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辨證唯物論
第五章 辨證唯物論
基本原理總結:
1.自然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在人類產生后,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也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方法論】①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②我們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時候,務必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2.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過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2)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①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 ②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方法論一】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使主觀與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方法論二】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認識。
3.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
要做到從實際出發,就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從客觀實際情況出發(客觀實際);就要掌握全面的、總和的實際出發情況(全面、整體);就要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適應變化著的客觀情況(變化發展),總之,使主觀和客觀達到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隨 堂 筆 記
4. 規律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規律具有客觀性,第一,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第二,規律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第三,規律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論】承認規律的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做到實事求是。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謀福利。
5.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1>尊重客觀規律離不開發揮主觀能動性 <2>發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和基礎。
【方法論】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