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復習備考精要:文化傳承與創新
3.思想運動的興起。思想運動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因素。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蕩,不但催生著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六)文化創新
1.文化創新的必然性。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1)社會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文化成果。
(2)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3.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一方面,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另一方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所以,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4.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5.文化創新的意義。
(1)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2)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6.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的方向。
(1)要堅持正確的方向,既要反對“守舊主義” 和“封閉主義”,又要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錯誤傾向。
(2)我們要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輝煌。
7.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1)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文化具有很強的繼承性和延續性。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文化傳統的選擇性繼承。
(2)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繼承不能簡單的累積和復制,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發展是最好的繼承。
8.創新與借鑒、融合。
(1)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和重要途徑之一。
(2)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是學習和吸引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3)在文化交流、借鑒融合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不同的文化之間,有差異難免有矛盾、有競爭,但文化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文化競爭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之間,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鑒,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創新的成果。
(4)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
二、易混點:
誤區一:民族節日與傳統習俗無差別。
注意:民族節日蘊涵著一個民族的許多傳統習俗的內容,但傳統習俗并不完全通過民族節日表現出來,它還可以通過其他的文化載體來展現。