高的演唱,在讀者面前所出現(xiàn)的,還只是凝固的、靜止的畫面,那么,當作者在描寫那“陡然一落”,“千迥百轉”的聲音時,就選用了一個活動畫面,用一條“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的飛蛇作比,把白妞那輕快、曲折、甜潤、宛轉的歌聲寫活了。
《明湖居聽書》..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作者以視覺設喻不但善于繪形,而且還點染以色彩。比如描寫“陡然落下”,“忽又揚起”的聲音時,作者就選用了一個“東洋煙火”上天的比喻,使揚起的聲音形、色兼?zhèn)洌w現(xiàn)了白妞演唱的美妙。
(3)作者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的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難以描述的演唱,如用“花塢春曉,百鳥亂鳴”來比喻白妞的演唱和琴師的輪指彈奏相和相合的聲音,以“百鳥”突出多種聲音交相配合的音樂效果。
作者通過這多角度的描寫,精彩的設喻,便淋漓盡致地描繪出白妞演唱的妙處。通過他的描寫,觀眾對白妞的演唱,似乎不但能聽到甜潤清麗的歌聲,而且可以看到參差錯落,起伏跌宕的形象,不但可以欣賞到那委曲宛轉,盤旋穿插不斷流動的音響,而且可以體會到沁人肺腑,令人輕松暢快的感受。
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在描寫中除了運用大量比喻以外,作者也還反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層層烘托,步步映襯。
從總體上說,作者一共寫了三個人物,但卻并不平均使用精力,寫琴師是為了襯托白妞,寫黑妞更是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技藝。
具體來說作者運用對比,又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情況:
(1)在對同一人的描寫中進行對比。如寫老琴師,初時“隨便和了和弦,彈了一兩個小調,人也不甚留神去聽”,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樣前后一比就突出了老藝人演奏的成功。寫黑妞的表演,是用“錚錚”,“丁丁當當”看似平常的伴奏和那“百變不窮”嘆為觀止的演唱進行對比,來突出黑妞的動人歌喉。寫白妞則是以她那相貌的平常和演唱的絕妙進行對比,以增強讀者的美感享受。
。2)通過人物的評論進行對比對黑妞的演唱,人們議論說:“他(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他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弊h論的重點不在黑妞而在白妞,處處說白妞的好處;而對白妞的演唱,在觀眾中也有議論,議論的重點仍在白妞,總覺得聽了白妞的演唱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三日”,改為“三月”才透徹些。通過議論的對比就更突出了白妞的演唱的精妙。
。3)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映進行對比對琴師的彈奏,臺下是“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對黑妞的演唱,臺下是“談心的談心,說笑的說笑’,“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而對白妞的演唱,臺下卻是“叫好之聲,轟然雷動”。通過觀眾對三人演出的不同反映,也突出了白妞演唱的技藝。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2
清朝人劉鄂一生建樹頗多:修水利,搞收藏,作醫(yī)生,辦企業(yè)等等,而其為后人所了解,則是憑一部為解朋友之困而創(chuàng)作的《老殘游記》,將此書稿贈與朋友,不想?yún)s因此名傳后世。劉鄂的絕妙之筆從節(jié)選的《絕唱》一書中即可窺見一斑。
本節(jié)選段的中心是描述說書藝人白妞精湛絕倫的說書技藝。劉鄂以其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實的鋪墊,把一個民間說書藝人烘托成藝苑的一朵奇葩。
在白妞出場之前,作者為其造足了聲勢。首先作者介紹說書場之大:有幾百張桌子,卻是座無虛席。再說聽書人之多,來晚的人從袖子里送看座的幾十錢“得一條凳在人縫里”坐下,再晚者只好從“夾縫”里坐下:可見其擁擠之狀,凸現(xiàn)了白妞說書藝術對聽眾的吸引。再看作者對聽書人到場時間的描述,以老殘看來,十二點的書,九點吃飯,十點到書場已是很早,卻只見書場已人滿為患;十點半連“撫院”等官員也已到了,十一點正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堪,“搬張短凳,在夾縫安插”一語就體現(xiàn)了這種擁擠,《明湖居聽書》的用筆還是很簡省的,卻不厭其煩的寫了關于時間的問題。九點,十點,十一點,這幾筆已把聽書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再者聽書人的身份,作者特意指出,聽書的有官員、生意人、讀書人和普通市民。這一筆看似無奇,細細品來,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白妞的說書吸引了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前來聽書,足見其說書藝術的無比魅力,也可見白妞的說書雅俗共賞: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陽春白雪。
讀完此處環(huán)境的精心設置,讀者和聽眾一樣已迫不及待的等待白妞的出場了。但作者還不肯讓心愛的藝術家過早露面。
出場的是一個卑陋的琴師,聽眾的失望從鬧哄之中可見一斑。而琴師的幾聲調弦卻也引來了幾多掌聲 ——琴師技藝非同一般。而琴師只是一個配角啊!真正的說書人——黑妞出場了,但作者從老殘的角度看并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聽樂聲如新鶯出谷,如乳燕歸巢,“覺一切聲音俱出其下以為觀止矣”。從老殘來看,等待了兩個多小時聽如此如仙樂一般的說書已是不虛此行。哪知那并非白妞,“黑妞的好處人說的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的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此一番話讓老殘啞然,“以為觀止”的音樂竟不是極品,那么白妞竟如何呢?
