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之影響價格的因素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解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而今年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那么,單位商品的價值量用貨幣表示為200元。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則價值總量是2ⅹ200=400元
4.(四川)十八世紀,亞當。斯密發現在一家扣針廠里,生產一枚扣針需要經過18道工序。這家工廠由10個工人分別承擔1-2道工序,每天共生產48000枚扣針,平均每人生產4800枚。如果讓工人各自獨立完成全部工序,那么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一天連20枚扣針也生產不出來。這說明企業內部的分工協作可以 (d)
a.減少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減少單位勞動時間的商品產量
c.提高生產單位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
d.減少商品的個別價值
5.(廣東)需求法則是指商品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隨其價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規律。但生活中有時東西越貴越有人買,如天降大雨,小販趁機提價推銷雨傘,雨傘卻賣得很不錯。這表明此時 (b)
a.需求法則不起作用 b.處于賣方市場 c.處于買方市場d.雨傘的價值上升
6.(全國卷i)某小企業XX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XX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XX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XX年相比
a.增加8萬元 b.增加6萬元
c.減少14萬元 d.不變
【解析】本題與前兩年的高考計算題相比較,從計算的角度要簡單一些,但對“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兩個陌生的概念比較費解。通過讀題,從“某小企業…生產一件甲種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在本題中是指個別勞動時間而非僅指企業的生產成本,其次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應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該商品的價值。因為“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所以某小企業生產的甲種商品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6元出信,即10萬×6元=60萬元,又因為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即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10%,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10%(10萬件×(1+10%)=11萬件),其它條件不變(重要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沒變),所以,該企業的銷售收入為11萬件×6元=66萬元,所以,比上年度銷售收入增加6萬元。所以本題選 b
課堂檢測
單項選擇題:
1.近年來,我國各空調廠家為了爭奪市場大打價格戰。目前我國國內有近400家空調廠家,年產量達3000萬臺,而市場容量只有1400萬臺左右,使生產廠家不得不采取低價策略。造成價格戰的直接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