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聽書》教案6
【教學目標】:1、了解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2、賞析白妞演唱之精妙,掌握描摹音樂的角度和方法。
3、學會用文學的語言鑒賞和描摹音樂。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描摹音樂的能力
【教具準備】:錄音機播放樂曲《傾訴》、《我心永恒》、《二泉映月》、幻燈處理板書,一組與音樂意境吻合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凸現目標(4’)
錄音機播放薩克斯管《傾訴》(約2分鐘)
“音樂的含義不在音符之中,而在音符之外”,這一段醉人的音樂給了你什么感受呢?)(請幾位同學回答)
師示范:(充滿感情地)薩克風的聲音晃晃悠悠,懶懶散散,實在像風。有春風之柔軟,又有秋風之強韌。黃昏陽臺,一曲《shadow of your smile》似一種按摩,一直作用到我心底,于是我的心從容地跳,我的肌肉松懈了下來,我的思緒蝴蝶般飛翔,我已是一位微醉的流浪漢。身心在薩克風中休息,智慧卻漸漸輕逸地閃動,自由正將我慢慢淹沒。
小結:相對而言,同學們的感受顯得貧乏單薄,能意會卻不能言傳。很遺憾,那是文學的缺憾,語言的缺憾。今天我們要寫的《明湖居聽書》就是一個成功的范例,它將告訴我們如何用文學的語言去描摹無形的音樂。
二、賞析唱腔,體味精妙(7’)
《明湖居聽書》聽誰說書?具體的語段是哪兩節?齊讀(7、8)節。后出示幻燈片,請同學說出相關比喻并賞析比喻的效果
人參果:舒暢
熨斗熨:伏貼
鋼絲:尖細、高亢、有力
登泰山:險、奇、不斷升高
黃山飛蛇:輕快、回環、多變
東洋煙火:形色兼備,多姿多彩
小結:說唱的音樂轉瞬即逝,作者卻借助于精妙的比喻,把白妞說書的或高或低或緩或急,形象地描摹了出來。從發展、跌宕、高潮、結束,其音樂的過程一目了然,不能不讓人贊嘆其技藝的精湛。
如果把白妞的說唱比作一朵紅花(幻燈出示)那么,課文還巧妙地用了一些綠葉作了陪襯,(再出示幻燈)能找出是哪四枚綠葉嗎?
三、簡析“綠葉”,把握全篇。(5’)
學生較容易地找到了如下鋪墊:戲園盛況、琴師彈琴、黑妞說書、聽眾評議。問黑妞說書時用了哪個成語?“以為觀止”。真的到極點了嗎?和白妞相比如何?
小結:“水漲船高”、“山外青山樓外樓”,這四處無一處寫白妞,實則處處寫白妞,這就是鋪墊,就是側面描寫,從而烘托的妞說書的精湛技藝。(再出示完整的鮮花圖)。整篇課文就是以鮮花樣凸現在大家面前,正面的描寫和側面的鋪墊,渾然一體,鮮明生動。
四、再賞“紅花”,歸納角度(8’)
明確:相對而言,本文更讓人稱道的還是作者描摹音樂的手段,如何狀無形之物如在眼前呢?課文用了精妙的比喻,而且設喻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板書)
以視覺作比:鋼絲、飛蛇、煙火
以感覺設喻:人參果、熨斗熨
以聽覺作比:山塢春曉,百鳥亂鳴
以味覺設喻:水蜜桃、茶
特殊的比喻——通感
逐一講解并舉例:(放音樂)
視覺:①音樂《天使的沉默》傳來,一股歲月的塵土夾雜著沉悶而又酸澀的氣流迎面撲來;透過音樂,我的眼前呈現一片廢墟:倒塌的房屋,饑餓的人群,茫然的目光,連夜晚投在墻上的身影也像一個“虛弱的鬼影,擺動著搖晃的雙臂”。②馬勒的管弦樂極端華麗,像個天生的大美人而又擅長作態,顧盼生姿,無不迷人。
感覺:接下來是一個抒情的舞曲,聽不到兩分鐘,我感到河水如在我心中跳躍,充滿了歡樂;到了中段的緩板,我又覺得水波在我生命的陽光中閃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