作者已是用盡心智贊白妞說書,又如何寫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讓老殘心癢難耐了,也讓讀者亟盼白妞出場的同時不得不拜服于劉鄂的此一番絕好的鋪墊,先以說書場之大,聽書人之多之雜,聽書人到場之早,為白妞出場蓄足了勢,又以黑妞高超的說書技藝烘托。直到此時,略帶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為快一聽為樂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場了。
作者并沒有賦予白妞出眾的容貌和華麗的裝束,而是讓她一身素衣與黑妞一般無二的登場了。這時的老殘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兩塊頑鐵一響,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發(fā)聲,已是先聲奪情,而那雙“白水銀里裝著兩丸黑水銀”的燦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掃,便已造成“以為白妞看見了我”之效果——白妞見“我”,“我”之榮幸!“而鴉雀無聲”之場景,則已表現(xiàn)出聽書人此時激動而渴盼的心情啊!
作者對黑妞說書已是用盡了溢美之詞,那么又如何來描寫白妞的說書呢?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劉鄂以一業(yè)余作家之筆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作者寫白妞的唱用“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寫其聲之悠遠,用“傲來峰、扇子崖、南天門”寫其高腔之無窮,用“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盤旋穿插”寫其音調之婉轉,用“彈子上天”寫其音色之燦爛,用“花塢春曉”寫其聲音之嫵媚。更兼作者調動通感手法,以“聽者如吃了人參果,三十六萬個毛孔,無一處不舒暢”寫白妞說書的妙處。怎見得王小玉高于黑妞之處呢?聽書人的一句評論道出了其高妙之處:用“三日繞梁”形容尤覺不足,用“三月”方能曲盡白妞說書之魅力無窮!
此一節(jié)書,作者調動語言的手段駕輕就熟,信筆寫拉,其鋪墊之勢,設懸之招,讓讀者心神隨之而動,其對音樂的描寫也是蕩氣回腸,不絕如縷。
本課原選入高中教材,題目為《明湖居聽書》據(jù)本章內(nèi)容而定;教材改版后,選入初中教材,更名為《絕唱》此題目較原題不僅簡練,而且也極佳的贊嘆白妞的說書藝人。但《絕唱》刪掉了“到了十一點鐘……所以說的什么話都聽不清,也不去管他”一節(jié),使原本濃墨重彩的鋪墊變得單薄,原本作者鋪就的烘云托月之之勢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
上一篇:《明湖居聽書》說課稿
下一篇:《明湖居聽書》課堂實錄及評說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3
一.教學要點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及其作用;
2.學習本文設喻的運用,領會其作用;
3.學習通感比喻夸張等修辭方法。.'
二.教時安排
1.本文是一篇自讀課,要求學生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重點掌握作者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突出主要人物的演奏藝術的方法。.
2.安排一教時
三.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作者及作品
本課選自劉鄂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老殘游記>>共地十回,是一部反映了晚清時代社會現(xiàn)實的譴責小說,寫的是一個江湖醫(yī)生老殘在各地行醫(yī)時的所聞所見及活動,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特別抨擊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嘴臉,反映黑暗吏治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生活現(xiàn)實。
此部小說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ú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二).熟悉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1.小說寫了哪些內(nèi)容,重點寫什么?
