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價格的因素
把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個概念,注意抓住“絕大多數”這個標準,絕大多數商品使用的生產條件,絕大多數商品消耗的勞動時間。
3、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教學過渡: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少與什么有關系?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勞動生產率有關,請同學們看教材第14頁名詞點擊,了解勞動生產率的含義。
教師總結:某種商品勞動生產率越高,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商品價值量越小;反之,商品價值量越大。
結論: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教師活動:如果某個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會不會直接導致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變化,從而引起價值量變化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不會。因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絕大多數生產者的平均勞動時間。因此,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對生產者來說是有十分重要意義。請同學們思考:其意義在哪里?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總結:對生產者個人來講,個別勞動生產率高于社會勞動生產率,則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圖,反之,就會虧本。對整個社會來說,生產者爭先提高勞動生產率,最終導致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
4、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本節所將內容,看看商品的價格究竟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供求關系變化引起價格變化,但價格高低從根本上說是價值決定的。因此,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是以價值為基礎,并根據供求狀況來確定的,這就叫做市場形成價格。
(1)、商品交換遵循等價交換原則
教師活動:大家知道一個基本的公理:商品交換要求價值量對等,否則,交換就不會成功。貨幣產生后,交換就以價格相等形式進行。只要商品的價格與其價值是相符的,一切交換必定是等價的,但是,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在供求關系影響下是經常變化的,這是否違反等價交換原則呢?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
教師點評:由于供求關系與價格是互相影響的,商品價格總是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不會脫離價值無限上漲或下降。從某一次交換來看,價格與價值可能是不符的,但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價值是相符的。因此,等價交換作為一種原則、一種趨勢和要求,始終被交換雙方所遵循。
(2)、價值規律
教師總結:通過這一節的學習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一經濟原則就叫做價值規律。
受供求關系影響,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要求發生作用的具體表現。
(3)、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講述的主要知識如下:
1、氣候、時間、地域、生產、習俗等因素會改變供求關系狀況,供求關系變化影響價格變動,形成賣方市場和買方市場。
2、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3、商品價格由價值決定,并受供求關系影響,在二者共同作用下形成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