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及其基本特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知識方面:識記稅收的含義和基本特征,理解稅收特征之間的關系,了解違反稅法的行為及受到的處罰。
能力方面:培養用辯證觀點看待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增強自覺納稅的意識和法律觀念。
教學重點
稅收及其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
幾種違反稅法行為的區別
教學方法
事例引導法、討論分析法、歸納講授法等
教學資源
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廬山真面目(競猜游戲)
教師提問:它是什么?(在幻燈片上依次出示提示信息)
1、它起源于我國夏朝,它的雛形叫做“貢” 。
2、公元前549年,魯國最早實行了它。
3、馬克思稱它是喂養政府的奶娘。
4、1993年1月1日,我國實行了有關它的法律。
5、它占國家財政收入的90%以上。
學生:回憶舊有的知識或在教材中查找相關內容,了解到上述內容都與稅收有關。
教師板書:第五課 財政稅收和納稅人
第二節 稅收和納稅人
一、稅收及其基本特征
學習新知: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提問并板書:1、稅收的含義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利用教材和中英文字典,探究稅的來源和基本含義。
[a contribution for the support of a government required of persons, groups, or businesses within the domain(范圍,領域) of that government.稅:要求在政府統治下的人、團體或商店為支持政府而交納的捐獻物]
[稅收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利,依法無償取得的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教師提問:根據大家提供的“稅”的中英文含義,你能分析出稅收的主體、內容、目的、依據、手段、和地位分別是什么嗎?
學生:分小組分別分析稅收的主體、內容、目的、依據、手段、和地位。
(稅收主體:國家;目的:為實現國家職能;手段:憑借政治權力無償取得;依據:稅法;內容:國家向納稅人征收的貨幣和實物;地位:是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教師:從稅收的主體、內容、目的、依據、手段、和地位,分析出稅收的特征。
學生:分組討論,稅收有哪些特征,并對這些特征加以解釋。
做連線游戲,進一步理解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這三個特征。
教師: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之間是什么關系,請根據你的理解并參考教材第18頁的內容,畫出三者的關系圖。
學生:畫出三者之間的關系圖。明確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是稅與非稅的標志,緊密結合在一起。
教師板書:2、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
(可以采用學生畫的關系圖)
教師:在競猜游戲中我們提到了1993年1月1日我國實行了關于稅收的法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這部法律規定了稅務機關有怎樣的權力,納稅人有什么義務,他的哪些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學生:研讀教材的相關內容,抓關鍵詞,理解并分辨偷稅、欠稅、騙稅和抗稅的內容,填寫表格。
教師板書:3、違反稅法的行為及處罰
類 別 特 征 制 裁 手 段
相 同 點
偷稅 以隱瞞、欺騙方式
不繳或少繳稅款 追繳、罰款、負刑事責任
違反稅法規定,都要接受法律懲罰
欠稅 不按時交納、拖欠稅款 限期繳納、加收滯納金拍賣財產抵押
騙稅 用欺騙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