2.根據(jù)分析說說小說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
(三).重點分析小說中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本篇課文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藝術,作者采用了正面和側面描寫的方法,這些描寫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1.側面描寫
課文中哪些地方運用了側面描寫,怎樣寫的?
討論歸納:
戲園盛況__人們趕往戲園聽戲的盛況;聽戲的有各階層的人;雜亂的場面描寫。
琴師彈奏__先抑后揚,先寫丑陋的外貌(長長的臉兒,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再寫彈奏,重點突出其絕妙的輪指:
(抑揚頓挫,入耳動聽,恍若有十幾根弦,幾百個指頭,在那里彈似的/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
黑妞演唱__先寫外貌,再寫演唱之好:
(字字清脆,聲聲婉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或急或緩,忽高忽低;其中轉腔轉調處,百變不窮,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以為觀止/)
觀眾議論:(略)
作者通過這些側面描寫,目的在于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藝。
2.正面描寫
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對白妞進行正面描寫的?
出場__寫外貌(白凈面皮,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初出場時的簡單動作和產(chǎn)生的效果:
兩片頑鐵,到他手里,就有了五間十二律似的;
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左右一顧一看......滿園子里便邪雀無聲,比......
說書__作者根據(jù)演唱情況把演唱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完整表現(xiàn)演唱的全過程,又具體地從聽眾的感受出發(fā),用比喻和通感把每一階段作了細致的描寫。
聽眾反映__
3.重點研讀白妞的演唱
a.白妞的演唱分為哪五個階段,各有什么特點?
初不甚大--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
越唱越高--
陡然一落--極力騁其千回百折的精神;
忽又揚起--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
人弦俱寂--,
b.作者主要用設喻的方法對白妞的演唱進行描寫,作具體分析。(討論完成練習二)
注:本文設喻的角度的多方位的,有的用人們的感覺(感受),有的用視覺,也選用了一些在生活中常見鐵容易體會的聲音作比,來描繪那些不容易體會的驗證以描述的演唱/
(四).作業(yè):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
2.體會特殊的比喻——通感在摹寫聲音上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
描寫聲音的幾種方法。
三、教學方法:
賞析式
四、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播放大鼓評書,引出作者。
。ǘ┖喗樽髡
劉鶚(1857-1909)
,原名孟鵬,字云摶,后字鐵云,發(fā)表《老殘游記》時署名“鴻都百煉生”,江蘇丹徒人,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學識博雜,精于考古,在算術、治河、醫(yī)道上家學淵源。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因為設平糶局賑濟饑民被逮捕,流放新疆,后病死迪化,時年五十三歲。
(三)簡介《老殘游記》及四大譴責小說《老殘游記》最早發(fā)表在1903年8月上海商務印書館《繡像小說》第9號上,刊至十四回,翌年改在天津《日日新聞》上發(fā)表至二十回,成單行本,后又續(xù)九回。
“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內(nèi)千芳,人間萬艷,必有與我同哭同悲者焉!”因名為“老殘”。
四大譴責小說:
劉鶚《老殘游記》
吳沃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
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曾樸《孽;ā
。ㄋ模┨釂栍懻
1.白妞出場前,作者主要描寫了什么?
明確:戲園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議論,以此烘托白妞的高超技藝。
2.寫戲園的盛況是為什么?
明確:說明濟南掀起白妞熱/
說唱藝術雅俗共賞/
演前嘈雜反襯演中肅靜
3.寫琴師丑為什么?
明確:先抑后揚,為后面的伴奏埋下伏筆。
4.寫黑妞的外貌是為什么?
明確:寫黑妞是為襯托白妞,又可省去后文寫白妞裝束的文字。
5.如何寫白妞的出場的?
明確:外貌——“秀而不媚,清而不寒”
眼神——
一顧一盼,鴉雀無聲
6.如何寫白妞說書的?(板書)
說書的過程:“初不甚大”——演唱的起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
“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
“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
“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說書的反應:(見課本)
7.如何寫聲音的?
用通感手法,賦聲于形。
。ㄎ澹、知識平臺
通感的概念: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往往可以打通或交通!
