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實戰演練(1)
①價值觀不同 ②利益立足點不同 ③所作出的價值判斷不同 ④對甲型h1n1流感的了解程度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留學生對推遲回國倡議作出不同反應,主要是由于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有的立足于個人利益,有的立足于祖國和人民的整體利益,而不在于他們對h1n1的了解程度的差異,④不選,答案為c。
【答案】 c
12.地震來臨時,譚千秋老師張開雙臂護住四個學生,學生們得救了,譚老師卻犧牲了;同樣是地震來臨,同樣是教師,范美忠卻將學生的安危置之度外,率先跑出教室。這說明( )
a.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b.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揮自己的才能
c.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d.實現人生價值,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
【答案】 c
二、非選擇題
13.(XX年江蘇卷)通過個別訪談和網上調查,大家發現在部分中學生中存在以下問題:有的片面強調自我,不能主動關心集體和他人;有的意志薄弱,害怕困難,缺乏耐挫力;有的貪圖享受,追求“時髦”,盲自攀比;有的只想從事報酬優厚、安逸、“體面”的職業,不愿從事艱苦的工作。針對上述問題,大家準備以“弘揚民族精神,從我做起”為主題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
請你就倡議書的內容,從《生活與哲學》角度,列出三條提綱。
【解析】 設問要求根據訪談和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列舉提綱。針對第一種問題,要求我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要求我們有奉獻精神;針對第二、三、四種問題,要求我們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發揚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答案】 (1)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弘揚奉獻精神。
(2)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弘揚集體主義精神。
(3)正確對待困難和挫折,弘揚自強不息的精神。
14.(XX年海南卷)“真情獻社會,服務暖人心”。在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動以及日常的社區服務中,志愿服務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
“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為更好地褒獎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將“有關單位在招錄公務員、招聘員工、招生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聘用、錄取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寫入地方法規;還打算推廣“志愿者服務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還可以在指定場所購物、參觀、瀏覽時獲得一些優惠。但上述對志愿者褒獎的做法在社會上卻引起了爭議,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
運用所學哲學知識,說明個人應當如何在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解析】 設問要求回答如何在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考生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強調在對社會的貢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另一方面強調人生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社會提供的條件。
【答案】 (1)人生的價值在于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在勞動中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越多,價值就越大。
(2)社會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人不能脫離社會實現個人價值;投身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實踐(勞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