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價格的因素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價值規律的基本含義。
2、理解價格變動的影響、價格與價值關系、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關系、價值規律表現形式。
3、運用有關知識解釋生活中某些商品價格變動的原因,尋找并解釋生活中某些處于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商品、服務。
(二)能力目標
1、懂得價格的不斷變動是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是市場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表現。
2、知道價格的變動不是任意的,是圍繞價值變動的,市場交易的本質和核心是等價交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日常經濟生活的自主性和獨立精神,尊重他人勞動、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供求、價值、價格之間的關系,價值規律。
★教學難點
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量的關系。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設置的鏡頭一至四,并回憶生活中商品價格變動情況,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商品的價格是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什么?
學生活動:通過閱讀教材,回憶生活活動,得出商品價格是經常變動的結論,思考討論它為什么變動,從而引發探究欲望和興趣。
(二)進行新課
一、 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教師點評:影響價格的因素很多,氣候、時間、地域、生產、文化、生活習俗等,都可以引起價格變動。
因為這些因素的變化,往往會引起某種商品供應量或者需求量的變化,也就是改變供求關系,從而引起商品價格變化。供求關系是怎樣引起價格變化的呢?
(1)、各種因素對價格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商品的供求狀況來實現的。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后發言。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并進行點評。
(2)、商品供不應求,買者爭相搶購,價格上漲,形成賣方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賣方市場含義。
(3)、商品供過于求,賣者爭相出售,價格下降,形成買方市場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買方市場含義。
教學過渡:供求變化會引起價格變動,但是,價格的漲落不是無限的,請看教材13頁的例子。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結論?
2、價值決定價格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價格?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所提問題。
教師活動:第一課講到,價格是用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的價值。既然是價值得表現形式,它的多少就應該取決于商品的價值大小。所以說價格高低從根本上說是價值決定的,價值大則價格高,反之則低。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3頁專家點評,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個生產者,價值大小由誰的勞動量決定?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商品的價值不是由某一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
(2)、什么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教師活動:請看課本p13頁的相關鏈接,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含義。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找出問題。
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