。ㄥX鐘書《談藝錄》)
/通感也叫移覺,就是人們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把人們某個感官上的感覺移植到另一個感官上,憑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受到啟發(fā)讀者聯(lián)想,體味余韻,渲染并深化試問、詩文意境的積極的修辭效果。
/通感分“形容的通感”和“比喻的通感兩類”。
例:*他一下子掉進冰窟里。
*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
*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鈴上奏著的名曲。
。ńY合練習二講講通感的作用)
。⒅R遷移
問:這段文字怎樣寫音樂旋律的變化情況的?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節(jié)錄
。ㄆ撸、布置作業(yè)
聽《二泉映月》,寫一段文字摹寫此曲。
[附]板書:
賞樂
樂外境
○通○感
樂內(nèi)韻
品文
《明湖居聽書》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2、欣賞對演唱藝術的形象化的描繪,品味形象、貼切、清新細膩的語言。
3、品味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4、了解古代說書藝人的精湛表演藝術,認識我國悠久的文化藝術傳統(tǒng)。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描摹音樂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文朗讀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 簡介作者及作品,導入新課。
《明湖居聽書》選自劉鶚的小說《老殘游記》第二回!独蠚堄斡洝饭捕,署名洪都百煉生。小說中主人公老殘是一個不愿做官的名士,他手搖串鈴,奔走江湖替人治病。作者借老殘之游歷,記敘其“言論見聞”,揭露了晚清吏治的黑暗,反映了在這種黑暗統(tǒng)治下,人民被涂炭的社會現(xiàn)實。暴露了當時丑惡的政治現(xiàn)實,特別是比較真實地揭示了一些所謂“清官”實為“酷吏”的猙獰,可鄙。魯迅先生把這部作品與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和曾樸的《孽;ā凡⒎Q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劉鶚,字鐵云,江蘇人。1888年因治理鄭州段黃河有功升至知府。庚子(1900)年,他買谷賑濟北京饑民,后因私售倉粟罪流放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二、聽錄音朗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結構:
引導學生按照時間順序,臺上、臺下的反應來理清結構:
本文結構圖:
時間: 次日九點鐘以后
地點: 明湖居
人物: 老殘、眾多聽眾、藝人、歌女( 黑妞、白妞)
事件: 聽書( 唱書) .
聽書前:
臺上: 空洞無人,設備簡陋
十點鐘
臺下: 擁擠熱鬧 ( 側寫烘托)
臺上: 仍空洞無人 先聲奪人)
十一點鐘
臺下: 更擁擠熱鬧
臺上: 男人( 丑陋、彈曲、動心)
十二點半鐘
臺下: 叫好不絕
聽書時 :
臺上: 黑妞姑娘( 十六七歲) ─清脆婉轉,百變不窮
彈罷數(shù)分鐘 ( 側寫正寫)
臺下: 老殘感覺: 以為觀止。
兩人對話: 白妞更好. 映襯對比)
臺上: 白妞姑娘( 十八九歲) ─清秀動人、唱書妙絕
正熱鬧時 無比奇妙 精彩絕妙
臺下: 鴉雀無聲─暗暗叫絕─轟然雷動
聽書后:
鬧聲稍定 臺下: 少年盛贊白妞,眾人交口稱是
三、分析文章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一)側面描寫:在白妞出場前寫戲院盛況,琴師的演奏,黑妞演唱,觀眾議論,烘托白妞高超技藝。
1、戲院盛況
(1)說明濟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熱,為了欣賞白妞演唱,人們不惜提早幾小時趕到戲院,不吃飯,烘托了白妞說書魅力無窮,為白妞出場渲染了濃烈氣氛。
(2)來的各方面人,說明白妞演唱藝術雅俗共賞,對各階層人物都有吸引力。
(3)戲院嘈雜場面描寫,為白妞出場肅靜埋下伏筆。
2、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觀眾的評論
寫琴師用先抑后楊的手法,先寫相貌,寫小調,再寫絕妙的輪指,為描寫他為白妞伴奏設下伏筆。
寫黑妞從外貌與演唱兩方面,目的在于:
(1)為寫白妞設伏筆,可以省去筆墨。
(2)把黑妞的演唱寫到嘆為觀止的地步,好像已詞盡意窮,無可復加。然后用觀眾評論(第245頁)使文章絕路逢生,從而從側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藝之高、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