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三第一輪復習(經濟常識1-4課)單元測試卷
材料三 制造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目前,中國制造業的總體情況是:已經具有相當大的規模,占gdp約35%以上,從業人員8000萬人。但大多數制造企業人均勞動生產率低,低水平生產能力過剩,大部分技術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高端產品大多由合資企業生產,中國制造大而不強。在一定程度上“中國制造”是質低價廉的代名詞。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間有何關系?(4分)
①材料二反映我國現有的技術工人群體素質整體偏低,結構不合理,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②勞動者技能整體水平低、結構不合理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6分)
(2)結合材料一,分析應怎樣振興我國的制造業,擦亮“中國制造”的招牌?(8分)
(2)①提高產品質量,堅持以質取勝,創造民族品牌。②大力提高勞動者的職業技能,變勞動力資源的數量優勢為競爭力優勢。③調整結構,淘汰落后的,低水平的生產能力,提升產業水平和進行產品的優化升級。④增強技術創新能力,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提高升品的核心競爭力。(8分)
4.為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調動全社會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和規范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決定》指出:“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博物館和展覽館、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藝術教育與培訓、文化藝術中介、旅游文化服務、文化娛樂、藝術品經營、動漫和網絡游戲、廣告、電影電視劇制作發行等領域。
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運用經濟學知識分析,為什么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擴大非公有資本的文化市場準入(9分)
(2)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有何意義?(7分)
(1)①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3分)②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3分)③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開放性等一般特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擴大非公有資本的市場準入,有利于市場主體平衡參與市場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3分)
(2)允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文化產業有利于擴大社會就業,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2分)。有利于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2分)。有利于優化文化產業結構、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有利于發展先進文化、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分)。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和諧社會。(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