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經濟生活》核心知識歸納
一、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
(一)商品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1)商品的使用價值(即質量):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商品的本質屬性)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二)貨幣的本質。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
3、貨幣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為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4、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里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國家的強制力。)
5、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 = 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 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為限度。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作為題目背景了解,不要求識記)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為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著經濟衰退。
(4)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本質區別在于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不平衡。
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征;
(2)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
(3)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于國家,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地方。
(4)用之有度。花錢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
三、信用工具和外匯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 (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